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金堂是三江匯聚之地,一直以來都是與千里沱江為伴,也有著說不盡的淵源。從古至今,金堂陸陸續續會遭受一些水患,為了將水勢控制和利用好,一路走來,咱們金堂人民可沒少費心思。

01

鱉靈拓峽

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從古到今,為了治水,我們看到了許多治水英雄,也領會到無數先人的智慧。在遠古的夏朝時期,大禹治水開拓了華夏民族的治水篇章。而在大禹之後,咱們的蜀地,特別是沱江金堂流域,也是湧現除了一位偉大的治水英雄,鱉靈。

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在遠古時代,金堂的洪災很嚴重。2600多年前,一次大地震讓雲頂山塌陷下去了,阻塞了沱江河道,於是雲頂山上形成了一片汪洋。古蜀國的國王杜宇無能為力,最後找到了一位善於治水的人——鱉靈。鱉靈拓開了阻塞堰塞湖的堤壩,放出了古蜀國成都平原的水,後來才發展成我們的天府之國。

02

李冰治水

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在鱉靈峽,有一座廟叫做三王廟,其中的一王是鱉靈,那麼另外一位是大禹,還有一位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戰國時期著名的水利專家、蜀郡太守李冰。

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李冰,號稱陸海,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太守。期間,李冰治水,創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導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李冰徵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而李冰父子的功績不僅僅是讓千百年來危害人民的岷江水患被徹底根除,更是為沱江沿線的華夏子民造了千年的福祉。

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我國古代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其中頗為著名的還有芍陂、漳水渠、鄭國渠等,但都先後廢棄了。唯獨李冰創建的都江堰經久不衰,至今仍發揮著防洪灌溉和運輸等多種功能。

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僅在中國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佔有光輝的一頁。它悠久的歷史舉世聞名,它設計之完備令人驚歎!

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在沱江文化博物館中,塑立著一座近五米高的李冰雕像,他的神情淡然,卻又莊嚴肅穆,微笑著看江水流淌,彷彿心中無比坦然。

03

韓璹疏浚

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在宋朝時期,咱們金堂又湧現出了一位治水英雄,他的名字叫做韓璹。他為了讓金堂趙鎮這一段河段能夠正常的水上運輸,他就率民去疏浚河道,正因為他把河道疏浚了,所以趙鎮的水運極其發達。之後人民很感念他,就把這一段河道用他的姓作為稱呼,稱為“韓灘”,韓灘的名字就是這樣由來的。

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無論是疏通九國的大禹,還是衛城拓峽的鱉靈,無論是拓寬寶瓶口的李冰,還是疏浚河道的韓璹,都是為沱江兒女帶來福祉的治水英雄。然而沱江水流不息,金堂兒女治水不止,千百年來,我們為了更好的控制利用水資源,修築更好的水利工程而不斷努力著。

沱江文化博物館裡的金堂寶藏——綿長的沱江水

沱江治水奔流不息,就像是一條時間的紐帶,將我們的金堂歷史串聯起來,似乎種種歷史都和著江水有著分不開的聯繫,沱江,承載著我們祖先的智慧,包裹著先人的悲喜,養育著我們,同時也賦予我們探索、奮鬥、堅強不息的性格……

轉自:金堂縣廣播電視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