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活在消費降級的日子,空有百萬房產卻吃糠咽菜

消費升級大風口

重新定義門店,這是侯毅最初為盒馬鮮生確定的核心定位。

而盒馬鮮生確實做到了。

“買鮑魚像買白菜一樣,都要靠搶的”

“為了買一隻波士頓龍蝦,排隊半小時”

……

這樣的場景,正成為盒馬鮮生門店裡的日常。

這個自稱不是超市、不是電商、不是外賣、不是餐飲的“四不像”物種,曾在阿里內部低調籌備兩年的新零售標杆產品,隨著4月28日進駐武漢、杭州、成都等10座城市,正火爆全國。

盒馬鮮生是新零售的衝鋒者,也是消費升級風口下的幸運兒。

中國經濟增速下行,投資、出口乏力,消費正成為支撐經濟的最強動力。2017年,消費對GDP的貢獻率近60%,相較於2003年的35%提升了近一倍。

背後是居民收入的不斷增長。201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萬元,相比2000年時增長6倍。

苟活在消費降級的日子,空有百萬房產卻吃糠咽菜

收入的提高,帶來了巨大的中產紅利。據麥肯錫研究,以年收入7.5萬-28萬元人民幣為標準,中國中產階級已經從2000年的500萬人,發展到今天的接近3億人,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會超過歐洲人口總和。

中產的消費觀念開始轉變,衣食住行只是基本花銷,旅遊、文娛和醫療保健的消費佔比正逐年提升。

苟活在消費降級的日子,空有百萬房產卻吃糠咽菜

於是,各大旅行社的出境遊業務、郵輪遊業務,日益火爆;體檢中心裡,每天都是摩肩接踵;中國的電影票房,每年都在創造新的記錄……

而消費者的態度也在變化。以80後、90後為主的消費主力,越發注重品牌化,越發追求消費產品個性化、小眾化,越發注重體驗感,使用體驗、購物過程體驗都能決定最終是否下單。

比如,前陣子非常火爆的“喜茶”“喪茶”,小眾品牌依靠著獨特的社交營銷、產品創意風靡一二線城市,為了喝上一杯喜茶,人們普遍排隊在2小時以上,甚至有了黃牛排隊取貨,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

消費升級無處不在,這已成為任何商業變化的起點。

二線城市的消費爭奪戰

在盒馬鮮生4月28日同時開業的10個城市中,武漢、西安、成都等一眾強二線城市都是首次接觸到這個嶄新的事物。

選擇商業成熟、資源完善的一線城市,待經營狀況穩定之後,再下沉至二三線市場,是商家在推廣新事物時的普遍做法。

但盒馬選擇了一二線城市同步落地的做法,源於二線城市對創新的渴求。

以武漢為例,武漢的盒馬鮮生從建立分公司到首店開出,只用了65天,全國最快。

開店所需證照,兩小時搞定。在盒馬10城同開後,天津和河南政府也主動找到阿里方面,希望引入盒馬。

而越來越多的大品牌,正全力攻佔二三線城市消費市場。

5月,香港九龍倉集團旗下的IFS國際金融中心將內地第五個項目開進長沙,Hermes、Prada、Dior首次進入湖南;

潮流文化公司YOHO!第一個線下店去年底落戶南京

西安則在本月迎來中國高端百貨SKP在北京外的第一家旗艦店。

而被視為中產標配的星巴克,已經開到了像淄博、洛陽等

三四線城市。

苟活在消費降級的日子,空有百萬房產卻吃糠咽菜

二三線城市的消費升級速度加快,甚至有反超一線城市的趨勢,這與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能力崛起,不無關係。

苟活在消費降級的日子,空有百萬房產卻吃糠咽菜

消費總額看,上海、北京、廣州三大一線城市佔據前三,而重慶、成都、武漢緊隨其後,這也是中國著名的商業重鎮。

消費總額佔GDP比例看,瀋陽竟排在第一,佔比達到68%,其後是福州、西安、武漢、成都、杭州、鄭州,妥妥的全部二線城市。

而一線城市的消費增速開始放緩,只有北京保持在10%以上,重慶、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這六個城市,增速都在10%以上,“潛力”不容小覷。

苟活在消費降級的日子,空有百萬房產卻吃糠咽菜

各線城市的消費金額增速

隨著年輕人口迴流二三線城市日趨明顯,他們將帶回更多城市化的消費習慣和理念,助推這些城市的消費升級向一線城市靠攏。

還沒升級完就開始降級?

2015年“雙十一”,天貓拿下912億元的銷售額,京東總下單量也過億。

那時的馬雲和劉強東,甚至觀戰的馬化騰,都不會想到,一個剛誕生2個月的電商新兵——拼多多,會在兩年後斜刺裡殺出來挑戰他們的地位。

8塊8的牛仔褲、9塊9的運動鞋以及各種低價水果,拼多多上線一年,用戶量和訂單數就趕上了唯品會 。

2017年,拼多多交出成交額超千億的成績單,以及各大綜藝節目冠名的洗腦神曲,要知道達到這樣的業績,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

“農村包圍城市”,在廣大的三四線城市推廣,拼多多拿到了淘寶和京東的數據真空地

,正因如此,拼多多被認為引領了“消費降級”的趨勢。

早在此之前,市場就覓到了低價優質產品對人們的吸引力。

產品高仿無印良品、logo抄襲優衣庫的名創優品,短短4年時間實現營收120億、門店超2600家的業績;

把火鍋行業客單價做到50元以下的“呷哺呷哺”,以高達13.3%的淨利潤率,在2014年上市;

成立僅兩年的網易嚴選,依靠優選精品和ODM代工模式,擺脫山寨的帽子成為更多新中產“經濟實惠”的選擇;

……

互聯網用戶畫像正在下沉,消費真的降級了嗎?

或許可以從收入上看出端倪。雖然中國的人均收入一直在增長,但並沒有想象的那麼有錢。

國家統計局劃分的全國五等份收入分組中,高收入組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到6萬元。而多數城市的平均工資,依然在6000元上下。

苟活在消費降級的日子,空有百萬房產卻吃糠咽菜

佛系青年的突然流行,意味著低慾望人群正在擴大,這種“有也行,沒有也行”的態度,加上國產質量的提高,讓更多人走上性價比之路,有意無意的減少了消費支出。

最新的數據顯示,2018年5月的消費總額增速,已經降到了15年來的最低水平。

苟活在消費降級的日子,空有百萬房產卻吃糠咽菜

房子強勢壓榨消費

這一屆年輕人,消費怎麼不行了呢?

房子,成為壓在年輕人身上的大山,暴漲的房價和日益高漲的房租,正在壓榨消費支出。

房價自不用說,2015年開啟的這波全國暴漲,一二線城市搶房潮遍地,上了車的各種負債加槓桿,開啟“節衣縮食”的房奴生活;

沒上車的攢首付速度還沒趕上房價漲的速度,只能繼續搬磚削減支出,為未來保留一份希望。

苟活在消費降級的日子,空有百萬房產卻吃糠咽菜

而在更多人看來,如果沒了房租,生活可以直接提高一個檔次。

去年易居發佈的一項報告顯示,北上深3個城市人均住房租金超過了2000元/月,北京最高2748元/月。杭州、廈門、廣州、南京、鄭州等城市人均住房租金也都超過了1000元/月,其中杭州、廣州高於1500元/月。

苟活在消費降級的日子,空有百萬房產卻吃糠咽菜

在統計的50個城市房租收入比中,超七成房租相對收入較高,北京、深圳、上海、三亞4個城市已高於45%,接近一半的收入都用來交了房租。而蘭州、哈爾濱、鄭州、廣州、杭州等城市,也接近40%。

苟活在消費降級的日子,空有百萬房產卻吃糠咽菜

為了住的更好點,剛需抬頭看了看房價走勢,又低頭看看自己的錢包,“能省的就省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