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三水因北江、西江與綏江匯流而得名

有中國首個富裕型長壽之鄉、中國飲料之都 、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區等多個美譽

在這個城市的北端,也有個“南山”小鎮

是廣東省森林小鎮示範鎮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六和蒲坑村“,來之前根本不知道這個地方

在一段長長時間的忙碌之後,忽然有一份衝動,想到鄉村走走

隨意打開手機導航,一個”六和公園“出現在眼前

於是,就促成了一次無心之行,當車把我們帶到“六和公園”

我們遇見了一場原味的鄉村的婚禮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在婚禮現場停留了一會,穿過小鎮的道路,便進入了鄉村的道路,走進了村子,剛走進村子,便被一個屋上的大罐子吸引了?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一路走進去,沿途有一些已經沒有人居住的房子,估計也是象很多鄉村一樣,年輕人外出打拼,留守的是老人與小孩。一個人散步,不要去喧囂的城市,不要去人多的公園。到鄉下,多一分清靜,多一份安寧,舒服得不得了。

經過菜地,有些農作物和菜,估計都是自己吃的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生的霸王花我還是第一次見,拍下來覺得挺好看的,這種花曬乾後用來煲湯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沿著鄉間的小路一路前行,綠色世界近在眼前,田間的一草一木都是那麼清新,空氣中充滿了自由,閒適的味道,微風拂來,帶著泥土的芳香,將所有的煩惱一掃而空 。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還看到一間用石頭堆砌的,很是佩服村民就地取材就建成屋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忽然,眼前出現一片房子,眼前的一片古屋讓我驚喜。。只見周圍綠竹芳草,幾角屋簷林中顯露,沿小道穿過水塘,眼前豁然開朗。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村前發現了一塊碑,介紹了居德林公祠的來源與歷史,只是當時相機沒有調好,可惜了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村子整體坐西向東,南北延伸,從村南門進,村落的中心是林氏宗祠,宗祠對面是水塘,據說代表洗筆墨池,寄託了人們希望後代“讀書做官,出人頭地”的美好願望。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古築頭頂的官帽樣屋牆,又叫“硬山頂鑊耳式封火山牆”,也有人稱“鰲魚牆”, 遠看牆體高聳嚴整,頓覺肅穆。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鰲魚牆”的兩耳是厚厚的麻條石牆,可起到隔離山火的作用,這種造型象徵官帽兩耳,後引申為“獨佔鰲頭”的意思,只有擁有功名的人才能採用。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在六和蒲坑村,有著一片特色老屋。真的會引起人的好奇,在廣府文化盛行的珠三角,怎麼會出現這一片古屋。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回來之後,我查閱了一些資料,三百多年前,六和的客家先民跋山涉水從福建蒲田、龍巖縣和嘉應州先後遷徙到這裡,於是樂屋、圍屋和蒲坑等一個個屋便依山坡、丘陵而建,從此,這些客家人聚族而居就在三江一隅(三水)的山區紮下了根。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三水匯流地方的北端,藏了個小鎮南山,有個六和蒲坑古村落

在商業如此發展的今天,在這樣一個地方,還有這樣一片原始優美環境的存在,甚到藏在深閨中不為世人所知,感覺這就是都市群中罕見的“世外桃源”。南山鎮還能留存一片生態淨土實屬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