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智能製造之城」正崛起!

杭州,“智能制造之城”正崛起!

回首5月23日召開的第三屆世界杭商大會,大會入場處,“人臉識別通道”和“二維碼掃描通道”的新興技術還令人記憶猶新。

當與會嘉賓走到通道口,人臉識別系統便瞬間開啟,識別成功後,通道自動打開,便可順利通過。“太便捷了,感覺就一兩秒的時間。”“確實很智能呀,我今天刻意化了妝,還是很快就被認出來了。”不少嘉賓還是第一次觸碰這樣的智能識別系統,他們被“驚”到了。

未來已來,以意想不到的速度。

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無人駕駛、手機支付、3D打印、機器人……隨著智能技術的廣泛運用,智能產業迅猛發展,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社會發展的加速器。智能製造的發展帶動了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製造業領域的應用落地,形成了大規模定製、網絡協同製造、遠程運維服務等多種新業態、新模式。

這些場景 正逐步變成現實

杭州,“智能制造之城”正崛起!

智能製造的未來,將衍化出多少種絢爛多姿的可能?又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中德智能製造/工業4.0發展與標準化國際報告會上,業內人士給我們描摹了這樣一種場景:

家裡的冰箱,雞蛋只剩最後3個。出門去菜場買?NO;上網買?NO。正確答案是,聰明的冰箱會幫你下單——根據你消耗雞蛋的速度,自動並提前在雞蛋斷供之前下單。

小區、商場、辦公室的電梯,每時每刻都處在自動監測中,就像每分鐘都在做體檢。檢修人員不再是每個月固定上門一次,而是數據會提醒他——“親,一顆螺絲有點鬆了,趕緊來看一下。”

出門加油,汽車會自動識別最近的加油站在哪裡,並設計好行駛路線。

……

這些,都是因為智能製造。曾經的遙不可及,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杭州 奔跑在智能製造的路上

杭州,“智能制造之城”正崛起!

近年來,杭州信息經濟蓬勃發展,電子商務、數字安防和雲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產業發展走在全球前列。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這“三駕馬車”的大力推動下,杭州信息經濟已經連續十幾個季度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

2017年7月,浙江省發佈了《浙江省“機器人+”行動計劃》,並提出,到2020年浙江省內在役工業機器人數量將達到10萬臺,製造業機器人密度將會達到120臺/萬人以上。

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發展,推動著杭州支付市場的更迭。與此同時,完善的基礎設施、發達的網絡經濟,較高的智能手機普及率以及在互聯網、通訊技術等相關產業上的優勢也為杭州發展移動支付提供了十足的便利。

如今,杭州已成為“移動支付之城”。

杭州企業 智能製造的縮影

杭州,“智能制造之城”正崛起!

杭州的金名片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創新活力之城”。 一個城市的創新智能,離不開一家家企業的創造發明

在剛剛結束的第三屆世界杭商大會上,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宗年獲得“功勳杭商”榮譽稱號。海康威視作為傳統安防行業的巨頭企業,目前正在開闢智能製造的新領域。

在海康威視展上,有這樣一臺由移動機器人+機械臂組合成的橙色複合型機器人,能準確地拾起物品,避開道路上的障礙物,到達指定區域進行物品放置,全程不需要人工干預。

這臺複合型機器人採用激光SLAM導航技術,能柔性避障;搭載的機械臂結合海康威視視覺定位,支持智能取貨,機械臂定位精度可達±0.1毫米。目前海康威視移動機器人產品已廣泛應用於電子設備製造、汽車製造、電商快遞、零售、第三方物流、食品飲料、光伏與醫藥等眾多行業。

在杭州華普永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工廠的生產線上,智能機械手快速地抓取細小的LED並且精準地焊接在電路板上,另一邊,自動檢驗系統為合格的產品刻蝕上專屬的身份標識:二維碼。產品的跟蹤、追溯系統就這樣實現了。如果在使用中出現問題,通過掃描二維碼,生產過程、使用狀態等信息一覽無餘,雲端系統還可進一步分析故障原因,從而實現快速處理。

在杭州,有這樣一個車間:所有生產線全部由機器人構成,黃色柵欄圍成的工作區內,一個“五人小組”引人注目——東、南、西、北各佈置著一個紅色焊接機器人,被包圍在中間的機器人揮舞著機械手臂,將組裝好的廚用電器框架捏起,放在四周其中一個機器人的檯面上。旋即,揚起的焊接手落下,一陣火花閃現,焊接完成。整個過程“五人小組”配合無間,幾乎沒有時間間隔,這就是老闆電器數字化智能製造基地的焊接衝壓車間。

一家家企業,在智能製造的路上奮勇前行,勾勒出杭州智能製造的未來。

企業智能體 完善智能製造生態體系

杭州,“智能制造之城”正崛起!

我國智能製造起步比較晚,雖然取得了一些初步進展,但跟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怎樣才能快速形成核心競爭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指出,要大力培育智能產業生態環境,通過建立有門檻的智能產業聯盟,包括智能教育組、智能製造組、智慧醫療組、智慧金融組和國際合作組,在每個細分行業中,會員企業定期溝通,腳踏實地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修訂,構建互惠互利的產業鏈。產業鏈中居於上下游的聯盟成員,將有機會在這個平臺上溝通合作,建立可信的合作伙伴關係,推動行業整體發展。

“智能製造是一種生產方式,或者是一種生產模式的更新換代。”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盧山說道,智能製造出現之前,生產的產品都是封閉單元,但未來,在加入傳感器和操作系統的基礎上,要把產品從一個單元變成系統。人機共存是生產製造產品線上的新常態,人的比例可能會少一點,機器多一點,機器擁有的是執行力,人擁有的是創造力。

他還表示,在傳統制造模式下,會出現“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一招鮮吃遍天”的情況,但智能製造則不是,智能製造需要每個工廠都要有獨特方法論,要把“超級工匠”的知識經驗“顯影”出來,再經過數字化、標準化、模塊化,再封裝、再複用。

對智能製造企業來說,當務之急是加快構建企業智能體。企業智能體不僅是一條條智能化的生產線、一個個智能車間,而且是企業整體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企業智能體是面向產品製造和企業管理全過程,在關鍵環節具有一定的自主感知和自主控制能力的生態系統。

前景展望 杭州抓住“智能製造”大機遇

杭州,“智能制造之城”正崛起!

智能製造是“中國製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在杭州舉行的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上表示,到2035年,中國智能製造技術和應用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為建成世界製造強國奠定基礎。

在“中國製造2025”的推動下,近年來,杭州在智能製造領域已經涉足航空航天、汽車、化工、信息等產業。特別是智能汽車產業,杭州正在不斷突破、邁步向前。目前全市已有近百家企業位於智能汽車產業鏈上,覆蓋了感知、決策和控制三大關鍵技術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杭州智能汽車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後源於它抓住了“智能時代”的發展重大機遇。據統計,2017年杭州市信息經濟實現增加值3216億元,增長了21.8%,佔GDP的25.6%。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信息經濟為智能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互聯網基因。而以城市數據大腦、之江實驗室、阿里達摩院為代表的世界級企業研究中心也為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在第三屆世界杭商大會上,蕭山市政府負責人在杭州智能汽車產業高峰論壇上作了介紹。未來,蕭山將在錢塘江畔投資近2000 億元,規劃建設8.2平方公里左右的創新聚能城,聚焦發展新能源汽車整車和動力電池的研發和製造,同時將與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合作,建設包括國際一流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和測試基地在內的浙江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特區,並將以園區集聚形式,形成萬向創新聚能城,益農先進製造基地、義橋精密製造基地,機器人小鎮、未來智造小鎮,以及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和測試基地、亞太機電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創新標準研究基地等為核心的 “一城兩基地兩小鎮兩平臺”總體框架,提升汽車製造產業雙創發展和智能製造的承載能力。

曾經的杭州,擁有著多個科技標籤:電商之城、移動支付之城、雲計算之城,如今,這個“智能製造之城”的桂冠,也花落杭州。杭州,將在智能製造的路上加速前行,一個更有競爭力和創造力的杭州,正向我們走來……

第三屆世界杭商大會獲獎名單請戳《群賢薈萃丨第三屆世界杭商大會啟幕!》

《世界杭商·對話》目錄

《世界杭商·創業故事》目錄

《世界杭商大會·微視頻》目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