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營收百強民企榜出爐,折射經濟發展新脈動

江苏营收百强民企榜出炉,折射经济发展新脉动

6月27日,江蘇省經信委、省工商聯公佈按營業收入排定的2017年江蘇前100位民營企業(集團)。作為全省民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入圍的百家民企是支撐和帶動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對比往年榜單,3個數字,折射出企業發展的新脈動。

“9”

千億軍團再擴軍

如果把民營經濟比作一輛高速動車,“千億企業”就是它最強勁的“引擎”。今年榜單最讓人驚喜的是,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民營企業達9家,比上年增加3家,在“千億軍團”的拉動下,這臺“引擎”越變越強。

榜單前三甲連續3年未變。營收超5000億元,這是連續多年位居榜首的蘇寧控股集團去年交出的亮眼成績單。蘇寧之後,恆力集團、江蘇沙鋼集團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達3000億元、2000億元。中南控股集團從第10位躍居第4位,全年營業收入增加數百億元;三胞集團、蘇寧環球集團、中天鋼鐵集團、海瀾集團、盛虹控股集團全年營業收入也均邁入千億級。

第二梯隊同樣耀眼。全年營收超500億元的民營企業達18家,比上年增加1家。排名第15位的紅豆集團產業觸角涉及紡織服裝、橡膠輪胎、紅豆杉大健康、園區開發商業地產等四大領域,企業在柬埔寨主導創建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已成“一帶一路”建設的樣板園區。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海江表示,去年集團營收超600億元,千億目標很快就能實現,而他們的新目標是世界500強。

“體量變大,正是今年榜單最顯著特徵。”省經信委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處處長餘雷表示,去年全省百家民企經濟總量穩步提升,百家民企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1945億元,同比增長18.1%。入圍企業年營業收入均破百億元,單體規模進一步壯大。

“15”

新面孔攪動舊格局

繼去年入圍企業年營業收入均超過百億大關、達107.2億元之後,今年全省百家民企入圍門檻再次提高到112.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15張“新面孔”尤為搶眼。15家新入圍的民營企業(集團)排名並非全部靠後,逐漸打破舊格局。其中,從事批發業的南京新華海科技產業集團一舉攀至第47位,成為新入圍企業的營收之冠;無錫市不鏽鋼電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江蘇江潤銅業有限公司分別排名第63位、第67位,成績亮眼。

新面孔帶來新活力。百家民企全年實現利潤總額1700億元,同比增長27.7%,其中43家企業均實現利潤額超10億元。

百家民企區域分佈日趨均衡,蘇南入圍71家,蘇北入圍企業增加2家,達到10家,其中位於徐州的維維集團衝到第27位,在蘇北企業中排名最高。設區市中,無錫21家、蘇州20家、南京16家,分列前三。蘇南作為江蘇經濟的“發動機”拉動作用顯著,板塊梯度正在拉緩,呈現協調發展態勢。

無錫市經信委主任周文棟表示,得益於“集團優勢”,無錫市民營企業不斷加強創新轉型實踐,相互碰撞、取長補短,通過科技創新、資本上市、轉型發展,經營領域得以不斷拓寬。

“57”

製造業企業仍佔主流

榜單中,製造業企業達57家,依舊超過半數,比上年減少1家。以製造揚名的江蘇企業正逐漸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形象,主營電子等新興產業的製造業企業表現強勢,亨通集團、中天科技集團、通鼎集團、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全部躋身榜單前30強。

“只有創新轉型,才能完成打造‘世界品牌,百年老店’的目標。”中天科技首席品牌官、戰略研究所所長葉振華說,該公司已擁有光纖預製棒等11個省級智能生產車間、兩個國家級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成為由“江蘇製造”向“江蘇智造”轉型的行業標杆企業。

以創新為基因,傳統產業趟出新路,新興產業銜枚疾進。繼去年之後,“互聯網+旅遊”企業同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再次雙雙上榜,分列第24位和第57位,為榜單再添新活力。

翻看榜單,新舊動能正加快轉變。服務業企業大放異彩,比上年增加4家;建築業企業17家,比上年減少3家。餘雷說,“加”“減”之間,正是行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折射出經濟發展的方向,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陳淑梅表示,百家民企不僅是經濟發展“排頭兵”,更應領跑高質量發展的征途。這就要求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繼續壯大江蘇民企的規模優勢、創新優勢、品牌優勢和競爭優勢,促進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