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向「爲官不爲」亮劍 去年以來問責437人

韶關市:向“為官不為”亮劍 去年以來問責437人

“2015年至2017年,乳源瑤族自治縣乳城鎮黨委委員侯賤嬌、副主任科員周學娣和民政員張新起等3人在開展低保戶核查工作中不仔細、不到位,未能掌握低保戶家庭收入等情況變化,致使已不符合條件的5戶低保戶多領取低保金共5.99萬元。2017年10月,侯賤嬌、周學娣、張新起等3人分別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這是韶關市查處通報的一起扶貧領域失職失責問題典型案例。

去年以來,該市以疾風厲勢治庸問責,嚴肅查處不擔當、不作為等“為官不為”問題,使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全市共問責黨員幹部437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87人,採取組織處理、誡勉處理等方式問責250人。

堅持制度先行 列出“負面清單”

黨的十八大以來,韶關市糾正“四風”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一些幹部精神不振、工作不實、執行不力、效率不高等問題時有發生,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貽誤了全市改革發展的大局,必須下大力氣加以整治。

針對黨員幹部中存在的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該市出臺機關作風和效能問責實施意見,列出“政令不暢、執行不力,畏首畏尾、推諉扯皮,辦事拖拉、敷衍塞責”等7類27項“為官不為”問題“負面清單”,切實破解“為官不為”難題,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韶關市土地儲備中心負責人張某桂對市土地儲備中心能處理而未及時處理企業有關申請事項,不認真貫徹執行上級決策部署,造成政令不暢和嚴重不良影響問題負有主要領導責任。韶關市紀委給予張某桂黨內嚴重警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記過處分,並調離市土地儲備中心工作崗位”,這是實施意見出臺後該市通報的一起典型“為官不為”問題,充分彰顯了該市治理“為官不為”問題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多點發力 拓寬線索來源渠道

“我們把拓寬問題線索來源作為問責的基礎性工作來抓,通過多種渠道發現收集問題線索,並根據情況的輕重,實行分類處理,做到不使一條線索遺漏,不讓一項處理落空。”韶關市紀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該市紀委加大暗訪力度,重點對各地各單位落實中央和省市重大決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執行值班制度、扶貧政策落實和扶貧幹部工作作風、經濟指標運行和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工作推進中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等5個方面的情況開展專題暗訪。去年以來,全市共開展暗訪 881人次,發現並查實“為官不為”問題59個。

大力發揮巡察利劍作用,把“為官不為”問題列入市縣兩級黨委巡察機構巡察內容,緊緊盯住行政審批、項目對接、服務領域、群眾辦事等重要環節,及時發現幹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線索。

此外,在紀律審查中保持高壓態勢,堅持“一案雙查”,既查清直接責任人的違紀違法問題,又注重深挖發現相關單位和領導幹部不履職或不正確履職,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不力的問題。

正確運用“四種形態” 提升綜合效果

韶關市紀委綜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針對被問責對象的不同違紀性質、違紀情節,區分情形、區別對待,努力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有機統一。

去年以來,該市紀委充分用好“第一種形態”,對幹部在擔當作為、幹事創業過程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誡勉談話、提醒談話和批評教育,接受談話提醒的幹部達12000餘人次。

針對市審計局在《關於韶關2016年度市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支出的審計工作報告》移交的關於工作推進緩慢等方面的17個問題,該市紀委分別對涉及的7個單位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進行“一對一”約談,起到了震懾警醒作用。

對於履職盡責過程中出現的“為官不為”及其他腐敗問題,該市紀委區別不同情況用好後三種形態問責黨員幹部187人,使“四種形態”成為推動幹部擔當作為、幹事創業的紀律保障。

完善配套制度 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

“發現一批,問責一批,通報一批,形成震懾,著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幹事創業的從政環境。”韶關市紀委有關負責人說。

此外,為推動各級黨組織切實將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抓落實,韶關市還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方案》《關於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問責配套制度,充分發揮制度建設的基礎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