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房子歸你,房貸和孩子歸我……

離婚後,房子歸你,房貸和孩子歸我……

離婚後,房子歸你,房貸和孩子歸我……

幸知說:昨天,我們分享了小西的故事。小西是幸知平臺一位情感陪護用戶,文章發佈之後,很多讀者好奇:她是怎麼做到離婚時房子歸女方、孩子歸男方、房貸由男方來還的

離婚後,房子歸你,房貸和孩子歸我……

離婚後,房子歸你,房貸和孩子歸我……

從冷戰到離婚,

過山車一般的蛻變之路

半年多的時間,她的情緒經歷瞭如過山車一般的跌宕起伏,用她自己的話說,“感覺很不真實,像做夢一樣”。

這樣的情緒體驗在過去從來不曾有,也讓她有機會重新反觀自己過去15年的感情,和自己需要改變和成長的地方。

小西最大的優點就是真摯坦誠、行動力強。陪護過程中我給她的所有建議,她基本上都執行了。

因此,她的狀態也經歷了巨大的蛻變過程:

  • 最開始,面對老公離家時極度焦慮不安,試圖指責和控制對方;
  • 之後,學習管理情緒,嘗試獨處,丈夫離家後努力照顧好自己和孩子,不被情緒的海洋淹沒;
  • 後來,丈夫提出離婚時選擇接受事實,在老公搖擺不定和反悔的重要關口,堅持執行決定,並告訴對方“離婚不是兒戲”;
  • 現在,和前夫保持禮貌、鬆動、有彈性的友好關係。

這一路,她走得非常艱辛,無數次深夜痛哭,也有一個人在空曠之地哽咽的吶喊:我一定要讓自己幸福……

離婚後,房子歸你,房貸和孩子歸我……

值得高興的是,婚最終離了,她也確實成長了,改變了,這種成長和改變體現在方方面面:

1.注意力和行為模式:從“過度關注和控制對方”,轉為“關注自己和孩子”、提升自己;

2.情緒管理:從“對方應該為我的情緒負責”,轉為“我要為我的情緒負責”;

3.承擔責任:從“都是對方的錯”,轉為“我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4.分離焦慮:從無法面對愛人離家的行為、對離婚極度排抗拒和恐懼,到接受現實、學會獨處和照顧好自己。

5.延遲發洩和滿足的能力:從有想法必須立刻行動,到“可以先緩緩,想想自己的語言和行為是不是理智”;允許某種狀態(哪怕是一個壞的狀態)在一定時間內停留的能力。

6.情緒狀態和溝通姿態:從憤怒、委屈、指責,到平靜、肯定和感激。

7.看見他人的能力

:從“我的世界裡只有我和我的需求”,到“明白這段關係裡,不僅只有我是受傷痛苦的,你也是悲傷難過的”。我的世界裡不僅有我,還有你。我們是平等的,而不是“你從屬於我”的關係。

8.自我力量的提升:從“你要為我負責”的弱能量狀態,到“我可以自己為自己負責”的強能量狀態。

離婚後,房子歸你,房貸和孩子歸我……

如何面對一個想要“越獄”的男人?

一個堅決地想要搬出家離開妻子的男人,就好比一個越獄的男人。

他之所以要越獄、要逃離妻子、逃離家庭,是因為家對他而言,已經不再是一個溫馨而安全的港灣,而是成為了一個牢籠、一個束縛。

在小西和前夫的相處中,可以看到他們關係模式的不合理:女方是主導和控制的一方,男方是配合和服從的一方。

這種模式只有當關系中的雙方都心甘情願時才成立,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小西和丈夫對這種模式都是不滿意的。

小西表面看起來是在處處要求和控制對方,但這種模式其實也讓她非常累,她內心其實希望丈夫更主動,多做一些帶領性的決定,自己可以做個小女人。

而丈夫內心也是極其反感妻子無處不在的挑剔和干預的,他渴望更多自由空間和自主感。

或許我們永遠也不知道究竟是丈夫的不作為和退縮導致了妻子的強勢和控制,還是妻子的挑剔和步步緊逼導致了丈夫的逃避和退縮。

但可以肯定的是,關係,它就是一個相互影響塑造的過程。

我們能做的,不是搞清楚雞生了蛋、還是蛋生了雞,而是當我們覺得關係不再舒服的時候,能不能先從自己開始覺察思考,去改變和調整關係。

離婚後,房子歸你,房貸和孩子歸我……

面對想要逃離的男人,當下首先要做的,絕對不是阻止他,而是先把他放出去,允許他有放飛自我的空間。

可能有妻子會擔心,放飛的野獸,還有回來的可能性嗎?

這裡,我覺得妻子們需要思考兩個問題:

1.一隻渴望自由並且擁有力量的獸,你真的有能力永遠把他關在籠子裡嗎?

2.一隻被強行關在籠子裡、終日鬱鬱寡歡的獸,真的是你想要的結果嗎?

有沒有一種方式,把籠子丟掉,當獸想要空間的時候,他可以自由走出去;當他想要歸屬感的時候,可以安心回家?

只要婚姻保持了基本的原則和界限,我們確實應該給彼此更多的自由和空間,而不是以婚姻為藉口去束縛對方,因為人最高級的追求是愛和自由的追求。

“我”和“我們”的問題,需要分開處理。先說“我”的問題:妻子由於焦慮而採取控制,丈夫由於無力而採取逃避。

探索了妻子和丈夫各自的原生家庭,我發現,妻子有比較強烈的

分離焦慮,這種焦慮是妻子需要自己去面對和處理的。

當然,她可以尋求丈夫的支持,但不能通過控制的方式,把自己對分離的焦慮和恐懼轉嫁在丈夫身上。

而丈夫在原生家庭中,母親強勢、對兒子的生活過度參與和保護,導致丈夫性格中有被動和無力的一面,這是丈夫需要成長的部分。

同樣,丈夫不能以此為由,在家庭中處處消極應對、要求妻子為此買單。

離婚後,房子歸你,房貸和孩子歸我……

總是挑剔,不斷控制,一句肯定和感激的話,為何那麼難以說出口?

小西有段時間出差,孩子就自然地由丈夫來照顧。如果換做以前,小西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思考,小西意識到,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和付出。

於是,有一次小西在臨出門前,對丈夫說了一句:謝謝,這些天照顧孩子你辛苦了。

結果丈夫非常意外和震驚。就在那天,長久沒有溝通交流的他們,由丈夫主動發起,展開了一次和平對話。

離婚後,房子歸你,房貸和孩子歸我……

如果你是長期在婚姻中很難對對方說出肯定和感激的話的那個人,或許是時候思考一下:

是什麼讓你如此“珍惜”對愛人的那一句肯定和讚美的話?你是否想過,你一句不經意的肯定和讚美的話,對對方來說,是多麼重要?

我想,這會是值得每個人深思的話題:如果沒有那紙結婚證,我們是彼此的誰?

婚姻只能維護一部分權益,但無法保證愛情永恆,甚至那一紙婚書,有時會成為關係中的枷鎖。

最好的婚姻是相互合作,並能保持必要的距離和邊界。當婚姻已經成為一個沉重的枷鎖,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打破枷鎖的勇氣。

離婚後,房子歸你,房貸和孩子歸我……

關於離婚時機、孩子撫養權、財產等問題的處理

昨天的留言中有很多讀者問,小西是怎麼做到離婚時房子歸女方、孩子歸男方、房貸由男方來還的?

  • 首先,不得不提到兩個人的感情基礎。

小西和丈夫從相識、相戀到攜手走過15年,他們之間最大的問題不是感情破裂、彼此厭惡,也不是其中一人的人品和價值觀出現了偏差,也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第三者,而是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出了問題。

本來相愛的人卻無法繼續相處,兩個人像困獸一樣同時被困在了一個巨大的陷阱裡。

另外,他們都是善良、顧念情分的人,對對方始終都存有一份不忍和善念,因此在離婚談及財產和孩子撫養權問題上,他們才有可能較快地達成共識。

  • 其次,是離婚時機的把握。

在這場相愛又相殺的情感撕扯中,小西無數次陷入情緒的泥潭,也有無數次想跟對方攤牌、提離婚的衝動。在選擇情感陪護之前,小西一直都是這麼做的,但丈夫對此都只是迴避不談。

事實上,經常把離婚掛在嘴邊的女人,往往是最不願離婚、也沒有能力離婚的。

所以在這一個月裡,每當小西感覺到情感修復無望、情緒閘門難以關閉的當口,她都想主動跑去跟對方說,這樣拖著算什麼,乾脆離婚算了!

每當這時,我會提醒她思考幾個問題:

  • 離婚真的是你現在最想要的結果嗎,還是為了暫時發洩情緒?
  • 如果現在離婚了,你會不會覺得遺憾?
  • 如果對方同意離,離婚的細節問題你都想清楚了嗎?

當小西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最後她都壓制住了自己的衝動。

離婚後,房子歸你,房貸和孩子歸我……

在大多數現實情形中,女方主動提出離婚,和男方主動提出離婚,在孩子撫養權的歸屬方面以及財產分配上,結果往往會有很大不同。

對於情分尚存的夫妻,先提出離開的一方,往往對另一方會有更多的愧疚和補償心理。這種情況下,如果男方想離開婚姻,他往往會在財產和孩子撫養權等問題上讓步。

小西的故事中,最終離婚是男方先提出的。鑑於她和丈夫關係的具體情況,我不建議她再做過多的撕扯和糾纏,而是平和理智面對。

所以,當丈夫提出離婚但沒有下一步具體的推進時,反而是小西主動促進丈夫面對離婚的具體問題,才使離婚比較順利地完成。

他們在財產分配方面也打過一些小小的回合,但總體上解決得比較順利。

現實中我也曾遇到很多夫妻,當離不離,一方死死拽著心已遠去的昔日愛人不肯鬆手,最後在長年累月的撕扯中,僅剩的一點溫情都消失殆盡,最後只剩下人性最原始的那一面猙獰以對。

在財產和孩子問題上爭得你死我活,其實,一個贏家也沒有。

— 諮詢師推薦 —

蘇曉,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婚姻家庭諮詢師。重視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與地位研究,注重從溝通、兩性差異、女性價值和人性的角度分析婚姻情感問題。擅長出軌問題評估、婚姻情感修復、兩性溝通、婆媳問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