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縣泗河村:科學育紅菇 脫貧不返貧

玉林廣播網7月4日訊

(通訊員秦崇廣)

6月下旬以來,容縣浪水鎮泗河村迎來了野生紅菇大豐收的喜訊,泗河村230戶共800多名菇農每天分早上5點、9點,下午4點,晚上11點四個時間段上山採摘紅菇。

泗河村野生紅菇生產示範基地,共產黨員、村委會主任林鋒介紹說,從現在的氣候看,至少還有兩批鮮菇收穫,他家紅菇總產量將達到350公斤以上,總收入將會超過40萬元。

泗河村地處梧州和玉林兩市交界處的典型山區。過去,該村雖有一些能繁殖野生紅菇的紅椎林地,但由於不少農戶缺乏科學管理技術,野生紅菇產量很低,收入不多,是“十二五”期間的貧困村。為了加快該村脫貧致富步伐,駐村扶貧工作隊員聯繫到縣農林部門懂科學培育紅菇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來到該村同村民一起解剖“麻雀”。終於得知紅椎林野生紅菇產量低的原因。隨後駐村工作隊員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的“專家”一起對全村230多戶菇農進行技術培訓,指導他們對紅椎林山地進行改造。這樣,泗河村生長紅菇的林地一年比一年擴大。2015年,全村的紅菇林地擴大到1000多畝,年產野生紅菇幹品3000多公斤,收入360多萬元,全村實現整體脫貧。今年,泗河村紅菇林地面積已經擴大至1100多畝,紅菇幹品將達4500多公斤,收入將達540多萬元。昔日的貧困村已成為容縣有名的富裕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