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成交量雙降 新增問題平台82家

6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成交量雙降 新增問題平臺82家

《號外財經》文/米萊

6月P2P網貸行業頻頻暴雷,而原本應當在6月底完成的P2P網絡借貸備案工作已確定延期。這讓原本根據現金貸規範整頓業務的網貸公司,或將面臨新一輪考驗。

《號外財經》從網貸之家、網貸天眼研究院公佈的6餘網貸行業數據來看,截止2018年6月,P2P網貸業綜合收益率為9.62%,環比小幅下降0.06%,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1757.23億元,環比下降3.80%;行業平均借款期限為12.34個月,環比拉長0.32個月;行業貸款餘額增至13170.47億元,環比增加0.43%。

問題平臺新增82家監管層嚴厲不得借清盤跑路關網

據網貸天眼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P2P網貸平臺數量累計達6631家,其中問題平臺4485家,在運營平臺2146家,較5月份提高0.99%。本月,新增網貸平臺2家,新增問題平臺82家。6月受催收自律公約、“雙降”政策等,持續打壓行業發展,原來的車貸市場受挫尤為嚴重,行業倒閉潮跡象再次出現。

6月19日到27日,短短一週時間全國範圍內出現42家問題平臺,其中國資系平臺佔6家。分別為五星財富、錢媽媽、小金貸、鹹魚理財,金大聖、卓金金服。除了金大聖平臺出現無法提現、關群禁言等疑似跑路的情況之外,其他五家平臺都選擇清盤退出,其中五星財富、鹹魚理財提供12期兌付方案,而小金貸則表示需要用1年時間兌付。除了以上國資系平臺的清盤退出之外,聯璧金融等兩家高返平臺的倒閉也備受關注。這兩家平臺累計交易額外界估計均超百億,影響投資者逾千萬人,截止發稿前警方均已介入調查。

面對市場諸多借清盤跑路亂象,深圳南山區互聯網金融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清盤平臺發出了《關於做好出借人權益保護等工作的提示函》(下簡稱“提示函”)。提示函中要求清盤平臺必須配合監管部門妥善處理資產清收、債券債務處理工作,在“清盤期間”不得出現跑路、關停網站、毀滅證據等情形。

行業累計成交額過7萬億投資借款人數雙降

《號外財經》整理網貸之家數據發現,6月網貸行業成交量為1757.23億元,環比下降3.80%;截止今年6月30日,截至2018年6月底, 網貸行業貸款餘額增至13170.47億元,環比增加0.43%。行業累計成交額為73341.87億。從各省成交情況來看,北京、廣東、上海仍然是全國排名前三,成交額分別為583.86億元、376.91億元和329億元。其中只有上海地區環比大增12。18%,廣東及北京環比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截止6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的平臺數量為1842家,網貸行業活躍投資人、借款人分別為408.37萬人、435.2萬人,其中投資人數環比下降1.95%,借款人數下降0.32%。業內人士向《號外財經》透露,目前廣東、北京等地區成交額下降符合監管層的“雙降”要求,但這是否屬於自律監管“良性發展”不好一概而論。目前行業內,很多簡單粗暴的監管方式雖然有利於網貸平臺認清方向,但是平臺壓力過大,市場來不及消化,很有可能導致更多平臺暴雷。

全國備案雖延期但地區整改標準或統一

6月14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在陸家嘴金融論壇間隙向媒體表示P2P全國備案年內無法完成,使得原本應在6月底之前完成的備案工作時間又向後延期,但行業內普遍認為全國口徑的備案雖然延期,而地方決策並未停下腳步。

據瞭解各個地區仍不斷有細化的規定出臺,比如北京地區6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嚴格執行“雙降”目標的通知》,要求根據北京市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期通知要求,機構數量及業務規模應雙降。很多地方銀保監人士均表示,互聯網金融領域正在政策轉化期,但地方上還是會按照原來的整改要求進行監督把控,力度不減。

目前網貸行業的核心頂層制度主要是《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簡稱《暫行辦法》)與《網貸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簡稱《信披指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四個文件組成的“1+3”(一個辦法三個指引)制度體系,但各個地方在落實層面出現了差異。例如關於債轉問題,深圳對“出借人之間進行的低頻債權轉讓,且事先向出借人提示流動性風險並經出借人確認的”予以支持。而上海的要求,則是禁止個人債權在平臺進行轉讓(平臺自身撮合交易產生債權的逐筆轉讓除外)。

因此,部分業內人士指出,相比之前國家出臺的核心制度設計,接下來國家網貸整治辦或將出臺統一的整改驗收標準,使得全國統一整改標準,讓網貸行業整改備案更具操作性。

號外財經(ID:haowaicaijing)

號外財經網 http://www.haowaicaijing.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