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與人不和,勸人餵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這是爲啥?

農村俗語是農民在生活和生產的經驗中,總結的最精煉、最通俗易懂的道理。雖然這些農村俗語讀起來感覺像大白話一樣,但是總覺得它們朗朗上口,有的還壓著韻,一般情況下,人們念上兩三回就記住了。這些農村俗語,歷經了這麼多年,能留到現在,還經常被農民用在日常的生活當中,足以說明它們的生命力。有時候,你想想,這個農村俗語其實和古詩一樣具有文化的傳播性,只不過古詩屬於雅的那一塊,農村俗語屬於俗的一塊。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它們都被人們流傳了下來。接下來要說的這3個農村俗語,也是經過了歷史的洗禮被留下來的,大家看看有沒有道理?

1、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農村俗語“與人不和,勸人餵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這是為啥?

這句農村俗語講述的是穿衣打扮這方面的事情。意思是說,男的要想穿的好看,就得穿一身黑色,女的要想好看,最好穿素白色的衣服。這裡只要理解了“皂”的意思和“三分孝”的意思,這句俗語就直白了。“皂”就是黑色的意思,我們常說青紅皂白,皂和白放一塊,這是兩個反義詞組。“三分孝”要表達的就是白色,我們常說的戴孝,就是說的穿素白衣。這句農村俗語,在以前可能說得過去,但是放在現在這個多元的社會里,年親人追求的是鮮豔的色彩,都希望引人注目,而像黑色和白色這些,可能就不是他們的首選。

2、與人不和,勸人餵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

農村俗語“與人不和,勸人餵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這是為啥?

這句農村俗語似乎很不同的解釋。有的人認為,這句俗語帶有復仇的意味,所以他解釋為:如果和別人有衝突了,你就勸她養鵝,因為鵝這種動物比較能叫,而且很護家,這樣一來能吵她,二來咬了人她還得賠禮;如果別人相處不太和睦,就勸他蓋房子,因為蓋房子這個活兒,是又累又費時間又費錢,這樣你看在眼裡高興,也報了仇了。還有一種說法,與上一種完全相反,而且這種說法才是這句俗語的本意。他說,要是和人有矛盾了,勸他養鵝,因為鵝在古代屬於吉祥的動物,能看家護院;要麼勸他蓋房屋,因為蓋房屋這是大事,少不了請人幫忙,這樣一來二去關係就加深了。

3、別人求我三春雨,我求別人六月霜

農村俗語“與人不和,勸人餵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這是為啥?

估計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別人找你幫忙的時候,你二話沒說爽快的就答應了,還給人忙裡忙外,自己覺得助人為樂很有成就感。但是當你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卻怎麼也找不到能幫自己的人,感覺到特別心寒。這就用到了這句農村俗語:“別人求我三春雨,我求別人六月寒”。這是一個令人悲傷的事情,往往人們說,不能讓好人既流血又流淚,可實際情況總是,好人多吃虧。為什麼我變得冷漠,是因為我的熱情總是碰到冰。所以如果有能力幫別人的時候儘量幫一下,哪怕幫過你的人,人家求上門了,無論如何幫一下。

農村俗語“與人不和,勸人餵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這是為啥?

我們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找到農村俗語來表達。有的說生活常識的,有的說人生道理的,有的說兩性關係的,總之這些農村俗語表達完後,我們總覺得很有意思也很簡明扼要。朋友們,你還知道哪些有意思的農村俗語呢?你覺得上面3個農村俗語有沒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