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股跌停,但正是抄底的時候?!

千股跌停的時候,你考慮過買股票嗎?

上週末,不靠譜的總統發動了中美貿易戰,結果週二一開盤,千股跌停、人民幣貶值、大宗商品中只有和美國農產品緊密相連的豆子和豆粕大漲。那一天,除了美股勉強收漲,全球市場都在下跌。

這個時候,你是否想到沃倫巴菲特的一句話:“當別人恐懼的時候,我們貪婪

???...

千股跌停,但正是抄底的時候?!

千股跌停,但正是抄底的時候?!

1、

近期也有外資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資金持續流入,並且還有外資在籌劃委託資金投入;

在香港市場的RQFII-ETF(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式交易型指數基金)也有獲淨申購,並且有基金公司正籌備到海外發行A股產品。

用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全球首席投資總監Rick Lacaille的一句話:新興市場具備吸引力。

Rick Lacaille表示:“我們認為新興市場無論在股市還是當地債券市場方面都能繼續吸引投資者,但投資者必須審慎挑選投資對象,因為美元走強、油價上漲和地緣政治風險對以上資產類別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們應選擇性地投資個別固定收益資產,可重點關注信貸級別較高的優質企業。”

如果按沃倫巴菲特的思路看問題:只有在危機的時候,估值才會低,風險才能被進一步釋放,而且,那些能抗得過危機的企業最終會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也就是,向下看,風險可控;向上看,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外資已經開始持續買入...

2、

沃倫巴菲特的思想是典型的逆向思考。

首先能上市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算是行業的翹楚了,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當然,A股有自己的國情,因為某些原因也會上一些很爛的,這也是為什麼A股的表現和其他市場不一樣。

其次,公司上市了等於有了免費融資的渠道,可以高買低賣,也可以股權質押,等於加強了公司實力。當然,上市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公司表現一般都很穩定,股價理論上是不容易漲的。

但是,如果遇到“股災”,股價偏離價值,正是抄底的好時機,不說別的,單股價迴歸“價值”,這中間就有相當的利差,再等到經濟形勢好時,公司估值會進一步提升,股價自然節節攀升。

一旦遇到“危機”時,往往可以開始準備“介入”了。

是準備投資,不是真讓你拿錢投資。

機構買賣股票都是長期、緩慢地介入的過程,對普通投資者來說,買賣股票就是一秒鐘的事,所以,沒有提前的必要。

其次,選什麼股票對機構來說也許不是問題,但對大眾來說就很容易風不清。

思想上,我們該看到的是機會。至於行動,則要等等!

千股跌停,但正是抄底的時候?!

3、

還要等什麼?等風險進一步釋放。

這場危機是因美國而起,500億還沒夠,接下來還要加碼,等於這雷還沒有解除。

如果反過來想,即使貿易戰擴大規模會如何?

民生證券研究院院長管清友及研究員張瑜認為,貿易戰爭兩敗俱傷,假設美國和墨西哥及中國爆發貿易戰爭,美國GDP增速有可能在2019年出現負增長,失業率也將顯著提高。

反過來想,如果只有美國一家日子好過,其他都不行,美國也會受影響,美國此舉或為短期選舉,或為談判而來,最不濟,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在過2年,美國又要選舉了,事情就都會變。

而國內的危機就一個字“”。

過去10年貨幣超發、資產金融化慢慢累積起來的問題:產能過剩、庫存過多、槓桿率過高。

2008年為應對金融危機,我們提出4萬億保8,其中大部分進入基建項目。最值得稱讚的就是中國高鐵,10年了,中國市場基本飽和了,這些產能,庫存該怎麼辦才是當下的難題。

一方面當然是要關停並轉,另一方面就是給“一帶一路”國家修鐵路,實現基建產能出海。

而配套的比如焦煤、焦炭等能源企業,還有房地產等相關產業都是拉動內需的行業,都存在去庫存、去產能的過程。所以,我們看到比如環保要求、房地產限購措施等都是圍繞這些展開。

國內的危機的核心就是把多餘的產能和企業慢慢地消化掉,風險也就隨之解決。

如果企業能躲過冬天,接下來就是春天。

4、

如果從風險控制的角度,只有找到能抗過這輪“去泡沫”而不倒,甚至實力還增強的企業就是下一輪的牛股。

普通投資者不用焦慮,等著看就好了,

股價自然會反應一切的。

當然有核心競爭力的好企業,在冬天會更有活力,但畢竟是少數,也只有專業的機構才能看得到,而普通人其實只要看準長期的方向就夠了。

最簡單的兩個大方向一個是國內的機會,房地產肯定是沒戲了,等於是在逼著把現有的庫存清理掉,金融風險化解完了,估計才會解除限購。

沒有競爭力的企業也會被淘汰掉,別看中興被美國人制裁,反過來想,沒有實力,美國還不去制裁呢!將來,國內的好企業也會遇到這樣的尷尬。

而海外的機會顯然就安全地多。

首先,不管是國內國外,廉價的產品總是受到歡迎的,美國更是如此,所以,那些“窮國”製造的產品不僅能替代中國製造,而且更便宜,還能化解美國的通膨。

其次,中國不僅要產業轉移、資本輸出、還要為國內過剩的產能找到“新市場”。

比如,剛剛馬雲去拜見了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馬雲就直接提出可以幫助大馬的農民上網買農產品到中國。而馬哈蒂爾也非常歡迎阿里這樣的企業來中國,阿里在馬來西亞新設的辦公室連財政部長都來道賀,可見,歡迎程度。

千股跌停,但正是抄底的時候?!

詳情可參考《馬哈蒂爾會見馬雲:期待阿里助飛大馬經濟發展》

連馬來西亞這種人均GDP大於中國的企業都需要中國的幫助升級產業,那麼,更窮的如柬埔寨、緬甸、菲律賓是不是就更需要中國的資本和技術。

很多人都是說東南亞比如柬埔寨,正在複製中國過去30年走過的路,是有內在邏輯的。

世通海外總結

面對貿易戰、國內巨大的風險,危機是很大,但是風險可控。

這因為風險可控,投資者的機會就來了,至少國外的基金已經看到了“機會”,紛紛入場...

而對普通投資者來說,股市還要等下,房地產市場基本不能投資了。海外市場無疑給大家更多的機會,特別是連馬雲都看中的東南亞市場。

要知道,馬雲今年4月去了泰國,為旗下新公司開張;6月去了馬來西亞,也是為新公司開張。大佬們都動了,我們至少要看到新的趨勢和新變化。

這個月世通君(shitonghk002)也出去了,主要是去了東南亞,讀者猜猜是哪個國家?

答案是柬埔寨-東南亞“核心”的國家,房價也是東南亞的房產的“窪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