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鶴峯:山區教師「樂業」 外流教師「回巢」

本報訊(特約通訊員 汪正璽)近日,海拔1800米的湖北省鶴峰縣中營鎮高原小學,入夏的天氣不見絲毫炎熱,微風拂來,渾身涼爽。“現在在學校一天蠻舒服的,哪個願意離開喲?”該校校長伍家濤談到鄉下教師職業幸福感時說。

伍家濤曬出了幸福賬:現在把各種津貼加起來每月收入近8000元,住的是兩室一衛的教師安居房,而且山裡人淳樸,學校孩子懂事,工作非常順心。

“自2014年開始,全縣教職工年終獎勵納入財政預算,所有政策性福利待遇足額兌現。僅2017年就為1700餘名教職工發放資金近1.7億元。”鶴峰縣教育經費中心負責人介紹說。

一個財政收入不足5億元的國家級貧困縣,動輒上億元的資金用於兌現教師待遇,底氣何來?

2014年前,鶴峰每年大量教師外流,甚至招聘教師無人報名應考,究其原因在於鶴峰太過偏遠,是無鐵路、無高速、無水運交通的“三無”縣,教師待遇又不高,“留不住人”成必然趨勢。“沒有人才,何談鶴峰的發展?再窮不能窮教育。”2014年,鶴峰縣委書記王小平在全縣教育工作會上擲地有聲。

隨後,該縣不斷加大投入,創新教師激勵機制,實現“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一系列政策“紅利”來襲,不僅留住了教師,而且外流教師紛紛回巢。

該縣首先瞄準的是配足配強教師隊伍,教師編制實行“退一補一”,實施“公開招考一批、定向補充一批、直接選聘一批、引進錄聘一批”的中小學教師補充機制。3年來,該縣共招錄教師252名,其中,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196名,全部充實到農村學校。實行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全員培訓制度,每年安排30萬元教師培訓專項經費,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3年累計培訓教師4000餘人次,培訓覆蓋率達100%。

此外,該縣還大力實施教師幸福工程,不斷優化山區學校出行環境。建設教師週轉房及安居房500套,對到鄉村及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發放鄉村補貼和生活補助,在職稱評審等方面適當向農村教師傾斜。

同時,鶴峰縣深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基本實現“村村通、村組通、戶戶通”,宣鶴高速公路正在加緊建設,長期制約鶴峰發展的交通瓶頸得到了解決。

“同樣是教書,在家鄉待遇還高些,加之交通越來越便利,何必遠離家鄉?”鶴峰縣實驗小學教師宋嬌坦言。宋嬌是鶴峰人,2011年通過事業單位招考入職教師,不到一年便辭職到州城一所民辦學校任教。2016年,花開二度,她再次入職鶴峰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03日第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