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公司扎堆上市的背後

互聯網公司扎堆上市的背後

從今年1月份開始,虎牙、B站、寶寶樹、同程藝龍、優信、獵聘、尚德教育等多家互聯網公司都在港股或美股登陸。鬥魚、快手、拼多多、螞蟻金服等也傳聞將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籌備上市。

為何這麼多的互聯網公司急於扎堆上市?其背後原因主要是缺錢。

互聯網公司扎堆上市的背後

在小米的招股書中,小米表示,2017年,小米集團虧損439億元。美團在2017年也虧損近200億元。而滴滴去年虧損則在20~30億之間。

目前,國內宏觀層面正在去槓桿,降低負債率。大批在2014-2015年投資互聯網創業公司背後的投資基金進入退出期。在退出之前,這些基金沒有足夠的錢投資新一批公司,從而導致眾多仍未盈利的公司在一級市場難以融資。

另外,對於投資人來說,他們投的錢想要變現賺錢最好的方式就是上市,這樣便可以大賺一筆之後走人。

就拿美團來說,美團在短時間內同時踏入外賣、打車、共享單車這三個最燒錢的互聯網領域,他需要面對的是阿里和滴滴這兩個強大的對手,可以說壓力十分大。對於美團來說,錢就是生命,沒有持續大量的資金入場,美團就走不下去。所有對於美團來說,上市將是它唯一的選擇。

互聯網公司扎堆上市的背後

互聯網公司扎堆上市除了錢的原因外,還有一點原因:互聯網人口紅利幾乎不存在了。

就目前的數據來看,很多互聯網公司的用戶規模都已經處於短期高點,相應的估值也在高點。例如小米,作為小米的收入重心,中國智能手機過去三年銷售量的複合增長率僅1.07%,幾乎飽和了。面對著智能手機已經見頂的勢頭,各家手機廠商的競爭無疑會更加白熱化,小米的營銷成本估計會越來越高,價格戰將會日益激烈,所以這個時候趕快上市,趁行情好有個高估值實在是個好主意,否則未來會發生什麼實在是難以預料。

又如映客,已經是在移動直播市場佔15.3% 份額的一線公司,但2017 年比2016 年的月活人數下跌16%,營收下滑9.40%。既然融資都是“以股份換錢”,那最好還是選擇在用戶規模與估值的高點。

最後,池子就這麼大,先到先得。公開市場的資金量是有限的,尤其都被定位成互聯網公司,其中一個大公司上了,買了它股票的投資者很可能就不會買幾個月後上市的新公司。例如龐大的美團點評選擇這個時間點上市,很可能就是要趕在比自己更加龐大的螞蟻金服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