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銜接做不好,開學孩子直接變差生,怕不怕?

小升初之後就是暑假,因為又處在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期,很多家長和孩子都在做升入初中前的準備。那關於小升初銜接,初中老師又是怎麼看的呢?

一、心態平和,坦然面對

對於小升初擇校,成功上岸的家長和孩子會開開心心,“春風得意馬蹄疾”;擇校失敗或者結果不是很理想的,就會懊惱傷心,“春風春雨愁煞人”。

其實,這些都大可不必。

在人生的長河中,絕不是一件兩件事能決定一個人的成長,一個人的成功或者失敗,永遠是很多事情的累加。關於這個我說兩點自己的看法:

1.這麼多年經驗看來,一般小升初時候學習好的孩子,初中之後的優勢不一定存在。

因為初中的學習和小學根本不是一個風格。比如初中數學,會進入到系統的數學知識,一層層遞進,初一初二的知識相連,到了初三又和初一初二的緊密聯繫。並且開始會接觸很多的字母代數和幾何論證。

一切的一切綜合起來,這樣的學習方式就決定了很多小學好的孩子,初中不一定就非常優秀。

反之,小學沒有外培過數學,或者學的不是很出色,初中的時候,可能就有了機會。

一般的經驗是,要想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牌大學,一定要在最名牌的,最好的高中。但不一定要在最好的初中。

2.初中之後的另一個變化是,成長。

初中大家會逐漸長大,慢慢開始有很多自己的見解和認識,也慢慢會和父母看法不一樣。這就是我們說的青春期開始,我們會追求獨立和認可。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的煩惱和壓力。

初中的時候,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下降,學習狀態不好,往往根本的原因是生活中的苦惱影響了自己的情緒

與父母無法溝通,與異性之間的微妙感情,與老師之間的立場不同等等。

所以初中開始,心態就很重要。品格的培養和自我修養的加強則是成功的最大保障。

一方面要多陶冶自己的情操,一方面正確面對青春期的身心變化。作為家長則要主動的承擔起溝通的責任。

二、儘早準備,適應轉變

小升初結束後,不管是被哪個學校錄取,我們心中往往會鬆下一口氣——小升初終於完了。

這種思想是危險的。其實我們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初中的3年和高中的3年才是好大學的直接導因。

試想,我們當年在3,4年級的時候,很多家長就想小升初還早,甚至都還不知道小升初。到了6年級就開始著急了,天天問,天天打聽,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小道消息,生怕錯過任何一通電話……

現在呢,馬上初一了,休息下吧。那麼到了初三的時候,是不是又會循環到現在的焦急狀態?為什麼不早點準備,從容應對?

提前準備,就早勝一籌。

有人說:那豈不是沒有的休息了?不是!準備,不是說要像小升初那樣緊張,但是也決不可完全放鬆。適當的做一些工作:

1.自學初一課本。初一的課本很簡單,完全可以自學,一般程度好的孩子不到20天能全部看完。而且基本上沒有很大障礙。這樣就基本上了解了大致的初中內容。

2.適當做一點初一的題,主要是為了加深理解。

3.初中學習習慣的提前培養。要開始有意識的培養記筆記,預習,複習,錯題本等等好的學習習慣。

有些同學認為小學我沒有這樣做,好像成績也很好啊。初中之後的變化會讓小學很多東西用不上了,基本上初中成績好的孩子都是學習習慣起了很大的功勞。千萬不可有僥倖心理。

除此之外,對於各位同學而言,下面這9個問題對你的初中學習和生活也十分重要,來對照一下吧:

1.你做好心理準備了嗎?

你做好初中一下子科目那麼多,學習強度那麼大的準備。如果面對高強度心理準備得不好,那就有了第一類差異。

2.你的語文能力怎麼樣?

如果你多年來沒有重視語文學習,那就有了第二類差異.

因為語文是理解其他學科的基礎,理解表達不好除了學習上吃虧、生活上吃虧外,影響了心情,反過來也影響學習。

3.你是否做好了不再被關注、不再被矚目、不在被表揚依然能保持強大的學習動力,低調做人、厚積薄發呢?

以前你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班上明星,老師的寵兒,也許你學習動力的來源就是得到家長、老師的誇獎、同學的豔羨。

但到了初中,尤其是好的重點中學。大家的過去都跟你相似,如果你稍不小心失去了這種優勢,而你又不能從長計議,厚積薄發,差異就產生了。

4.你是否做好了獨立的準備?

以前你飯不用做,碗不用涮,衣褲鞋襪不用寫,丟了東西父母給你想辦法,不小心做錯事父母給你承擔,生活的一切都依賴深愛你的家人。

到了初中,你要學會自 己解決生活中的許多麻煩,因為父母不會時刻在你身邊。

相信我,因為你是一個整體。解決不了這些細節的問題同樣也會影響到你的主營業務——學習。

5.你是否有足夠的自律能力?

“好學生都是自學出來的”。在缺少監督的環境中,你是否能約束好你自己,合理的分配好自己的時間在“學習、運動、遊玩、交友、打遊戲、個人生活問題” 中,有效控制住自己想偷懶,沉迷遊戲不能自拔,運動爭搶鬥狠,遊玩流連忘返,樂不思蜀的心理。如果不能,那就有了第五類差異。

6.你是否建立了追求寬廣淵博知識文化的良好信念?

當一個沒見過的問題不會時,你有沒有情不自禁的說老師沒講過?當老師說某某背一段文章時你不會,卻說老師沒要求過?

記住,到了初中,你不再是活在別人的 要求當中。要自己建立適合自己的信念追求。

找父母,喜歡的老師,或者佩服的親友問一問。如果少年時代沒有確立遠大的志向,那就有了第六類差異。

7.你是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記筆記的能力?

你的大腦有時並不可靠。知識偏愛嚴謹而不是散漫;喜歡準確而不是差不多。

行為學家統計一個人每天大量的決定有99%以上是靠習慣做出來的,所以說“習慣決定命運”一點也不誇張。

你見過專業棋手下棋不錄招數的嗎?沒有好習慣,別人能到達山頂,你最多能到達山腰。

8.你是否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健康的身體永遠是學習、工作、生活的基礎,如果你習慣不好,健康大人遲早要來監督你。

沒有健康,沒有良好的身體與精神狀態,時間就會一大把一大把的荒廢。

9.你是否還在用塗改液?

你得開始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培養自己謀定而動,下筆準確的能力。

如果你總是用塗改液,你可能就很難儘早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下棋講究摸子動子落子無悔。難道你可以把昨天塗改了重來嗎?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但體現在學習上,也體現在生活中。

養成這個習慣,會少走很多冤枉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