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地」上扶貧興 金寨打響攻堅戰

“红土地”上扶贫兴 金寨打响攻坚战

“兩源兩地” 紅色底蘊火紅旅遊產業

金寨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核心區、紅四方面軍主要發源地,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當地視察時留下“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兩源兩地”)的高度評價。豐富而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參觀者們前來學習,成為教育後代的寶貴財富。

金寨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鄂豫皖三省交界處的大別山腹地,包括六個區域,即:革命烈士紀念塔、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金寨縣紅軍紀念堂、洪學智將軍紀念碑、紅軍烈士墓園、紅軍廣場。現已形成以烈士紀念塔為中心,融塔、館、堂、碑、墓園、廣場、紅軍村為一體、具有山區特色的大型綜合性紀念園,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

群山環繞下,金寨“紅色”革命文化和“綠色”山水景觀緊密相聯,形成獨特的紅色旅遊文化。據瞭解,景區實行免費開放,年均接待遊客50萬人次。在2016年時,遊客接待量更是突破100萬,是2015年的3倍。

為了更好地發展紅色旅遊,同時以紅色旅遊助推脫貧攻堅,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受益於紅色旅遊發展,走上脫貧致富路,金寨縣編制了《金寨縣紅色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規劃》,擬整合縣城周邊紅色旅遊資源,著力打造以紅軍廣場、鄂豫皖紀念園為龍頭,創建5A級紅色旅遊景區。

而新開通運行的高鐵,也為金寨對外展示紅色旅遊文化開闢了“新通道”。

就在今年的7月1日下午14時10分,從金寨站始發、開往江山的G7374次高鐵動車組列車正點發出,金寨站也由此成為安徽省唯一開行始發動車組列車的縣級車站。這條被稱為“扶貧旅遊列車”的列車跨越皖蘇滬浙三省一市,途經長三角地區主要城市群,終到浙江江山市。這一交通扶貧、旅遊脫貧的重要舉措,將更有利於紅色基因的傳承,客源市場的拓展以及紅色旅遊產業的發展壯大。

“红土地”上扶贫兴 金寨打响攻坚战

傳揚紅色精神 築起黨性教育高地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前往金寨調研時,曾經吃住在安徽金寨幹部學院。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還指示,要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這個學院,正是金寨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2015年,安徽金寨幹部學院在安徽省委組織部依託金寨縣委黨校建設下成立。學院加掛中共六安市委黨校金寨分校、六安市幹部教育學院、中共金寨縣委黨校等牌子,是中組部76個重要黨性教育基地之一。學院將金寨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革命傳統教育的培訓資源優勢,圍繞黨性教育,開發了《弘揚大別山精神,加快老區發展》《大力弘揚大別山精神,加強幹部黨性教育》等特色課程;改造擴建革命遺址、布展開發多處場館,深度挖掘、高度概括、認真提煉黨性教育基地主題;探索出“紅色+X”教育模式,即以紅色黨性教育為主題,結合金寨基層黨組織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現代農業等工作亮點,開展現場調研教育。

目前,安徽金寨幹部學院已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防大學、西安政治學院、中共安徽省委黨校、安徽省軍區、海軍指揮學院、南京政治學院、陸軍指揮學院、空軍指揮學院、火箭軍指揮學院等單位的黨性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

狠拔窮根 “紅土地”打響扶貧攻堅戰

“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這句話是金寨縣地形地貌和資源環境的真實反映,金寨也是大別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近年來,隨著金寨因地制宜精準扶貧的持續深入,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金寨扶貧,最大的亮點在於光伏扶貧。2017年,金寨啟動建設聯戶型光伏扶貧電站3萬千瓦並實現投產。

金寨出臺規定,對於一家一戶的分佈式光伏扶貧,投資方收益以保障貧困戶年收益3000元為基準,剩餘收益歸投資方。對於集成式光伏電站扶貧,投資方以保障貧困戶年收益3000元為基準,村集體收益以10萬元為基準。投資收益前景喜人,極大提高了投資方積極性。

在想方設法提高投資方積極性的同時,金寨縣還在提高貧困戶在光伏扶貧中的參與度上下功夫。金寨縣在摸索中提出,在集中式電站大棚下種植高品質的蔬菜、養殖市場擁戴度好的畜禽,改變貧困戶參與度普遍較低的情況。

依託“5+1”幫扶項目,金寨縣緊抓安徽省“抓金寨促全省”扶貧開發戰略的機遇,大力推進金融扶貧、光伏扶貧、旅遊扶貧等綜合措施,取得顯著成效,五年脫貧12.88萬人。

金寨縣還根據貧困戶致貧原因、家庭實際進行量化菜單、因戶施策。在就業上創新開發村級公益性勞務崗位,讓2066名貧困勞動力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在產業上實行階梯式增收獎補政策,種植、養殖發展迅猛,加上獎補資金,全縣貧困戶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2017年,金寨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金寨縣成立縣鄉村三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組織,制訂出臺了《金寨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金寨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文件,堅持“縣指導、鄉鎮負責、村為主”的工作機制,牢牢把握改革方向,緊緊守住政策底線,尊重農民意願,嚴格程序操作,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金寨,曾經作為兩支紅軍隊伍長征的出發地,在今日精準扶貧的新長征路上,繼續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