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我踏月色而來——這是記憶中一位古裝帥哥手執摺扇翩翩而來的一幅畫面,而那位手執“我踏月色而來”摺扇的瀟灑公子,只能是鄭少秋。

他的聲音清澈明亮,如山間緩緩流淌過的小溪,你可以去聽聽《摘下滿天星》、《笑看風雲》頗有些羅文的風韻;

他的演技流暢自然如雲捲雲舒般收放自如;他的《楚留香》《大時代》《戲說乾隆》至今為人們所稱讚;

他的舞蹈灑脫自由,動作協調帥氣,縱使在舞王郭富城面前也不遜半分…………

他是這樣優秀的鄭少秋,卻因為負了一個人,背了一世的罵名。也因為愛了一個人,受了一生的譴責。

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縱使用多少詩詞描述他也終不能描繪出他的風采來: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形如清風,面如冠玉…………他都配得上,且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的時裝自然清爽,無刻意雕琢之嫌,他的笑容陽光明媚,他的氣質乾淨清爽,他是如此帥氣陽光的一位男子,他令他那個時代的無數女人為之傾倒,這中間當然包括他的前妻肥肥沈殿霞。

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從鄭少秋成名的軌跡和他後期的人生選擇可以看出,他選擇和沈殿霞結婚一定是有對於前程的考量的,如從外形上來看,若肥肥不是因為有才華和當時的名位加持,她是如何也配不上鄭少秋的,婚姻這件事情,從來都不是隻考慮兩情相悅的,而是要像天平一般,將雙方所有的東西都各自放在兩邊,看看能否平衡,只要明顯傾向於某一方,這一段婚姻註定會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鄭少秋當時能與肥肥相抗衡的,只有他的顏,除此之外,肥肥的各方條件甩他十條街。

但我們絕不能說肥肥配不上鄭少秋,也不能說鄭少秋配不上肥肥,客觀的只能說他倆不合適,他倆從自身條件到家境、性格等都有太多的不平衡。

肥肥出身菸草商人家庭,出生於上海,13歲時隨父母移居香港,並於1975年走紅,當時與張德蘭汪明荃王愛明組成“四朵金花”並推出同名粵語唱片。

而鄭少秋原名黃可中,後隨繼父姓改名鄭創世,廣東臺山人,父親執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10] 於他二十幾歲時病逝。世代書香之家,生父家中有十位兄弟姐妹,繼父家中有一弟兩妹,身為老大的他需要擔起家庭重任。少時的鄭少秋未走父親眼中讀書的“正途”,卻對錶演情有獨鍾,16歲便投考演藝培訓班。1963年開始,鄭少秋先後考入大喜、同文、南國(邵氏)訓練班。其間,鄭少秋曾師從

良鳴(時任香港話劇團長)學習表演。

肥肥當紅之時,鄭少秋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可能有的網友會說,憑藉鄭少秋的才華,不靠肥肥也能功成名就。這是我們現在看到了鄭少秋的成功和才華,又有多少人有顏值有才華的演員苦於沒有好的資源而被淹沒呢?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哪來那麼多的花瓶演員呢?又何須分偶像派、實力派呢?鄭少秋選擇肥肥並沒有錯,錯的是他沒有提前看到兩個人的差異,沒有協調好這中間的矛盾,沒有堅守到底。

但我們絕不能說肥肥配不上鄭少秋,也不能說鄭少秋配不上肥肥,客觀的只能說他倆不合適。

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從以上資料顯示,鄭少秋的家境和肥肥相比,差了不止星半點。這在婚姻當中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一定會有人愛情不分貧富不分年齡什麼什麼的話,是的,愛情是不分,但是婚姻一定得分。如果說婚姻可以不考慮家境、工作、收入、房子等等因素,那麼養女兒的大可把自己辛苦養大的女兒嫁給窮光蛋,讓她跟著吃糠咽菜用愛情彌補經濟的不足,但是沒有幾個父母願意這樣做,也沒有幾個女兒可以這樣做,即使是有人不看重物質嫁給了窮人,大都堅守不到最後,因為窮富之間觀念及生活習慣的不同,就已經讓這段婚姻倍受煎熬了,婚姻和愛情是有太多的不同,愛情只是花前月下,而婚姻是一場經營家庭的長期合作,它需要彼此不停的互相跟進,一旦有哪一方腳步跟不上,這段婚姻就可能瓦解。而且這中間還需要兩個人脾氣相投。

鄭少秋對於沈殿霞不能說毫無感情,沒有半分愛意,人的情感沒有純愛這一說,愛情一定包含了彼此之間的欣賞、認可、需求、甚至仰慕,鄭少秋出身書香世家,身上的書卷和儒雅之氣尤為明顯,而且氣質瀟灑倜儻,多才多藝,這些都是肥肥欣賞和喜歡的,而肥肥公道的說並不醜,只是一胖毀所有,但是她養尊處優中身上的貴氣和喜氣讓人看了陽光向上,而且她亦是多才多藝的一個人,她對鄭少秋也一定是關愛有加的,在此期間兩個人發生愛情是很自然的事情。

鄭少秋在同肥肥結婚以前就認識了官晶華,但那時他並沒有離開肥肥,而是選擇在認識官晶華一年後於肥肥結婚,說明鄭少秋當時也是想讓這段感情有始有終的,但他錯就錯在不該在肥肥和他的女兒剛剛八個月時提出離婚,這是鄭少秋受千夫所指最重要的原因。但這中間雖有鄭少秋的喜新厭舊,也有肥肥太過強勢的性格原因。

此事甚至在祭奠肥肥的追思會上被娛樂圈的大哥大、也是肥肥的結拜大哥鄧光榮當著肥姐生前所有的親友(包括娛樂圈的圈中好友),在追思會致辭中,指名道姓的要鄭少秋出來給肥肥一個說法:

鄭少秋因為這件事情受到了觀眾及媒體的口誅筆伐,面對鄧光榮的質問,他的回答顯得蒼白無力,我記得他說他忙於拍戲,忙於工作,無暇過問女兒,當時鄭少秋當著眾人的面摘下了帽子,在那上瞬間,我感覺,他為此已經疲憊不堪,他將自己最本真的一面、最不想視眾的一面展現在媒體面前,這需要多大的勇氣,他用這一無聲的動作,也算是向肥肥道歉認錯,向公眾和媒體認錯——一個垂垂老矣的六十歲的老人,錯與對,時間已經懲罰了他,老天將他逆天的顏值收回,他自己並不遮掩,這已經是最誠懇的認錯,他和肥肥的女兒鄭欣宜上臺及時為父親解圍,希望大眾原諒自己的父親。

而肥肥在與鄭少秋離婚後一直未婚,獨自一人拉扯大鄭欣宜,其間的苦不言自知,這中間也包含著她對鄭少秋放不下的思念和怨念,但這中間最讓人心疼的莫過於她對鄭少秋只有愛怨卻並無半分恨意,她讓女兒不要去怨恨鄭少秋,並且在一次自己主持的訪談中,她和鄭少秋這對早已離異的夫妻坦然的面對面坐在一起,在節目的最後,肥肥問鄭少秋有沒有中意(愛)過她,鄭少秋不假思索的答到當然中意(愛)過。

此事也以鄭少秋謝頂視眾告以段落,人生誰沒有過過錯,但面對因自身的過錯對他人形成的傷害,並沒有多少人能如鄭少秋般坦然面對,並且誠摯認錯,更多的人千方百計的為自己開脫辯解,將責任轉嫁給他人,這裡喬治不是意為鄭少秋洗白,是黑的只能彌補,不能洗白,只是想說面對錯誤的人們,該如何去最大程度的減少對於別人傷害,最大程度的對自己的心靈進行救贖。

我們來看看鄭少秋現任妻子官晶華:

從鄭少秋成名的軌跡和他後期的人生選擇可以看出,他選擇和沈殿霞結婚一定是有對於前程的考量的,如從外形上來看

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講真,他倆很相配,官晶華的戲演的也很好,在《京華煙雲》中飾演牛素雲。

但就此事而言,她的罪責在所難免,而愛情這個東西,往往就是這樣,千年百代都有這樣愛的不是時候,愛的不應該的事情發生,但你不能否認,這份愛本身的真實。人們深惡痛絕,但卻無法避免,對於官晶華的過錯只能說:恨不相逢未嫁時,人生出場的順序真的很重要。

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我踏月色而來是處處留香的楚留香,現實中的鄭少秋卻換來一世罵名

從以上的照片中可以看的出,鄭少秋和官晶華的感情是非常好的,而且二人也相守至今,也算是執子之手與子攜老了。

有許多人與深愛的相隔天涯,與不愛的年年月月,也有許多人與相愛的在分分秒秒的相處中被歲月稀釋掉愛情,於人生的半途中又遇知心人,但社會總是有規則的,人對於婚姻和家庭應擔負相應的責任,既然沒有做好負責到底的心理準備,就不如不要走進婚姻,自己願意愛誰不傷及他人,不擔負太重的罵名,也不會似鄭少秋這般一生沒有摘掉負心漢的罵名。

2007年香港媒體評選“百大香港經典電視角色”,鄭少秋一人獨攬七個經典角色,他一生功成名就,但遺憾的是,獨獨這件事,一生被詬病,想來也是一種缺憾,但錯歸錯了,他也認了,如今他已是一個垂暮的老人,輿論也該放過他了,讓他安度晚年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