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秀一塊肉石,有肥有瘦相互爭艷,一塊「東坡肘子」1000萬元


自古以來,肉石是收藏者追捧的對象,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東坡肉石,是乾隆皇帝的賞玩之物,如今已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三大鎮館之寶之一。今天給大家介紹各地石友收藏的肉石,讓他們一人秀一塊肉石,有肥有瘦,相互爭豔,其中一塊“東坡肘子”價值1000多萬元。圖為福建一位女士大秀自己收藏的分量十足的肉石。

肉石也稱肉形石,顧名思義就是外觀像肉的石頭,系天然石種,多數屬沉積岩,硅質岩或變質岩,是在地質運動過程中與其他礦物質接觸色化而成。圖為福建一位女士秀自己收藏的肉石。

肉石分天然肉石和工藝肉石,天然肉石即具有天然形色的肉形石。工藝肉石即以肉石為基底,人為參與切割、打磨、成型的肉石。江西省婺源縣民俗風情街孫根保收收藏到一塊神奇的“肉石”。

江西省婺源縣奇石收藏愛好者收藏到一塊如同五花肉一般的黃蠟石“肉石”,這塊“肉石”重3.8斤,長18釐米,寬7.2釐米,厚9.5釐米。

工藝肉石因價格低廉,市民有購買能力,因此收藏此類肉石者較多。圖為湖北武漢市民秀自己收藏的肉石。

收藏的肉石不但有肥有瘦,而且種類繁多,五花八門。圖為市民秀自己收藏的“臘腸”。

安徽省淮北市奇石鑑賞收藏家李文科先生,秀出了一塊收藏多年罕見的酷似人肺的肉石。

一位女士在安徽石展上秀出了來自河南省洛陽的巨型肉石,重達260公斤,為目前發現體積最大的肉石,售價38萬元。

圖為在重慶觀賞石展上,一位藏家秀出了鮮嫩冒油、色彩形態逼真、號稱價值上千萬元的奇石“東坡肘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