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料台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成功養蝦的一個關鍵技能就是會看蝦。通常都說查料臺看料臺,其實對於有一定養殖經驗的養殖戶來說,其更大的功能已不是看料臺裡的剩料,而是看料臺裡面的蝦。

通過查料臺觀察分辨對蝦的健康生長狀況

對蝦養殖管理過程中需要經常查看池中對蝦狀況,而看蝦取樣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拋網,一是提料臺,這兩種方式最常用的就是提料臺。這是因為提料臺較為方便,而且有些分析判斷的技巧也比拋網更直觀、更準確。

通過查看料臺及時判斷對蝦肌肉白濁(發病預兆)現象

對蝦生活在水裡,是甲殼節肢類生物,沒有表情,不會發出聲音,所以養蝦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及時發現判斷對蝦出現不良狀況,並儘早採取防治措施。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其實,對蝦在發病前也會表現出不同的預兆跡象。如圖中對蝦躬身就是受應激後的本能反應,是水體出現不良狀況導致對蝦不適應,即將發病前的一種預兆。

對蝦肌肉白濁也是對蝦養殖中絕對不能被忽視的現象之一,因為它不僅是對蝦不能適應養殖環境的信號,更有可能是對蝦病害暴發的前兆。

對蝦肌肉白濁也有多種原因造成,有個別因應激造成的肌肉白濁也是正常的現象。若要作出進一步的判斷,則需要懂得利用料臺來協助觀察分析,相對更直觀容易。

一、料臺如果在水面下沒有肌肉白濁抽筋現象,說明蝦比較正常。

二、如果離開水面後再放入水面下1-2公分觀察,發現有個別肌肉白濁現象,說明蝦狀況還行。

三、如果離開水面再放入水中時,有部分蝦肌肉白濁抽筋,說明蝦狀況不好,要及時處理。

四、如果料臺在水面下就發現有肌肉白濁抽筋現象,說明蝦狀況極差,要馬上採取措施,防止發生病害。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造成對蝦肌肉白濁的原因有:

①養殖水體缺乏鈣、鎂、磷、氧等微量元素,不能滿足對蝦生存、生長的需要。

②對蝦機體吸收機制產生障礙,無法吸收水中微量元素。

③對蝦機體有炎症。如腫鰓、黃鰓、腸道水腫。

④水體透明度大時也容易出現白濁現象。

⑤容易被致病菌感染階段:從2.5cm到出售各階段都有可能發現,尤其是3~5cm。

一般來說,對蝦發生肌肉白濁幾天之後,由於機體衰弱,就會出現抽筋。而對蝦抽筋就無法正常蛻殼,所以嚴重時會發生對蝦因蛻殼不遂而死。如遇到外部應激(如加水、天氣劇變)造成應激,蛻殼未遂,也會出現紅體、偷死、甚至排塘。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因此,一旦檢查發現有肌肉白濁,應馬上處理。

小小的料臺,提起來只要觀察仔細,其實不少問題已經很直觀表現在眼前:

從料多料少可以直觀判斷對蝦吃料情況;

從料臺的表觀是否潔淨或有異色可以大致獲知水質底質的情況;

從料臺裡對蝦糞便形狀多少可以大致瞭解對蝦的腸胃情況;

還有一樣很直觀就可以看出對蝦健康狀況的技巧,就是“觀顏察色”。

一、整體觀察料臺上的蝦體色肝色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說明水質已出現不良狀況,體弱的對蝦已不適應環境,甚至開始病變。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圖中四條蝦的肝就有三種不同顏色,俗稱花肝或整池花肝,一般是水環境不良引發水體產酸、產毒或水分層亞缺氧導致對蝦出現不適的一種表現,具體應對需根據各不同養殖模式及水質底質的情況分析。

二、從料臺內取出對蝦,仔細觀察體色有無異常情況:

正常的蝦體色晶瑩光澤、腹部肌肉半透明、蝦殼無粘髒、無褐斑、觸鬚只有末梢淡紅,肝胰臟輪廓清楚,邊緣清晰,腸胃飽滿、彈跳有力等。

亞健康的蝦體色暗淡、泛藍、泛黃、微紅等,或出現肌肉白濁不透明、抽筋等現象,觸鬚與尾扇發紅,游泳足呈淺黃色或淡紅色。

肝胰臟顏色異常、腫大或萎縮,輪廓模糊;眼睛併攏,腸道有斷腸或腫大現象,甲殼上有較多黑點或褐斑,鰓絲水腫、粘髒、變黃、變黑等等。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上圖,被細菌感染的對蝦體色淡紅、透明晶瑩,附肢發紅;而中毒的肌肉白濁不透明,體色暗淡。

三、觀察對蝦是否有紅尾紅須現象

如果有紅尾紅須現象,一般說明對蝦有炎症或被細菌感染。但為避免誤判,可以把蝦放在清水中觀察,如果紅尾紅須很快恢復,則說明是應激造成。

如果觸鬚暗紅、體色暗淡、暗紅、或半透明,說明對蝦有可能中毒了。為進一步準確分析判斷,這種症狀也可以把蝦放在清水中觀察,如果體色很快恢復正常體色說明是中毒了,如果體色不能恢復則說明是被細菌感染了。

海水養殖的,如果蝦苗體色灰黑、或紅尾,說明蝦苗已被弧菌感染;

如果蝦苗有條紋花身,則說明底部惡化;

如果蝦苗紅身、軟殼,就說明底髒,脫殼困難,恢復慢;

如果蝦苗體色泛黃、空腸空胃,說明蝦苗氨氮中毒。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隨著養殖週期的延長,水中生物總量不斷增多,以及投料量的增加水溫逐漸升高、水中有機物積累等因素造成水中毒素超標(亞硝酸鹽超標、底泥發粘、發黑、發臭等),溶解氧偏低導致對蝦體色暗紅不透明、黃腳紅腳紅須黃鰓等現象。

四、留意觀察鰓部,如果鰓區有藍色斑點可能是餘氯、氨氮或有機質引起的中毒反應;然後觀察鰓區有沒有腫鰓、黃鰓等鰓病,如果有則可能水體有害藻類暴長或藻類已老化出現水分層、底亞缺氧現象。

五、觀察對蝦眼睛有沒有併攏和變紅現象,眼睛併攏說明蝦活力不好,眼睛變紅則說明已中毒或被細菌感染。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此外,如果發現對蝦體表粘髒,則有可能是被寄生蟲寄生,這種現象會導致脫殼困難,甚至脫殼不了偷死。

我們還可以用手觸摸感覺對蝦甲殼,如果感覺甲殼粗糙、很澀,說明水質惡變引起甲殼亞健康,脫殼後恢復慢,此時往往伴有斷須現象;如果感覺頭胸甲的甲殼厚而身體的甲殼薄,則說明對蝦脫殼不遂。

通過料臺觀察對蝦肝臟狀況,做好強肝護肝工作。

對蝦肝胰臟的健康是成功養蝦的關鍵之一。所以日常查料臺時,應仔細觀察對蝦肝臟的狀況,認真做好對蝦強肝護肝的相關工作。

■正常健康的肝臟黑褐色、橢圓形,下端有白色的薄膜,鹽度越低白膜越清晰,肝臟通過白膜與胃相連。

■亞健康和發病對蝦的肝臟發紅、發黃或變白、腫大(在水中呈長方形或梯形,當前常見的是後部腫大),或者萎縮(肝前端萎縮造成胃全部裸露,感覺被拉長脖子)糜爛,包膜變紅,組織柔軟,缺乏彈性。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上圖大部分蝦苗肝發黃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上圖對蝦肝發紅、萎縮,且伴有肌肉白濁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肝腫大

對蝦的肝胰腺是機體的化工廠,擔負著解毒、免疫﹑造血、消化酶的分泌和生理調節等。

肝胰腺一旦受損,將影響到對蝦整個生理活動。

一般肝胰腺輕度受損,會引起對蝦生長緩慢,大小不均;如肝胰腺嚴重受損,則會導致對蝦大量偷死,甚至全軍覆沒。

在日常管理中,不規範的操作,如消毒、缺氧分解產毒產酸等,都會導致肝胰腺慢性中毒;不合理的過量投餵和高強度的應激,則增加肝胰腺的負擔,使機能下降;這些最終都會造成對蝦免疫力下降,病害頻發。

造成對蝦肝胰腺受損的肝病變主要有:

①中毒型肝胰腺病變,一般由中毒引起,如環境產生的有害有毒物質和飼料中含有的,主要表現在肝胰腺變黃、變黑、變白。

②感染性病變,表現在發紅,腫大,繼而萎縮。

③過量投餵或環境應激超出肝胰腺的負荷,表現為發紅、腫大。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上圖為福建高位池養殖拍攝的整池花肝現象,由水中毒素引起的,對蝦有黑肝、黃肝等不同肝色。

對蝦肝臟病變的過程:

對蝦正常的肝胰腺為褐黑色,倒葫蘆形,輪廓清晰,腹面有白色包膜(稱為白區);剝開包膜,肝組織呈紅褐色。

一、當發現肝胰腺的顏色變為紅色、變黃、變暗或白化,白區縮小或消失,說明肝胰腺開始病變,此時是保護肝胰腺的最佳時期。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肝病變導致活力下降,造成對蝦蛻殼不遂

護肝新思路:

①養藻吸毒、強氧除毒。維持良好的養殖水環境,減少與避免產生有毒物質。

②合理用藥。儘量少用毒副作用較大的消毒劑及減少使用次數,主要是通過增氧與育藻來改善水環境,破壞病原生物的生長環境,競爭抑制病原生物的繁殖,達到減少病原生物的目的。

③合理投餵。選擇優質飼料並添加維生素C,增強肝臟的解毒功能;加料一般每隔2-3天才加一次,每次加10%左右。

根據近年來各養殖區域的水質狀況,適應新環境下的保肝措施應該是“祛毒強肝”。

因為對蝦肝臟是解毒器官,當水中或飼料中有毒素時,最容易受到傷害的器官是肝臟,所以養肝護肝首先就要解毒排毒。

根據不同腸胃表象判斷對蝦健康狀況並採取對應措施,保障對蝦健康生長。

對蝦的腸道既是對蝦消化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腸胃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對蝦的生長快慢與成功失敗。因此,日常管理堅持查看對蝦腸胃狀況,對症調理對蝦腸胃健康是養殖全過程一個重要工作。

查看料臺內對蝦胃的表象:

如果對蝦的胃不飽滿(食慾好的胃呈拳頭狀,從背上看略呈三角形)說明食慾減弱、厭食減料,此時就要結合天氣、水質等情況綜合分析查找原因。

如果對蝦是半胃甚至還少,但肝色正常的,說明水質開始惡變,引發亞缺氧導致對蝦食慾不振,厭食減料,這種情況的對蝦容易出現拉稀現象。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圖中四條蝦均有不同程度腸炎。左一空腸不空胃,但胃不飽滿;左二是半胃,腸道明顯看出拉稀、腸炎。

查看料臺內對蝦腸道的狀況:

首先在盲腸段用手擠壓腸道,看看有沒有糞便斷節情況,如果有,說明腸道有輕微水腫現象,嚴重時像棉花蝦一樣腸道發紅腫大。

如果不用擠壓就出現斷節現象,說明對蝦腸道已嚴重水腫,是暴發腸炎的預兆。

如果出現空腸不空胃現象,說明對蝦已“拉肚子”了!因為拉稀,糞便稀爛成透明液體,所以看起來腸道里空空的。

如果腸胃都發紅,說明腸胃已被細菌感染。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上圖對蝦空腸不空胃,腸道有積水,伴有炎症引起的紅尾紅須現象,且眼睛併攏活力不佳。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圖中對蝦的腸胃不對稱,胃極其飽滿,但腸道偏細,而且大的那條還有腸道斷節現象。這種蝦吃料猛,抗應激能力差,遭遇連續的颳風下雨時,很可能會受到毀滅性打擊。

發現對蝦空腸空胃時,就必須查看整條蝦的狀況:

如果只是空腸空胃其他基本正常,說明對蝦體質弱、蛻殼困難、恢復慢(一般上午10點以後就看不到空腸空胃現象)。

如果早上發現蝦苗空腸空胃,且頭大、身瘦、軟殼,說明是水底髒並已出現亞缺氧,致使對蝦鰓腫導致蛻殼困難。

如果中大蝦空腸空胃,且體色泛黃、甲殼較厚,說明對蝦出現中毒性蛻殼不遂;

如果對蝦空腸空胃,且伴有有黃鰓(有炎症),則說明水中藻類老化或少、水中缺少活性營養物質或是對蝦拉稀造成底髒等原因共同導致對蝦蛻殼不遂。

如果對蝦空腸空胃,且體色鮮紅、軟殼,則說明對蝦蛻殼後被細菌感染了。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上圖中對蝦空腸空胃,但體色、肝色還正常,應該是蛻殼時底部亞缺氧造成的,這種情況一般增氧調水均可有效控制。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圖為今年上半年蝦苗常見的現象,空腸空胃,但肝色正常。

如何通過料臺 掌控對蝦生長的情況

圖為淡水養殖中出現的對蝦空腸空胃現象,由於蝦的活力很好,因此此時處理收效一般都很明顯。

腸炎是近幾年對蝦養殖中最常見的問題,也是導致對蝦生長緩慢,甚至偷死排塘的主要原因,引發對蝦腸炎的原因主要有飼料質量問題,以及水環境惡化造成。

由於對蝦的腸道與外界相通,水環境惡化(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超標)或天氣劇變,都會刺激腸道發生應激反應,出現應激性腸炎(空腸現象發生極快),或造成腸道微生態(水體細菌感染)的混亂,出現糞便糜爛、腸道斷節或水腫、甚至空腸、拉稀等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