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不喜歡交朋友,該怎麼辦?

先來測測你家孩子的人際關係

請判斷孩子的表現是符合以下描述

1、有穩定的好朋友

2、經常在家裡提到很多小朋友的名字

3、一起玩耍時受到小朋友的歡迎

4、願意主動幫助其他小朋友

5、願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

6、會主動跟別人打招呼

大家都測了嗎?

上面的條件你家孩子符合幾條?

是不是覺得今天小蜜蜂要教大家

如何讓孩子更加受歡迎?

其實並不是

小蜜蜂這麼與眾不同

今天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

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

如果孩子不喜歡交朋友,該怎麼辦?

廢話不多說,步入正題!

紀錄片《零零後》裡有三個孩子。

錫坤、辰辰和一一,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剛進入芭學園的時候,都不喜歡交朋友。

而三位家長不同的做法,最終導致了三個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

錫坤

錫坤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他有一個固定的朋友。但即使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他依舊是沉溺在自己的科學實驗裡。這是他的愛好,他長大了打算成為一個科學家。

如果孩子不喜歡交朋友,該怎麼辦?

媽媽對錫坤的性格很是擔心,於是她讓錫坤去參加一些語言訓練班,希望這樣可以讓他變得更加活潑。和他一起參加的小朋友都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而錫坤卻一直停留在原點。

媽媽還讓錫坤去參加夏令營,不適應的錫坤顯得很茫然,在最後一次表演中,要表演魔術的錫坤,打算臨時放棄。但媽媽一直堅持讓他表演,可惜的是整個表演都不盡如人意。

如果孩子不喜歡交朋友,該怎麼辦?

正如錫坤所說,機會是媽媽為他爭取的,但是他是被逼的

當父母一心想把孩子往外推的時候,我們要先確定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屬於那種類型。如果孩子因為缺乏勇氣而不敢與他人交流,父母是要多創造一些機會,讓他跟其他夥伴在一起玩。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這種類型。

顯然,錫坤就不是,他喜歡沉浸在自己的科學實驗裡,他感覺這樣很快樂。相信,在平時的實驗中,他也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每個人的交友方式都不一樣,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

如果孩子不喜歡交朋友,該怎麼辦?

辰辰

辰辰是一個喜歡動物、喜歡攝影的姑娘。她覺得人都是帶有面具的,相比跟人接觸,她更喜歡跟動物接觸,所以,她想成為一名動物科考員。

如果孩子不喜歡交朋友,該怎麼辦?

在芭學園的時候,就能看出辰辰對友誼非常在意。

那時,她只有一個好朋友南德,每次她都默默地等南德來了,才和他一起進教室。

當不得不與南德分開後,辰辰變得更加孤單了,她不會去找其他小朋友玩,直到現在她依舊是喜歡和玩具、動物待在一起。

她說,“想起以前的快樂,就會感覺現在很淒涼”

其實,她還是非常渴望交到朋友的。但由於交友的不安全感,使得自己寧願交一些虛擬世界的朋友,也不願意交一些現實中的朋友。

辰辰的媽媽雖然也很想走進女兒的內心,但她更像是一個旁觀者,從未真正和女兒並肩作戰。

如果孩子不喜歡交朋友,該怎麼辦?

也正是和媽媽的疏離,導致辰辰對交友產生了極大的不安全感。辰辰一直認為“人是帶有面具的”,這種想法對孩子今後的成長非常不利。

孩子對人際關係的恐懼,究其深層原因都是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疏離。

當我們發現孩子某一方面存在問題時,我們要找到產生這個問題的根源,以身作則,積極引導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一味地去評價她,“你比較古怪”、“你不合群”等等。

陪伴孩子不是表面上花費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而是能融入孩子的心裡,讓孩子與自己建立強大的聯繫。這樣長大的孩子,從父母那裡獲得了很大的安全感,以後再去面對其他事情時,也有更大的勇氣和底氣。

如果孩子不喜歡交朋友,該怎麼辦?

一一

一一是一個獨立、有主見的孩子。小的時候,當大人們問她為什麼喜歡一個人玩的時候,她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現在的一一依舊喜歡獨處,但也會交一些固定的朋友。

如果孩子不喜歡交朋友,該怎麼辦?

她說,朋友可以給她帶來信息,而獨處可以讓她有時間整理、沉澱。當一個人可以在這兩種狀態下進行切換的時候,就能收穫很多。

如果孩子不喜歡交朋友,該怎麼辦?

有一段時間,一一總是自己一起玩,但她的爸爸媽媽好像一點不擔心的樣子。相比於錫坤媽媽的焦急、辰辰媽媽的不理解,一一的爸爸媽媽總是面帶微笑。他們給一一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去成長,按照她本來的性格發展。

如果孩子不喜歡交朋友,該怎麼辦?

鏡頭前的一一,自信、樂觀,一直在微笑。她知道回饋別人,回到以前的芭學園做起了義工。雖然依舊不是那麼愛說話,但我們可以看到她的淡然與篤定。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性格,並進行正向引導。

當孩子遇到一些困難時,父母要多給他們一點耐心和時間,我們是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者是評價他們哪裡做得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