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風口,核心能力是中興揚帆遠航的壓艙石

風口來臨,飛得高不重要,飛得久才重要;跑得快亦不重要,行得遠才更重要。經歷了美國拒絕令事件的中興通訊,在遭遇重大挫折後,核心能力依然被業界看好。業界認為,中興能夠在競爭慘烈的通信行業走到今天,靠的就是高研入投入下的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尤其是是即將到來的5G商用階段,這種核心能力更具優勢。

因此,經此一事的中興到底會不會在通信行業佔據應有之地位?從兩個點去看,就能得出結論,即“看大勢”,行業大趨勢與客觀環境; “看自己”,基於所處的行業,盤點一下到底有哪些家底。以上這些都看透了,自然就沒有懸念了。

首先,看大勢。

從全球格局來看,為何“七國八制”時代的玩家(當年的貝爾實驗室、北電、阿爾卡特、朗訊、摩托羅拉、西門子等等這一連串聽起來如雷貫耳的名字,如今只剩一聲嘆息)都悉數倒下,為何中國通信可以逆勢崛起?這其中除了自身努力之外,還有很重要的外部客觀環境。

中國大地上能長出“中興、華為”這樣的全球頂級通信企業,這得益於中國“超大規模市場”。

中國正在變成全球經濟體系的十字路口,是資源、信息、資本在全世界流動的必經之路,是世界的路由器。基於上述,我們進一步剖析中國通信(包括中興)崛起的客觀環境。

一、從“樞紐”來分析

我們試著將“中國樞紐”的特徵與通信行業的屬性對比一下,就很容易發現其內在的緊密關聯:

中國是資源、信息、資本在全世界流動的必經之路;

通信行業,是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高科技人才)的行業。

通過對比一眼就能看出,中國通信正是因為佔據了中國樞紐的優勢位置,才得以快速崛起。

二、從“規模”來分析

規模,本質上就是中國的人口紅利、豐富的自然資源、雄厚的經濟體量、完備的工業體系(在聯合國工業體系名錄裡,中國是唯一一個具備完善工業體系的國家。就是說從航天飛機到一根縫衣針,各行各業在中國都可以找到。這裡可能有人要說了,中國不是“缺芯”嗎?其實,這是個誤讀,中國並非無芯,只是芯片產業還不夠強大),構建了中國強大的“戰略縱深”。這就是規模造就的一種不可替代的能力,也是一種戰略資源。

對於中國通信而言,就是因為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給了中國通信的足夠的騰挪空間。例如,固話時代,中國通信面臨西方技術和設備一統天下的局面,是很難插足的。當時的中興、華為採用了最經典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也就是從“農話”開始滲透,讓產品獲得市場驗證的機會,進而優化產品再打進城市,與西方廠商抗衡。這就是中國通信成功邁出的第一步。

正是因為中國超大規模市場,中國通信從1G的空白,到今天的5G領跑,就得益於中國規模化的商用市場驗證和推動,目前中國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4G商用網絡。

三、從“人才”來分析

中興通訊的成就和發展,得益於“工程師紅利”,每年大批專業技術型人才被招入公司,這是通信企業長期的競爭優勢。根據全球產業“比較優勢”理論來看,這就是中國的產業人才資源優勢。

目前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底達到8114萬人。其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2960萬人,相當於美國科學家工程師數量的總和(根據美國《科學與工程指標2014》數據,美國科學家工程師總量為2190萬人)。我國科技人力資源中全時投入研發活動的人數也位居世界第一位,2014年達到371.1萬人年,相比美國的126.5萬人年(2012年)、日本的89.5萬人年(2013年)、英國的36.2萬人年(2013年)大幅領先。

就中興通訊而言,在其33年的發展歷史中,總共超過30萬員工先後加入公司,這些來自於中國和全球各國的通信人才立志創新、篳路襤褸、前赴後繼,成就了中國企業在通信領域的全球競爭實力。

四、從“效率”來分析

前文提到,移動通信時代,中國通信歷經了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並行、5G開始領跑的崛起路徑。在曾經烽煙四起通信江湖,一路過關斬將,跑到“剩者為王”的今天。

“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西方通信企業(彼時個個都是全球響噹噹的巨頭)緣何都紛紛倒下了?”身邊的朋友常常會問我,我回答:“它們主要死於‘效率革命’”,因為除去效率,還有製造成本、人才、市場規模等因素。

曾經的西方通信巨頭“傳統的作業”習慣,導致了其內部組織架構僵化,造成運營效率低下;同時,低效的管理和運營模式,也無法更好的滿足複雜的市場環境、多變的客戶需求。我曾跟朋友們開玩笑,人家(曾經的通信巨頭)的工作時間是5*8小時,而我們可能是7*24小時(半夜爬起來開電話會議、回覆國際客戶郵件)。中國通信一路走來,靠的就是“拼搏和勤奮”(高效、定製化解決方案,與自主研發創新等)。

此外,5G戰略地位與價值 將為中興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以及水平和效率的提升,中國“5G技術”肩負著非常重要的使命。因為5G技術將成為所有信息技術的底層通用技術,包括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等等都離不開;

同時,作為通用技術將深入改變各個行業和產業的結構、商業模式、運行效率,並從經濟層面上影響全社會,包括金融、就業等各個領域;

再者,5G帶會來廣泛的行業應用,如:增強型室內外寬帶、企業團隊合作、培訓教育、虛擬現實、智能農業、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城市安全、自動駕駛、無人機、工業自動化、遠程醫療、智能電網等,將滲透到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次,看自己。

通信作為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要在這樣競爭異常激烈的高科技行業,一路過五關斬六將,除了行業大趨勢和客觀環境,自己手裡沒有點“真功夫”,是不可能僥倖活到今天的。

從行業諮詢機構和公開渠道可以獲知:

1)中興通訊,連續8年全球PCT專利申請名列前三;

2)手握6.9萬件全球資產性專利技術;

3)作為全球5G先鋒,目前中興在技術、標準、市場和產業多個維度處於領先優勢,在5G領域具有超強競爭力。

僅在2017年,中興就曾在5G領域取得多項重要突破:

2月,中興發佈了5G全系列預商用基站,並首發基於IP+光的5G承載方案Flexhaul;

10月,中興與意大利合作伙伴,啟動了歐洲首個5G預商用網絡;

12月,中興推出了基於服務化架構的5G核心產品。

截止2017年末,公司擁有5G戰略佈局專利全球2000件,並在5G標準的制定、網絡部署及國家測試節點上,保持強有力的先發優勢,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部署了110多張Pre5G網絡。

2018年4月,中興在廣州成功打通國內首個基於3GPP R15標準的首個5G電話等等。

在芯片與元器件方面,(中興通訊是持有芯片專利最多的中國企業之一)多模軟基帶MCS芯片,數字中頻芯片已經進入第三代研發,保證5G產品商用,後續會在射頻、主控、交換、光模塊等核心器件領域加大投入,並和業界展開更廣泛的合作,保證全球供應鏈安全。

未來,中興將臥薪嚐膽,並將堅持繼續在5G核心技術上高強度投入,5G先鋒策略不會調整。

由此看來,中興通訊作為通信行業的頂級企業之一,並非浪得虛名。

5G風口來臨,5G成為各國和地區爭搶發展的技術高地,都試圖在標準領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多家機構同時表示,5G網絡推廣策略不會像4G那樣激進,這意味著中國5G服務將採取在長期範圍內逐步推進的路線。國際諮詢機構安永預計,2019——2025年,中國5G資本支出將達到1.5萬億人民幣(約合2230億美元)。到2025年,中國的5G用戶數將達到5.76億,佔全球總數逾40%。

6月14日,3GPP全會批准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5G NR)獨立組網(Standalone, SA)功能凍結。首個完整意義的國際5G標準正式確定,是5G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意味著5G商用愈發接近,進入最後的全面衝刺階段。

綜上所述,站在5G風口,我們可以預期,中興通訊所具備的核心能力將是其揚帆遠航的壓艙石。實力尚存,“真功夫”仍在,未來依然可期。

———————————————————

1.本文援引自互聯網,旨在傳遞更多網絡信息,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