三十歲之後的女性,就活該被剩下嗎?

前段時間有一則報道,是說一個80後的海歸女博士,在上海有房有車,去徵婚的時候卻屢次遭到男方家長的拒絕,理由均是年齡太大了,有人還會多問一句,漂亮嗎?當聽到相貌普通時,更是果斷拒絕了。

在一個速配活動上35歲左右的男人選擇的心動女生大多是25-30歲的,不論其他條件如何,他們直接不考慮30歲以上的女生。

這就是大多數男人年齡擇偶的真實現狀,而30歲則是其中的一個分水嶺。

三十歲之後的女性,就活該被剩下嗎?

雖然時代在不斷的更迭,但很多人的老舊思想卻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了下來並且根深蒂固。年齡偏見直接引發了大齡女性的擇偶危機。這種危機,不單是外界給的,很多女性自己也沒有放過自己。剛剛過了25歲的女生,就開始為自己的年齡感到恐慌,生怕自己成為大齡剩女,抓緊一切機會找男人,一旦有合適的,便匆匆將自己交付了出去,將婚姻當作任務,在她們眼裡,不論嫁得好不好幸不幸福,只要嫁出去就比剩著強,於是,她們一邊在自己的婚姻裡過得一塌糊塗,一邊嘲笑那些比她們光鮮自在卻沒有嫁出去的姑娘。

三十歲之後的女性,就活該被剩下嗎?

這種因為年齡到了所以結婚的例子並不在少數,而那些真正追求婚姻幸福,精神契合的人卻被當作異己,如此扭曲的婚戀觀,年齡便成為了壓垮女性的最後一根稻草,原本對另一半的期待也就在年齡壓力的脅迫下變成了“那就這樣吧”,她們沒有勇氣再等到那個真正願意一生相守的人了,因為她們始終被灌輸的思想就是,“女孩子,趁著自己年輕的時候抓緊把自己嫁了,別等到三十歲貶值了再找就沒人要了“,多麼可怕的思想,可是老一輩大多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無形中就抹殺了女性本身的價值,和婚姻的本來意義。

世俗對女性的要求往往就是這樣,到了一定年齡就要有既定的生活軌道,結婚然後生子。

三十歲之後的女性,就活該被剩下嗎?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的獨立,思想的轉變,對自由的追求和自身價值的渴望,多樣化的選擇就呈現出來,單身,丁克,多次婚姻,總之好像沒有那麼多的規則要去遵守,人們更多的是忠於內心,年齡不該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真正的合適才是組成婚姻的必要條件。

好的婚姻是雙方共同成長互相成就,是勢均力敵的,不會隨著皺紋的增長而消逝,相似的靈魂終會遇見,在這之前,你只需要知道,要成為什麼樣的自己。

三十歲之後的女性,就活該被剩下嗎?

有調查顯示,2010年,“男大女小”的婚姻從70%下降到43.13%,而“男小女大”的婚姻則從13.32%上升到40.13%,姐弟戀婚姻數量猛增,雖然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年齡存在嚴重的偏見,因為年齡無法去愛,但現實中,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勇敢打破年齡的界限去勇敢的愛了。

不必被年齡擋住了出路,也不必因年齡而恐慌,生活的意義不應只侷限在婚姻家庭之中,也沒有必要為了生存而結婚,當然,這也完全不是不婚主義,而是遵從本意的自由主義,你要隨時保持自己的選擇能力,想結婚的時候有人願意與你同行,想單身的時候也要有單身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