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真正「會賺錢的媽媽」

朋友同事中,我一直有個“理財小能手”的稱號,他們的很多理財知識都是通過我學會的,比如2011年我就給他們介紹貨幣基金,兩年後餘額寶才出現,基金、股票、P2P等理財方式都是通過我才搞明白弄清楚的。這些理財方式讓我小有收穫,加之我的工資水平在小城裡還不錯,能負擔整個家庭的生活費,除非買房買車的大項開支,平時都不需要動用老公的錢。對這樣的狀態,我是相當驕傲的,在很長時間裡我都以為自己是一個“會賺錢的媽媽”。


我是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其實不會賺錢呢?

是在工資近三年基本停滯後。這期間二胎出生,兩個孩子開支雙倍,老公的錢投入到學區房中,大孩子上幼兒園後又增加了學費、興趣班課程費等大項支出,讓我馬上感受到了經濟上的壓力。

可是想要大幅度提升工資基本不可能,畢竟向家庭傾斜的精力分配是我主動的選擇,隨之而來職位晉升機會減少、工資增長速度慢,是顯而易見的結果,對之我沒有抱怨

然而收支不平衡問題直接擺在眼前,該怎麼解決呢?我開始反思我的過往經歷,我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但穩定意味著無法應對變化。我引以為傲的理財建立在單薄的本金基礎上,實在是小打小鬧、不值一提。可支出每年增長的趨勢不會變,孩子在長大,教育支出會越來越多,父母在變老,醫療支出稱得上定時炸彈,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爆炸。

面臨跟我一樣困擾的人肯定有很多,我想要多多賺錢同時還要能兼顧家庭。你可能會說我是在痴人說夢,但美國有個媽媽做到了這點,她是克麗絲特爾·潘恩,是《會賺錢的媽媽》的作者,是演說家、事業女性。2007年,她創立了MoneySavingMom.com博客,月均讀者量高達兩百萬,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博客之一。她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丈夫在法學院攻讀研究生,她寫了《會賺錢的媽媽》這本書,總結了她自己、她的朋友、合作伙伴、博客讀者的創業經歷,為女性開創自己的事業提供了細緻詳盡的指導,是一本女性財富指南。她憑藉著智慧、勇氣和堅持,開創了幫助無數女性成長的成功事業,受到萬千女性的喜愛和尊重,並實現了人生的財務自由。

我這個偽“會賺錢的媽媽”怎麼變成真“會賺錢媽媽”呢?《會賺錢的媽媽》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發。

《會賺錢的媽媽》可以分為三大主要內容,財務自由的定義,開創並維持自己的事業,慷慨生活回饋社會。

一、 財務自由的定義

作者描繪了財務自由的美好圖景——生活和奉獻。保障家人的生活並堅持奉獻需要明智的財務決策——不要負債。要做到這點,要從開源節流兩方面考慮,節流是作者本身在做的事情,她的網站MoneySavingMom.com主要就是教媽媽們省錢的竅門,所以本書主要說的是“開源”,怎樣開源呢?去開創能讓自己實現財務自由的事業。

財務自由是這樣一種狀態:

l 做出的選擇既符合自己和家人的利益,也符合長遠目標

l 有大格局和創新思維

l 利用技巧和天賦

l 承擔可控的風險,嘗試新事物

l 把知識和可用的資源變成創收的點子

l 能夠慷慨解囊

l 用時間和才能祝福別人,影響別人

財務自由不僅僅是金錢上的追求,是關於人生幸福的追求。這裡面,有自己,有家人,有社會,“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用來形容最為貼切。作為媽媽,想讓家人實現財務自由,從開創事業開始吧!

二、 開創並維持自己的事業

這是本書最重要的部分。會賺錢的媽媽在表面上看到的是錢,但錢只是事業的副產品,事業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事業”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讓人一籌莫展。克麗絲特爾·潘恩以導師、以摯友的口吻,將她的見解傾囊相授,像是一位最親密的朋友,無私地分享她的經歷與思考。

首先,確定你的事業方向。

書中說,“最理想的事業需要四個方面的結合——技能、天賦、激情和知識。”因此你需要去了解和發現你自己。“技能指只要下工夫學習、努力練習就能學會的東西。”寫作就是一項技能。“天賦是指天生就擅長的東西”,例如我熱愛所有年幼的孩子和小動物,他們的軟萌可愛總能吸引我的目光。再想想什麼事讓你充滿激情呢?陪伴孩子並教導他們、記錄他們的點滴成長讓我感到滿足和興奮。關於知識儲備,我有初步的心理學基礎,我還有興趣在兒童心理學方面繼續鑽研,提升專業度。

綜合這四個方面,在網絡平臺上寫作,分享專業的育兒方法,是一份適合我的事業。

其次,行動起來。

當你明確了自己的方向,重要的是行動起來。這時,一份可行的行動計劃將對你有很大的幫助。行動計劃包括設定目標和具體運營事項。

設定每個階段的具體目標,將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將有效推動行動進程,並帶來意想不到的想法。

具體運營事項有很多,你需要列出一個清單,並一件件慢慢做,作者重點就品牌發展、市場營銷、建立網絡等事宜,結合她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出了細緻而專業的建議。比如起步時要第一時間確定自己公司或網站的名字,克麗絲特爾·潘恩認為名字必須涵蓋公司的使命且能清晰闡明公司的目標,不要用生僻字和生造字。

再次,探索各種方式、平穩發展。

賺錢的方式有非常多種,能稱得上“事業”的賺錢方式有一個重要特點。這裡克麗絲特爾·潘恩提到“剩餘收入”(被動收入)這個概念,是指投入時間、精力和努力去做一個能夠產生持續收益的項目。這跟“睡後收入”概念一致。

網絡課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有“剩餘收入”的選擇。我有個朋友就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做了整理,並犧牲所有業餘時間做出音頻課程發佈到各大平臺上,第一年很累卻沒有任何收穫,從第二年開始有了一定

我們要努力開創有剩餘收入的事業,充實錢包。當然,所有的探索都需要前期大量投入,測試、調整是過程中必然經歷的事情。

但不要一下子步子邁得太大,作者堅信“緩慢的增長”,當然不是說扼制自己的成長,而是量力而行,保持謹慎。從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發展來看,想做那隻“風口上的豬”,最開始的那陣風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有實力始終站在風口上。盲目擴充團隊、規模、負債投入大量固定資產,這些並不可取。當然,這個建議並不具有普適性,現實情況還是要具體分析,但對於媽媽小成本創業來說,應時刻牢記這點。

最後,面對障礙與失敗。

媽媽想要開創事業遭遇阻礙是必然的,全職媽媽總是被孩子、家務牽絆,當你想做點別的,在一個階段內,可能會面對家庭與事業兩者都搞砸的局面;而像我這樣的職場媽媽,白天上班已經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下班後陪孩子已經將生活填得滿滿當當,想做事情卻有心無力。 有時媽媽們的努力嘗試還會遭遇親人們的不理解,“瞎折騰什麼”的論調讓人實在委屈。我們要學習如何管好自己的時間、生活和工作,尋找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另外我們還要學會面對失敗。失敗是開創事業、是人生的一部分。沒有人可以一蹴而就。很多失敗經歷在當下看起來讓人沮喪,當你跨過難關,回頭望去,沒有之前的失敗就沒有之後的成功。重要的是從失敗中成長。任何情況下都不要放棄個人成長。要相信“我足夠好。我生來是有意義的。”

三、 慷慨生活回饋社會

賺錢的意義是什麼?有錢了會自然覺得快樂嗎?答案是不。這部分是我認為書中最有力量的內容。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覺得自己缺錢,想要更高檔的房子、車子,追求更高檔次的生活享受,但其實這些都是虛無的,永遠有更大的房子和更豪華的車子,最終我們的追逐只會像夸父追日一樣,筋疲力盡後倒下。而當我們追求的是影響力,金錢只是工具,是提升影響別人能力的工具。每一絲影響都給我們滿足,讓我們離“超越平凡的夢想”更進一步。

古人崇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升個人能力、讓家人財務自由是基礎的人生層次。但我們別忘記,一個人的成長是在社會大環境的成長,我們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中。無論處於什麼境況中,別忘記回饋社會。“給予比獲取更幸福”,回饋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只要你想,我們總能有所付出。

《會賺錢的媽媽》這本書不僅僅為我解決當下的財務困難提供了切實的建議與指導,更啟發我思考媽媽這個角色的意義。我有很多愛,我也想要有很多錢,讓我的愛更有力量。渴望自我成長的媽媽們,都應該看這本書。

做一個真正“會賺錢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