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建設階段即將開啓 核電或迎新一輪黃金期

高速建設階段即將開啟 核電或迎新一輪黃金期

2018年6月26日~28日,在法國巴黎布爾歇國際展覽中心開幕的第三屆世界核工業展覽會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率15家中國核能企業以中國國家展團形式參展,集中展示由中國設計製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電技術與產品,助力中國核能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儘管我國從1974年秦山核電站的建成方蹣跚起步,但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核電事業突飛猛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國之重器”的核電產業,已經成為一張全球不容忽視的“國家名片”。

據中國環保在線獲悉,截至2017年,中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37臺,裝機規模3581萬千瓦,居於全球第四位;核電發電量2475億千瓦時,僅次於美國與法國,排名世界第三。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從當初大亞灣核電站核鋼鐵水泥要進口,從核心技術短缺受制於人,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先進三代核電技術取得突破,中國核電已經在短短四十年實現從引進、消化、吸收,到再創新的華麗逆襲。

核電建設對於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崔認為,核電對能源安全的保障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發展核電可以大大降低中國能源的對外依存度,提高抗風險能力;其次,能源供給能力提升,且有利於能源結構的優化調整升級;最後,大幅度緩解煤炭運輸的壓力,降低不必要的能源消費。

進入“十三五”關鍵節點的2018年,有關核電建設的利好不斷,《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核電運行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等利好政策接連出臺,為核電產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指導。

折射至行業市場層面,2018年核電行業同樣不甚平靜。中核、中核建兩大集團重組;核電設備龍頭之一東方電氣扭虧為盈;中國同輻預計在7月6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在技術突破上,採用四代快中子堆技術的霞浦快堆項目推進;中國核動力院和中核運行聯合完成我國首個核電自主高端維修項目……無論站在哪個角度,2018年的中國核電領域註定不會平凡。

中國環保在線分析認為,進入“十三五”之後,2016年~2017年未有新的核電項目獲批,如果從2018年開始核電審批再次啟動,意味著到2020年,我國核電將再度迎來批量化的高速建設階段。

而且在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大背景下,與其他發電方式相比,核電具備不排放汙染氣體、能源轉換效率高、不受季節與氣候影響等優勢,發電高效且穩定,是我國能源結構轉型過程中的優選之一。

按照國家對外公佈的核電發展規劃,到2020年之前,中國平均每年需要投入大約6至8臺百萬級千瓦的核電機組,到203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佔比20%的目標。至於核電的增量空間有多大,以2017年為例,當年我國電力來源比例中,核電僅佔不到4%,而發達國家平均佔比高達10%,由此可窺一斑。

綜上,中國環保在線判斷,未來10年~15年,中國核電將迎來發展的新一輪黃金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