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積極改善與菲軍事關係 預設南下「突圍」之路

俄积极改善与菲军事关系 预设南下“突围”之路

資料圖:“特里布茨海軍上將”號反潛驅逐艦。

6月份,俄羅斯軍艦對菲律賓進行了為期5天的訪問。有輿論認為,此次俄軍艦訪問菲律賓,帶有非常大的與菲進一步加強軍事合作與防務合作的意圖。

其實早在去年,俄菲雙方就在杜特爾特訪問俄期間簽署了一項新的軍事協議。另外,2017年菲律賓軍事代表團赴俄羅斯觀摩軍事演習、兩國簽署軍事技術合作協議、俄羅斯軍艦第三次訪問馬尼拉期間向菲律賓移交俄羅斯武器等事件都有力地指向俄菲關係向好發展。

俄羅斯東西兩面受壓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北約著重加強了對俄軍事壓制,並積極調整在東歐地區特別是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等對俄“前沿地區”的軍事部署。

特朗普上臺以後,北約針對俄羅斯的動作有增無減。北約近來頻繁舉行多次軍演。五月底,北約在波羅的海三國舉行代號為“軍刀出擊”的演習,在美國歐洲司令部的組織下,13國近萬名軍人參加,演習持續到6月22日。除了在西歐對俄羅斯步步緊逼,在東面美國也與他國一起圍堵俄方。“薩德”已經入韓,而據稱日本也將部署陸基宙斯盾,再加上北方四島問題無解,未來俄羅斯在東部的壓力也將變大。

在中東、北極突圍

在東西兩面受壓的情況下,俄羅斯會在其他北約意想不到的地點“突圍”,比如在2015年9月30日毫無徵兆地出兵敘利亞,到目前為止成效顯著,不但保住了阿薩德政權,使其逐步取得了主動權,而且由於俄軍在敘利亞的影響力大增,也將這些年來美國在中東的佈局撕開了一個大口子。

另外這些年俄羅斯在北極開發問題上已經拔得了頭籌,由於具有漫長的北極海岸線,俄羅斯在北極具有天然地緣優勢。2007年8月俄國家杜馬副主席奇林加羅夫率領的俄羅斯探險隊,在位於北緯88度的羅蒙諾索夫海嶺(俄羅斯名)插上了俄羅斯國旗。去年8月,俄總理梅德韋傑夫宣佈,將對北冰洋大陸架油氣開採項目投入1600億盧布(約合182億元人民幣)。據俄羅斯石油公司估算,至2050年,北冰洋大陸架石油產量將佔俄全國總產量20%至30%。在軍事領域,俄羅斯一方面研發了專為北極地區“量身訂製”的軍事裝備,另一方面也在北極打造軍事基地,向全世界宣告俄羅斯用武力手段保護北極利益的決心。

與菲合作預設南下突圍之路

除了進入中東以及“北上”,在未來,“南下”也將是俄羅斯突圍的策略之一。當然相比其他,“南下”的難度會更大,因為該地區與俄羅斯本土相隔較遠,導致其影響力發揮受限。不過,俄羅斯是目前東南亞國家的主要軍備供應商。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統計,在1995—2016年期間,俄羅斯是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第一大武器供應國。2011—2016年期間,越南每年從俄羅斯進口的武器佔其武器進口總額的比例都保持在86%-97% 之間,2010年更是高達99% ; 從 2008年開始,印尼從俄羅斯進口的武器總額也有明顯的增加,所以俄羅斯對於東南亞事務具有一定的話語權。

一直以來菲俄雙邊關係的發展基礎比較薄弱,雙方在各領域的合作水平也比較低。菲律賓的武器進口來源地主要是美國、韓國和印尼,從1996年開始後的多年,菲律賓未從俄羅斯購買過任何武器裝備。同時菲俄經貿關係的緊密度也長期處於較低水平。但是2016年6月,杜特爾特就任菲律賓總統後,俄菲關係迅速拉近。2016 年下半年一系列的雙邊高層交流與互訪後,2017年5月底,杜特爾特訪問俄羅斯,此次會晤中,菲俄雙方簽署了8 項合作協議,包括《國防合作協議》、《發展貿易和投資協議》和 《與俄原子能集團和平發展核能的協議》等。

對於菲律賓來說,與俄羅斯走近可以增加對外關係的獨立性,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同時在國內反恐、掃毒中得到軍事裝備的支持。而對於俄羅斯來說,菲律賓地處南海東部的重要戰略位置,境內有蘇比克海軍基地等重要軍事設施,如果俄羅斯能夠改善與菲律賓的軍事關係,停靠或進入蘇比克海軍基地等,不僅將大大增加其東南亞的影響力,同時還能分化美菲同盟。

綜上,筆者認為未來俄羅斯會與菲律賓更加靠攏,為自己在北約的包圍圈中預設一條南下突圍之路。(蘭順正 安邦智庫國際關係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