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機器人可「領會」使用意圖 河南首個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發布新成果

還記得歷史上首個獲得公民身份的人工智能機器人Sophia麼?驚人的口才和語言自主學習能力讓全世界所折服,儼然成為人工智能領域中的網紅。

當然,伴隨著Sophia的走紅,自然語言處理這一人工智能領域中的分支課題也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成為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中最火熱的研究課題。自然語言處理簡稱“NLP”, 它是以實現人與計算機之間用自然語言進行有效通信的各種理論和方法為主要研究對象。

在國內,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研究也逐漸鋪開,各大自然語言處理研究機構也紛紛嶄露頭角。6月29日,河南省首個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前沿實驗室—鄭州大學與中業科技自然語言處理聯合實驗室在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成功舉行科技成果發佈會。

翻译机器人可“领会”使用意图 河南首个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发布新成果

“產、學、研”深度融合,聯合實驗室成果斐然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遍地開花,尤其是“天貓精靈”、“小I智能音響”、“腕譯智能翻譯手錶”等等以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產品,正逐漸融入和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

誠然,國內大多數人工智能企業普遍分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高科技產業最為發達的地區。然而,在中原腹地—鄭州,這個無論從投資環境還是從科技發展戰略角度來講都處在劣勢的城市,鄭州中業科技憑藉其卓越的創造力和企業自身的活力,儼然躋身於中國人工智能高科技企業強者之列。

據瞭解,創辦於2010年的鄭州中業科技,是一家以人工智能翻譯為核心,服務於全球互聯網社交、跨境貿易、政務等相關跨境領域的互聯網高科技企業。從創立之初,便異軍突起,憑藉其自主研發的中國首個國際跨語言社交平臺——GaGaHi,昂首進軍人工智能互聯網跨語言翻譯領域。經過多年的潛心開發和打磨,中業科技在2015年在全球股轉系統掛牌,並在今年成功登陸創新層,中業科技為國內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社交網絡公司,同時也是河南第一家掛牌新三板的互聯網公司。

在今年年初,中業科技與鄭州大學達成“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攜手共建自然語言處理聯合實驗室,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資源共享等方面實現優勢互補。

據悉,鄭州大學與自然語言處理聯合實驗室是河南省首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首個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實驗室的主要合作方向以機器翻譯及對譯員翻譯質量的自動評測及其相關內容為主,輔以語義分析、情感計算與輿情分析、知識推理和資源構建等自然語言處理相關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在此基礎上,實驗室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課題上進行深入研究,並將科技成果成功應用在“Trycan人工智能混合翻譯平臺”,“腕譯”智能翻譯手錶,“小業”智能聊天翻譯機器人等多款高科技人工智能翻譯產品上,實現讓創新科技付諸於實踐。

翻译机器人可“领会”使用意图 河南首个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发布新成果

"真實意圖+語境"場景化翻譯更有溫度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全球互聯網用戶突破 30 億,社交網絡用戶也達到了 23 億,佔全球總人口的 32%。而其中跨語言用戶目前僅有約 1 億,是社交人口的 2%,因此未來全球跨語言用戶市場成長空間非常廣闊。

全球翻譯市場全年是 400 億美金的規模,而在線翻譯消費目前僅佔翻譯市場的 12%。對於全球 2.5 萬億美金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來說,無論是在線翻譯消費還是全球翻譯市場,都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面對這樣廣闊的市場,人工智能互聯網跨語言翻譯產業只有不斷的用創新驅動發展,才有可能分得最大的那一塊“蛋糕”。這一點,從中業科技的發展,便可窺見一斑。

從2010年首個互聯網跨語言翻譯平臺—GaGaHi上線以來,中業科技一直秉承著“讓全球溝通更簡單”的理念和使命,不斷地在人工智能跨語言翻譯領域探索和創新。

翻译机器人可“领会”使用意图 河南首个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发布新成果

中業科技通過八年的探索與實踐,開發建立硬件(芯片)、軟件、人工智能混合翻譯(AI Translate)、多語言社交網絡(Social Network)四大系統,創建了分別以硬件(芯片)、軟件、社交、翻譯為中心的服務體系。並研發出“Trycan全球人工智能混合翻譯綜合平臺”、 “隨譯(anysay)智能翻譯APP”等人工智能翻譯軟件,以及“小業智能聊天翻譯機器人”、“腕譯人工智能翻譯手錶”“譯遊寶便攜式翻譯器”等人工智能翻譯硬件,並且構建起人工眾包翻譯模式,實現人工+智能的混合翻譯。組成了中業科技以 AI 為核心的系統、服務、產品相互交融又獨具特色的商業形態。

憑藉著自身過硬的技術和卓越的服務品質,中業科技的產品和服務悄悄的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據瞭解,到目前為止,GaGaHi的用戶已經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用戶量達到近6300萬,成為國內領先的海外社交平臺。而以人工眾包模式為特色的翻譯平臺,也已經聚集了23萬餘名全球譯員,組建成中業特色譯員庫。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中業科技成為大會唯一的高端翻譯訓練營地。並從中業譯員庫中遴選出30名譯員組成高翻團隊,為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國際知名政要、學者和企業家提供貼身的翻譯工作。不僅如此,基於中業科技人工智能混合翻譯引擎的“腕譯人工智能手錶,也成為本次博鰲亞洲論壇參會嘉賓手中的寵兒。

而本次與鄭州大學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研究項目之一便是開發有"溫度"的人工智能,據現場專家介紹,真正的人工智能翻譯不僅是簡單地英漢互譯,而是讓冰冷冷的機器可以感知場景實現意圖翻譯,發佈會現場,中業科技聯合創始人李之光和一位外國女士用軟件"隨譯"做了溝通演示,兩個人各憑藉一部手機,就實現了及時翻譯,無縫溝通,並且機器人在英譯漢翻譯中使用了"博大精深"這個成語,機器的智能場景化再一次得到了驗證.據瞭解,這項科技成果就是中業神經網絡翻譯引擎“ZNMT”。大量數據的訓練可以不斷提高人工智能的翻譯水平,翻譯機器人可"領會"使用意圖,通過完善翻譯標準語料數據庫,讓機器翻譯結果更加準確,為學術研究打開了商業化的出口。

翻译机器人可“领会”使用意图 河南首个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发布新成果

立足實踐,用人工智能開啟互聯網翻譯新時代

作為一家新三板公司,2017年中業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11億元,比去年同期(7115萬元)增長56%;公司淨利潤420萬元,同比增長227%。去年全年用戶量也增長約了2500萬,增長率超過40%。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與同樣是國內人工智能翻譯高科技企業的科大訊飛相比,2015—2017年,科大訊飛營收同比增長307%,而中業科技營收同比增長則高達3330%。

到了2018年,根據中業科技發佈的第一季度報表顯示,公司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027.17萬元,同比增長304.69%,營收實現質的飛躍。在最新出爐的河南新三板企業市值TOP100名單中,中業科技以13.13億元的總市值力奪第15名。

其強勁的發展勢頭,和人工智能科技高效的發展態勢,不僅吸引了大量投資機構的目光,也更是受到了諸如鄭州大學等人工智能科研領域前沿機構的青睞。

下一步,中業科技將藉助聯合實驗室在自然語言處理行業領域的優勢,孵化下一代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與商業應用場景,共同推動自然語言研究未來十年乃至三十年的迅速發展,助力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全面躍升,開啟互聯網翻譯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