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重啓核工廠!這是擺脫困局的正確道路嗎?

隨著特朗普5月8日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伊朗核問題前景也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根據美國CNBC電視臺6月27日報道,美國要求其同盟國在今年11月4日之前將從伊朗進口原油的數量降至零。如果到了截止日期,這些國家依舊購買伊朗的原油,那麼其企業將面臨來自美國的二級制裁。

伊朗重啟核工廠!這是擺脫困局的正確道路嗎?

▲ 6月27日,美國THE HILL網站稱,美國正在向盟國施壓,迫使其在今年11月4日之前削減所有從伊朗進口的石油。

而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裡,美國將派官員一一前往盟國,要求它們停止從伊朗進口原油。

面對美國的咄咄逼人,伊朗強硬表態毫不畏懼美國的制裁。

6月27日,伊朗原子能機構決定,時隔9年重新啟動一家核材料工廠,準備增強鈾濃縮能力。

較量

特朗普之所以要退出伊朗核協議,其目標在於加大對伊朗軍事能力的約束。

特朗普的中東團隊認為,當前的伊朗核協議只在伊朗核技術發展方面提出了約束措施,只是一個臨時協議,並不完善。美國及其中東盟國希望能夠通過進一步的措施,永遠限制伊朗核能力的發展。

伊朗重啟核工廠!這是擺脫困局的正確道路嗎?

而當前美國及其中東盟友以色列和沙特等,也都將伊朗的導彈技術,其支持的什葉派政治軍事力量在也門、黎巴嫩、敘利亞等地的擴張,視為對自己的安全威脅。

在此背景下,美國希望能夠通過修訂伊朗核協議,來遏制伊朗的地區影響力。

在美國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前後,伊朗迅速與包括中國、俄羅斯和歐洲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進行了密切的溝通和磋商,試圖通過外交努力來最大限度地減少特朗普針對伊朗的制裁所造成的後果。

對於伊朗來說,歐洲的態度至關重要。

伊朗重啟核工廠!這是擺脫困局的正確道路嗎?

7月2日,魯哈尼(中)抵達瑞士蘇黎世,與瑞士聯邦主席貝爾塞(左)一同檢閱儀仗隊。

伊朗期待通過解除制裁,來換取國際社會尤其是歐洲對伊朗的投資和科學技術管理經驗的合作。2016年初,伊朗總統魯哈尼曾經率領了一個龐大的參訪團,訪問歐洲並且向歐洲公司兜售伊朗市場的商機。而包括空客公司、道達爾公司等多家歐洲企業,也在伊朗核協議簽訂之後選擇進入伊朗市場。

但是歐洲企業在伊朗的投資並沒有達到伊朗人的樂觀預期。

尤其是2017年底美國總統特朗普透露可能退出伊朗核協議的意願之後,歐洲企業接連撤出伊朗市場。甚至曾經在南帕爾斯油氣田投資的道達爾公司,也將手中的股份全數轉讓,全身撤離伊朗。

反制?

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朗核協議。伊朗國內普遍認為,伊核協議是伊朗做出的重大外交犧牲。

如今,美國公然退出伊核協議,如果要求伊朗再做讓步,以求同國際社會訂立新的“伊朗核協議”,那伊朗國內將更加難以接受。

而儘管歐洲國家口頭承諾會留在協議內,但實際上歐洲公司已經紛紛撤離伊朗。對於伊朗來說,核協議早已成了一張“外交空頭支票”。

伊朗重啟核工廠!這是擺脫困局的正確道路嗎?

伊朗總統魯哈尼

從當前看,面對美國的制裁措施,伊朗能夠採取的反制措施十分有限。

  • 伊朗希望通過斡旋歐洲、俄羅斯和中國來凝聚外交壓力,逼迫美國放棄針對伊朗的制裁方案。
  • 但外交手段對於特朗普這樣的“狠角色”似乎並不奏效。
  • 若重新開啟核能力研發進程、謀求發展核能力,將極有可能促使伊朗鄰國如沙特、阿聯酋等國發展自己的核能力。
  • 這將進一步促使沙特、埃及、巴基斯坦、阿聯酋等遜尼派伊斯蘭國家採取措施,不利於伊朗周邊外交環境的改善。
  • 如果試圖通過地區盟友,如黎巴嫩真主黨、加沙地區的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組織”、也門的胡塞武裝、敘利亞政府軍和其他什葉派團體在中東地區發動攻勢,則更不現實。
  • 伊朗自身也因為這些年對外的鉅額軍事和經濟援助,引發了一系列國內的經濟社會問題。在去年年底和今年6月初,伊朗一些城市多次爆發民眾示威遊行。伊朗需要更加專注自己的社會和經濟“造血”能力,而不是再向其他國家的軍事政治派別“輸血”,來耗盡自己的經濟社會發展潛力。
伊朗重啟核工廠!這是擺脫困局的正確道路嗎?

6月25日,伊朗首都德黑蘭大巴扎(市場)的商人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活動。

  • 至於伊朗試圖通過增加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來擾亂國際能源價格,給沙特造成壓力的計劃,在現實層面也難以實施。
  • 面對美國的制裁壓力,實際上任何有興趣與伊朗開展能源合作的外國公司,都必須謹慎考慮違反美國製裁議案可能給自己帶來的危險後果。伊朗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印度,也在近期宣佈將會全面暫停與伊朗的能源進出口合作,以免被美國製裁決議所波及。在此背景下,伊朗難以通過手中的能源來給美國及其中東盟國施加壓力。

外交斡旋無力改變現狀,重啟核能力建設很可能會遭致國際社會的聲討和制裁,加大地區干預力度難以為繼,而增加能源出口又無法實現。

面臨美國即將到來的制裁,要想反制,伊朗還得另尋他法。

伊朗重啟核工廠!這是擺脫困局的正確道路嗎?

撰文 / 王晉(察哈爾學會研究員、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