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年年講三農重、視三農,農民還是那麼貧窮?因爲在這裡

說起這個事兒,其實我們一直感到很尷尬。農民自古以來就是弱勢群裡,屬於經濟和社會地位較低的一種,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比較可笑的是連古時候最低等級的商人和不入品級的戲子,現在都是高高在上了,而農民還是處於最下層,也還是那麼貧窮。

改革開放了,城鎮化也加快了,各種配套農業減負措施也下來了,結果呢,現在的農村還是處於貧困區。我記得以前還有稅收,各家都有幾畝田地,那時候父母等還是勤勞,一直束縛在土地上,大家都是那樣的過著。後來三農問題開始重視起來,結果城鎮的到來,又基本上把之前的種種淹沒了。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如今國家和政府大力重視,年年都有中央一號精神下達,結果農村還是這樣的萎縮發育呢?我通過幾年來親身多經歷和認真的思考,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

一,城鎮化的加速導致的人口的失衡。

大家都知道,現代社會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了人力,特別是廣大農村。改革開放後,城鎮化的加速,導致那些地區急需廉價勞動力的開發,政策一推動,不少有開放意識的農民開始出發了,奔赴遙遠的未知的城市。時間一久,對那裡產生了感情,加上回到家鄉收入差距過大,簡直就對心理造成了一定摧殘。這下好了,大家基本不回來了。這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最開始紮根於城市的第一代被轉化的城市人了。

於是本該如當初的農村人口逐漸減少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少。初代,二代,三代,新生代,一代代地往城裡跑,土地束縛問題倒是不存在了,但是由於缺少人口的開墾,許多的田地基本成了荒地,甚至發展到了後來,搞起了退耕還林的主意來。

還有就是一些地方農村信息不對稱,農民經濟意識淡薄,導致許多本該大賣,高價賣的東西,賤賣了。結果久而久之,傷透了他們的心。而有些地方雖然在政府的幫助下,搞起了經濟作物的栽種,結果因為農產品和市場的對接不成功,導致不了了之。所以現在很多地方一聽說政府支持某項農產品的種植,許多農戶直接搖頭,本能地產生了一定的抗拒心理。

三,發展不均衡的教育的和壓力逐漸加大的農村醫療養老問題。

只要去過農村就知道,教育問題也成為了制約農村發達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地區的基礎教育太薄弱,村上學校這些甚至缺乏正式編制的老師,而中心校等這些基本上由於經濟的問題,在各種軟硬件上落後城市一大截。更別說,在教師的技能素質培養提高方面,好像天生了就缺了某一角。

而農村中農民普遍低水平的教育,讓他們在各方面就遠遠地落後了城市幾層。更別說上有老,下有小這種現狀造成的養老壓力,更是成為制約他們進一步富裕的重要原因。而醫療問題更是突出,雖然現在有醫保,但是隨著物價的飛速增長,我們發現看病的成本更是大幅度增加,報賬後需要自己繳納的那一部分,基本上可以抵得上幾年前自費看病的全部金額了。

因此,綜上所訴,農村的貧困問題還是很突出的,儘管中央年年講三農,一號文件也下發,但是由於種種複雜多變造冊的原因,使得農村得勁經濟發展問題依舊進展不大,而國家和政府需要做的努力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制度的施行更需要大膽創新和實踐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