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的看家本領已被中國超越

近年來,日本的研究能力不斷下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一項研究表明,在被日本視為“看家本領”的機器人研究領域,日本的國際地位正在下降。

日媒:日本的看家本領已被中國超越

京東配送機器人在北京完成首次全場景規模化配送

《日本經濟新聞》7月4日報道,在被日本視為“看家本領”的機器人研究領域,日本的國際地位正在下降。中國對科學技術積極展開投資,已經在學術論文數量方面超過美國,勢力格局發生了變化。日本研究能力的下降再次浮出水面。

《日本經濟新聞》與全球大型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Elsevier)對截至2016年的機器人相關學術論文、對大學和企業等各機構進行了分析,對2012年至2016年和10年前的2002年至2006年的數據進行了對比。

從2016年的機器人相關論文數量來看,中國為6,604篇,超過美國,躍居第1位。日本為2,254篇,被德國超越,降至第4位。而在2005年被中國超越之前,日本曾穩居世界第2位,僅次於美國。

按機構比較,日本的衰退也非常明顯。2002年至2006年論文數量首位的是東京大學,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第9位)等日本共有16家機構進入前100位。在作為研究質量大致標準的論文被引用次數方面,東京大學也高居第5位。索尼排在第64位,日本的10家機構上榜。而從2012年至2016年的論文數量來看,東京大學降至第8位。100位以內只有日本8家機構,僅為10年前的一半。

在前500位以內,還能看出企業的動向。從2002年至2006年的學術論文數量來看,美國波音排在第94位,在各企業中排名最高。在日本企業中,除了居第107位的索尼、第150位的日立製作所之外,本田、NTT、松下、東芝和NEC也聯袂入榜。而到了2012年至2016年,最高的德國西門子排到第215位,日本只有居第279位的本田。

東京大學教授淺間一表示,“通過出席國際會議等實際感受到,日本機器人研究的存在感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下降。”淺間一分析稱,“為了儘快實用化,日本容易走向重視短期成果的研究。均衡至關重要,應當支援能帶來劃時代成果的中長期基礎研究。”

在日本,作為大學收入來源的國家“運營費撥款”不斷減少,而其他國家則增加投資。淺間一表示,“這產生了很嚴重的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此前報道稱,近年來,日本研究能力下降的趨勢明顯。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技術與學術政策研究所以及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分析,日本開始被持續對研究領域積極投資的中國超越,也漸漸落後於歐洲各國。更為嚴重的是,還有數據顯示,日本在一直比較擅長的產品製造領域的存在感也在降低。

報道指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大學老師研究時間減少無法充分保證進行研究活動、日本的大學和國家的科學技術政策缺乏靈活性等也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