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識別:古代中國人的「身份證」與「名片」

身份識別:古代中國人的“身份證”與“名片”

魚符

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人的身份識別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從身份證件到人臉識別,甚至是DNA技術,一根頭髮就能科學地解決問題,並且可以做到準確無誤。

身份識別:古代中國人的“身份證”與“名片”

清代名刺

但在古代,人的身份識別則是相當困難的。古代照相技術都沒有,即便是“高考”(科舉)這樣的嚴肅問題,考生的相貌也只能進行簡單的文字描述。罪犯通緝這樣潛在危險很大的事情,對罪犯的相貌也只能進行文字描述,或加上一副罪犯的畫像,而通常情形下,這種罪犯畫像也是不準確的,因為事先根本沒有“檔案”可查,只有相關的回憶描述。

身份識別:古代中國人的“身份證”與“名片”

龜符

好在古人的生活圈十分有限,基本上生活在熟人社會,對對方有著直覺上的感知,絕不會將熟人身份弄錯。

需要進行身份識別的,主要是一些特殊人群。這個人群數量有限,所以儘管識別成本較高,官方仍然可以在財力上承受。如果像現在這樣,動輒就是上億人,每人發一張“身份證”,勢必整個社會財力都無法支撐。

古代需要身份識別的,主要是官員。這是一個權力階層,責任重大,防止身份冒充就顯得完全必要。

身份識別:古代中國人的“身份證”與“名片”

漢代名刺

唐代的官員身份識別,主要依靠 “魚符”。“魚符”上刻有官員的姓名、任職單位和品級,出入辦公場所時予以查驗。因為這種身份牌形如魚狀,所以俗稱就叫“魚符”。

武則天時期,“魚符”又被改成龜狀。傳統社會中,龜是長壽的象徵,寓意比魚更吉祥。龜的寓意在元代之後才發生了變化,跟現代人理解的烏龜、王八開始接近,讓人很是生厭。武則天的這種變動,目的是區別前朝。“魚符”改“龜符”,意義是相當深刻的。

身份識別:古代中國人的“身份證”與“名片”

宋代

宋代對唐代的官員識別,又作了新的改進。宋代將 “魚符”改為 “魚袋”。“魚袋”比“魚符”要精緻,這也是社會技術進步的一個體現。宋代的“魚袋”是在袋上用金銀直接飾以魚形,製作成 “金魚袋”與“銀魚袋”。金銀的價值不一樣,所以佩戴的官員的品級也不一樣。這樣做的好處,既體現出官員的尊卑、高下,識別起來也更簡易。身份的識別,始終是向著簡便這個方向改進的。

官員根據出入場所的不同,還要配合腰牌進行身份識別。識別程序上的增加,相當於“特別通行證”的使用,這大多出於安全的考慮,避免出現意外事件。

身份識別:古代中國人的“身份證”與“名片”

明代牙牌

宋代的這種“特別通行證”,明清時期被普遍推行。這種“特別通行證”,又稱“牙牌”。明代官員使用的“牙牌”,有質地上的區分,這也是等級、貴賤的體現。骨質、木質和金屬質地的“牙牌”上,都刻有官員的姓名、職務、履歷和機構名稱等,一目瞭然,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查驗方便。清朝的諸多制度,直接沿用明朝,所以清代的官員也使用“牙牌”。為了體現與前朝的區別,清朝還對官員規定了頂帶。這種改變,既具有政治意義,也增加了識別的簡易性。

身份識別:古代中國人的“身份證”與“名片”

明代戶帖

官員畢竟數量有限,無論是“魚符”“魚袋”“牙牌”,製作下來所需的財力也是有限的。明清時期,中國的人口都在一億左右(國內學者與西方學者,對中國人口的估算差異較大),這麼龐大的平民如果也發一張身份證明,國家財力是難以承受的。

明朝的平民管理,實行“裡甲制”或稱“保甲制”。即以以“一百十戶為一里”,“百戶為十甲”。很要命的是,平民一般不準外出,所以也就不需要給予身份識別。這些平民,只有一份“戶帖”,相當於家庭的“戶口薄”,全家人共用,這上面有知縣的印章,是很權威的身份證明。

身份識別:古代中國人的“身份證”與“名片”

宋代腰牌

特殊情況下,平民必須外出怎麼辦? 明朝的法律規定:“農業者不出一里之間,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

“一里”不是長度單位,而是相當於現在的一村。如果要出“村”,就得辦“護照”。明朝規定,遠離居住地到百里之外,需要到官方申領“路引”。沿途的各個關卡,對“路引”進行查驗。沒有“路引”的,要擒拿送官。偷過關卡的,舉報者有獎。

身份識別:古代中國人的“身份證”與“名片”

古代 名刺

更有意思的是,這種“路引”,原是佛教用品,是給死人用的,即民間所說的“上西天”用的。

申領官方的 “護照”太難,便有人私用“名片”。古代的 “名片”比“身份證”出現得更早,早在戰國時期,就有“謁”這種私家名片出現。東漢末年,“謁”又被改稱為“刺”。“刺”又稱“名刺”“名帖”,一直用到近當代。但這種“名片”,官方顯然是不認可的,沒有法律效力,可以隨意編造,也是在很小的範圍內使用,主要起個告知的作用。

身份識別:古代中國人的“身份證”與“名片”

清代官員頂戴花翎

中國人最早的身份證,出現在民國期間。當代身份證,是1984年4月6日根據國務院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頒發。真正領到手的,一般是在1988年,這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體現。

身份識別:古代中國人的“身份證”與“名片”

曾國藩、李鴻章、徐世昌、王懿榮等名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