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送別朋友的一句叮嚀,不料成千古名句!

要表示一個人正直高潔,詩人常會用“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梅花迎寒獨自開”,“竹子挺直傲立”來形容。但是詩人王昌齡卻別出心裁,把“冰心和玉壺”進行組合,結果這句“一片冰心在玉壺”成為千古名句,成為高風亮節的絕佳表述。今天要聊的這首詩就是《蓉蓉樓送辛漸》,全詩如下: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送別朋友的一句叮嚀,不料成千古名句!

這明明是一首送別詩,怎麼就變成了表白詩?王昌齡的這片赤誠之心是向誰表白呢?這一切,還得從一場“玉壺行動”說起。

話說在唐代,玉壺作為盛酒的玉器,因為晶瑩剔透,毫無瑕疵,受人擁戴。開元年間,當朝宰相姚崇於是以“玉壺”為象徵,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玉壺行動”,其目的就是倡導朝廷百官做官要清正廉潔。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送別朋友的一句叮嚀,不料成千古名句!

入官場不久的王昌齡,自然是積極擁護,“玉壺精神”從此深刻地印入他的腦海,落實在行動中。結果,沒過多久,王昌齡就帶著玉壺精神被貶官到了江寧。這首詩,就是他在這個階段創作的。

詩題《送芙蓉樓辛漸》,芙蓉樓,是江蘇鎮江一處名勝古蹟,北鄰長江,景色絕美,自古以來,吸引著很多文人墨客紛紛到訪。而辛漸,就是王昌齡的好朋友。詩題完整的意思就是“芙蓉樓送別辛漸”。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送別朋友的一句叮嚀,不料成千古名句!

“寒雨連江夜入吳”

王昌齡被貶江寧,一個人倍感淒涼。這天他得知消息,好友辛漸將從潤州,也就是現在江蘇鎮江市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於是欣喜若狂的王昌齡約了辛漸來到芙蓉樓相聚,他要為朋友踐行。

傍晚時分,王昌齡冒著秋冬時節冰冷的細雨趕到了芙蓉樓,好朋友相見分外親切,推杯換盞,互訴情懷。這秋雨,總會給人平添一份愁意。一邊喝酒,一邊賞景,王昌齡看到江面上起了白濛濛的雨霧,與靜靜流淌的江水連成一片,心裡忍不住感懷:這寒雨可是下在曾經吳國的土地上啊!

“寒雨”,這裡指秋冬時節的冷雨。

“連江”,指雨水和江面連成了一片。

“吳”,三國時期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江蘇鎮江一帶曾是吳國所屬。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送別朋友的一句叮嚀,不料成千古名句!

“平明送客楚山孤”

這酒不知喝了多少杯,醉了,睡了,不知不覺醒了,天也亮了。此刻,好友辛漸也必須乘船北歸洛陽了。兩人一起來到了碼頭,船家已等候多時。望著辛漸踏上船的身影,王昌齡心情很失落,辛漸這一走,就又剩自己孤苦伶仃一人了,猶如江天中的遠山,孤獨地佇立在那。

“天明”,指天亮的時候。

“客”,指詩人的好友辛漸。

“楚山”,春秋時期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這片區域也被稱為楚山。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送別朋友的一句叮嚀,不料成千古名句!

“洛陽親友如相問”

目送著好友漸漸遠去的身影,王昌齡突然想到了什麼,於是大聲地對辛漸說:“如果洛陽的朋友問起我,你一定要幫我帶一句話啊!”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送別朋友的一句叮嚀,不料成千古名句!

“一片冰心在玉壺”

什麼話呢?就是這句王昌齡的心跡表白:無論何時何地,我的內心都一片純潔,就像那玉壺裡的冰一樣,是絕對不會受功名利祿,變成貪圖富貴之徒的!

“冰心”,指純潔的心靈。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送別朋友的一句叮嚀,不料成千古名句!

好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壺”,冰本就清澈透明,玉壺也是玲瓏剔透,溫潤細膩,王昌齡用放在玉壺中的冰心來自比,裡裡外外,皆是微塵不染,冰清玉潔啊!這個象徵手法的運用,不由自主地體現出王昌齡至死不渝的高尚人格,令人可敬可佩!


(家有牛娃,一起輕鬆學古詩!歡迎訂閱“牛娃學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