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玉米綜合施肥技術,想不增產都難

文/鄉土生活園藝

玉米在其整個生長過程中,所需的營養元素是不同的。在我們管理當中只有科學施肥,及時補給土壤中的養分,才能保證玉米的產量;也可以簡單的說,追肥是決定玉米產量的一個關鍵因素!。有些時期的追肥,對產量來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玉米在

三葉期穗期,如果土壤中的某種礦質元素不足而引起的生長不良,則是“永久”性的。也就是說,在此時期不能滿足其營養需要的話,後期再追施補充,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而分時期追肥,則是針對該時期玉米對營養所需達到一個臨界點,而採取的針對性的追肥。此時期追肥,不但可以滿足其正常生長,而且還對後期的成穗,穗粒灌漿都有一定的幫助。

掌握好玉米綜合施肥技術,想不增產都難

玉米需肥特點

玉米從播種到拔節是玉米的苗期,苗期主要是玉米營養生長的階段,以生根促壯為主。此時期追肥主要以氮、鉀肥為主,此時期對肥敏感,如缺氮時可使幼苗生長慢,葉片退黃乾枯;缺鉀時,可見玉米莖杆矮小,葉片變黃或褐色,葉緣甚至焦枯狀。

玉米從拔節到抽雄開花,是玉米的一個關鍵時期——穗期。此期經過大喇叭口期,玉米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是玉米營養最大效率期。玉米在這一時期吸收養分最快最大,如能保證此期的養分充足,可使玉米莖杆高大粗壯,穗大粒多!。此期追肥以氮、磷、鉀均衡為佳。

掌握好玉米綜合施肥技術,想不增產都難

玉米需磷,需氮是有自己相應臨界期的,不足或過量都會影響生長,和後期產量的。玉米幼苗在三葉期前,所需的磷肥是由種子供給的,三葉期後開始從土壤中吸取磷肥。此時達到需磷營養臨界時期,若土壤中磷元素不足,幼苗則生長緩慢,葉片發黃,後期可能會影響成穗,或穗粒數。

而需氮的臨界期,通常在生殖生長出現時,也就是玉米的抽穗期。追肥要根據生長情況而視,在需肥臨界期時,所需的肥量並非一定就要大,這要根據田間肥力,基肥的多少決定。但要營養全面,比例要適當,否則會對玉米生長髮育產生不利的後果。

掌握好玉米綜合施肥技術,想不增產都難

施肥方法

瞭解玉米關鍵時期的需肥特點後,我們在播種時,心裡就有譜多了。首先,要保證基肥的用量,用優質有機肥3000公斤左右,再配合氮、磷、鉀速效肥,可在耕地前撒施田間,然後再利用耕作工具翻入耕作層。充足的基肥,可有效培肥地力,疏鬆土壤,緩慢釋放養分,供前期幼苗和後期生長髮育的需求。

近幾年播種玉米或花生時,種植戶多采用施種肥播種。種肥也是一種有效,且經濟省工的施肥方式,我們最常見的就是拌種,和隨播種機一同播入了。種肥的作用主要是滿足前期幼苗的生長需要,而有些地方則因為是鹽鹼地,種肥最好是用鋅元素拌種後再播種為好,因為鹼性土壤容易導致缺鋅元素,鋅元素缺少時可致植株矮小,節間縮短,嚴重時甚至植株死亡,嚴重影響產量(對於普通田,疑似缺鋅時,也是要及時補充的)。

隨播種機施入的種肥,應注意肥料與種子之間要保持距離,大致在12釐米左右為宜。同時,要避免使用一些易揮發,和刺激性強的速效肥做種肥,如尿素,碳酸氫銨等。

掌握好玉米綜合施肥技術,想不增產都難

效率最高的追肥方式依次是:穴施,溝施,撒施。也就是說穴施,肥料的利用率最高,具有集中養分增產的效果。在苗期追肥時,有的種植戶為省事,直接撒施在田裡。這種方法欠妥,只有在雨後田間溼度大,施肥工具無法進入時才可以用。否則,儘量使用溝施,或穴施的方式進行。

施肥是保證玉米高產中的其中一項管理措施,我們還要綜合其他管理措施,如:中耕除草,化控,防治病害倒伏等工作一同實施。只有全面管理,才能達到真正的高產、高品質。

掌握好玉米綜合施肥技術,想不增產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