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廣義貨幣增速爲28.5%,是不是我們手中存款就縮水了28.5%?

昨天有朋友問我2009年手裡的錢到底貶值了多少。我總結了一下記在這裡。

另外又橫向看了看2018年的情況,到底是不是通縮來了,給大家一個參考。

這個事兒得從廣義貨幣(M2)談起,還是先科普一下:

狹義貨幣(M1) = 流通中貨幣(M0) + 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 = 狹義貨幣(M1) + 定期存款(

注:儲蓄存款、可轉讓定期存單、易轉手的短期債券等作為具有通貨性質的準貨幣,也可按其流動性狀況囊括進廣義貨幣(M2) 裡)

從上述定義我們可以理解到:

M2=【流通現金】+【銀行活期存款】+【銀行定期存款】

但請看註解,實際上非存款機構部門持有的貨幣市場基金也在M2的統計範疇裡。

我們可以簡單的把M2理解為,在社會上可以動用的資金的總和。

我們看看各年M2增長率

2009年廣義貨幣增速為28.5%,是不是我們手中存款就縮水了28.5%?

近10年M2增長率

2009年M2增速為28.5%,是不是我們手中存款就縮水了28.5%?

其實並不是,貨幣增加了,我們現實世界的物質也在增加,增加比率為當年的GDP增長率。2009年的GDP增長率為8.7%。然後還要考慮當年銀行利率標準,銀行利率某種形式上是對貨幣多發的一種回饋。2009年的1年期存款利率為2.25%。所以如果2009年你手裡有錢只存在銀行的話,大概貶值了17%左右。

注意:【GDP增長率】與GDP不同,已經剔除了這一年的物價上漲,貨幣多發等因素。

再看看2018的M2增長率

2009年廣義貨幣增速為28.5%,是不是我們手中存款就縮水了28.5%?

2018年增長率降到了8%,代表著什麼?

GDP是M2增量的一個重要標準,我國的理想標準為GDP+CPI+2到3個百分點。這樣的話可以保證適度通脹,有利於經濟發展。2018年GDP目標為6.5%。如果M2為8%的話,與GDP的差值有可能小於CPI,會造成流動性緊張。簡單來說,會造成通貨緊縮,錢越來越值錢。

以下是容易引起誤解的地方,做一下簡單說明。

誤解1:居民支配收入都去買房子了,沒有錢存在銀行導致M2降低

解答:居民買房的錢交給了開發商,開發商要麼存在了銀行裡,要麼發給了建築商,最後還是在社會上流通,並不會減少M2。

誤解2:錢都跑到餘額寶或其他理財產品裡了,所以M2降低

解答:餘額寶或其他理財產品大部分錢也都經由銀行,還是作為存款在銀行裡,並不會降低M2。少部分沒有放在銀行裡的,也作為M0被合計到M2裡。

誤解3:M2增大等於又印了很多錢

解答:新發貨幣的確是一個M2增大的因素,但控制M2的並不只有現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叫銀行準備金率。新發貨幣和降低準備金率都可以提高M2,加大貨幣流動性。舉個例子說明準備金的概念。

比如我有100萬現金,存在銀行。這個時候M0是0,M2是100萬。假設存款準備金是10%,銀行交給央行10萬元準備金,還剩90萬可以拿來放貸。某個公司找銀行貸款貸走這90萬,給下面的員工發年終獎,員工領到年終獎後又把錢存到了銀行。這個過程完畢之後,M0還是0,市面上沒有增加流通的現金,但是M2變成了190萬,我有100萬的存款,這個公司下面的這些員工一共也有90萬的存款。銀行拿90萬存款,再交給央行9萬的準備金,還剩81萬可以放貸。。如此循環,幾次過後,可以貸出去的金額就越來越小,但是M2會成倍放大。

也就是說,準備金越低M2就越高,而且是乘數關係。近年我國準備金率維持在15-20%左右,2018年最新數據為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