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黨建思想指引下實幹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組織工作述評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麼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不斷進行新的探索,系統回答了黨的建設為什麼抓、誰來抓、抓什麼、怎麼抓等一系列帶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形成了習近平黨建思想。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各級黨組織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緊跟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步伐,堅持從嚴管黨治吏,狠抓基層基礎,著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乾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紮實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在服務大局中凝神聚力,在聚焦主業中實幹擔當,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固本培元,堅定理想信念

偉大的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的事業需要堅定信仰。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必須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黨的建設要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這為廣大黨員幹部旗幟鮮明講政治,夯實信仰根基、錘鍊堅強黨性指明瞭方向。在黨中央科學部署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開展了一系列主題教育,從“關鍵少數”向全體黨員拓展,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觸及思想靈魂,深挖“四風”病根。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幹部認真貫徹“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剖析問題、深挖根源,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和嚴格的黨性鍛鍊。76.7萬名省市縣領導幹部講黨課131.5萬場;中央確定的21項專項整治任務圓滿完成。大家普遍反映,這是一次觸動心靈的“思想整風”,是一場刻骨銘心的“政治洗禮”,是一次直擊要害的“刮骨療毒”,是一次深入骨髓的“破舊立新”。

——掃除思想塵垢,爭做嚴實幹部。抓住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2015年在黨內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任務,聚焦解決不嚴不實突出問題,引導和促使黨員幹部做忠誠乾淨擔當的好乾部。經過專題教育“淬鍊”,廣大黨員幹部在思想、作風、黨性上再次“補了鈣”“加了油”,標杆作用更加明顯。

——開展“兩學一做”,鍛造合格黨員。從2016年2月開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全體黨員中展開。按照基礎在學、關鍵在做的要求,堅持全覆蓋、常態化、重創新、求實效,突出問題導向,突出以上率下。全國390多萬個黨支部普遍開展專題學習,培訓黨支部書記等基層黨務骨幹360多萬人次。2017年,紮實推進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進一步築牢全黨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一次嚴格的“政治點名”、全面的“黨性體檢”,進一步強化了黨員身份意識,提高了黨員政治覺悟,喚起了共產黨人的初心。

在學習中淬火提升,在教育中固本培元。黨的十八大以來,幹部教育培訓不斷加強和改進。各地區各部門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理論武裝的首要任務,組織開展集中輪訓和專題培訓,組織廣大黨員幹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有力促進了全黨思想理論水平的提高。全國共培訓各類各級幹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等1億多人次,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國家級幹部教育培訓機構培訓幹部9萬多人次。通過生動深刻、入腦入心的教育培訓,廣大黨員幹部更加自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更加堅定“四個自信”,更加激發出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責任感使命感。

選好乾部,激發幹部隊伍生機活力

治黨治國之要,首在選人用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

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乾部是習近平黨建思想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地指出:“黨的幹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要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堅持事業為上、公道正派,把好乾部標準落到實處。”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組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選人用人重要思想,認真落實新時期好乾部標準,堅持事業為上,突出人崗相適、人事相宜,選優配強各級領導班子,全面激發幹部隊伍生機活力。

——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嚴把政治關,注重幹部一貫的政治表現,不僅看怎麼說,更看怎麼做,真正把理想信念堅定,“四個意識”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幹部選拔出來,對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決”、堅決不用,已在領導崗位的堅決調整下去,情節嚴重的給予嚴肅處理。

——破除“四唯”。2014年,修訂出臺《幹部任用條例》,強化黨組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改進推薦考察方式,把民主推薦結果由原來的選拔任用“重要依據”改為“重要參考”,深入考察干部德才表現,解決“唯票”問題。完善競爭性選拔方式,合理確定職位範圍,嚴格條件資格,嚴格程序方法,嚴格考察把關,解決“唯分”問題。改進政績考核工作,不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幹部特點實行差異化考核,解決“唯GDP”問題。不搞年齡層層遞減,不搞“一刀切”,注重調動各個年齡段幹部的積極性,解決“唯年齡”問題。各方面普遍反映,現在幹部工作“正本清源、迴歸本真”,幹部不再為票、為分、為GDP、為年齡而糾結,工作中少了浮躁,多了踏實。

——堅決防止“帶病提拔”。2016年8月,印發《關於防止幹部“帶病提拔”的意見》,全面壓實選拔任用工作責任,實行黨委(黨組)書記、紀委書記(紀檢組組長)在人選廉潔自律結論性意見上“雙簽字”制度;提出“凡提四必”要求,為識別幹部打造“透視機”和“診斷器”。

——優化幹部資源配置。精準科學選人用人,著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優化幹部成長路徑,注重在基層一線和艱苦地區培養和考驗幹部,堅持必要臺階和遞進式培養鍛鍊,平級擇優選派援藏援青援疆幹部,選派掛職幹部參與中央單位定點扶貧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推進幹部能上能下。2015年7月,印發《推進領導幹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首次以中央黨內法規形式就領導幹部能上能下作出專門規定。以《規定》為依據,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國共調整縣處級以上幹部28207人,其中省部級147人,廳局級2347人,縣處級25713人,初步構建了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選人用人機制。

——激發幹部幹事創業活力。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印發《專業技術類公務員管理規定(試行)》《行政執法類公務員管理規定(試行)》,加快完善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實現分渠道發展、精細化管理、專業化建設。建立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120多萬名基層公務員據此晉升了職級。加快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政策法規體系建設步伐,構建了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管理“1+5”制度體系。2018年5月,中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聚焦乾部隊伍建設中的“堵點”和“痛點”,提出一系列系統配套、務實管用的新思路、硬舉措,釋放了事業為上、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強烈信號。

從嚴治吏,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果斷的措施刷新吏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乾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黨組織堅持以嚴的標準要求幹部、以嚴的措施管理幹部、以嚴的紀律約束幹部,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果斷的措施刷新吏治,打出了一套從嚴治吏的“組合拳”,優化淨化了黨內政治生態。

——強化日常管理監督。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加大對幹部提醒、函詢、誡勉力度,把幹部置於黨組織的有效管理之中。2015年6月印發《關於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幹部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的實施細則》以來,各地共開展提醒函詢誡勉90.7萬人次,其中提醒69.8萬人次、函詢12.9萬人次、誡勉8萬人次。同時,對掌握人財物決策權、支配權的重要崗位幹部尤其是黨政主要負責人,加強重點監督,完善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在上海、北京等5個省區市開展規範領導幹部親屬經商辦企業行為試點。廣大領導幹部真切感受到,組織就在身邊、監督就在眼前。

——完善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制度。該制度要求縣處級以上幹部向組織報告涉及收入、房產、投資、配偶子女從業等14項內容。2014年啟動抽查核實以來,全國共核查領導幹部120多萬人次,因不如實報告等問題受到處理的12.5萬人,被暫緩任用或取消提拔資格、後備幹部人選資格的1.1萬人。2017年2月中央修訂《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規定》,制定查核結果處理辦法,更加聚焦“關鍵少數”,突出與領導幹部權力行為關聯緊密的家事、家產情況,突出查核結果的運用和責任追究。黨員領導幹部普遍在民主生活會上對個人事項作出報告。瞞報非小事,說謊有代價。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為選任幹部增加了一張“過濾網”,成為從嚴治吏的有效措施。

——集中開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針對超職數配備幹部、“裸官”、幹部檔案造假、領導幹部違規兼職、違規出國(境)、“吃空餉”等突出問題,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按照中央要求集中開展專項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開展選人用人巡視檢查,實現對省區市和中央單位的全覆蓋,及時發現和整治了跑官要官、拉票賄選、說情打招呼等一批突出問題;發揮組織部門“12380”舉報平臺作用,5年多來共受理選人用人舉報6.5萬餘件,查實4000餘件,處理和糾正責任人員11000餘人,以用人環境的風清氣正促進政治生態的山清水秀。

——不斷紮緊制度籠子。制度事關根本,關乎長遠。中央修訂和出臺幹部任用條例、幹部教育條例、黨組工作條例、地方黨委工作條例、黨內問責條例、民主生活會若干規定等多部重要黨內法規,形成了以黨章為根本,以準則、條例等黨內法規為主幹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使得領導幹部權力的邊界越來越清晰,管黨治黨的“螺栓”越擰越緊,推動了全面從嚴治黨落地生根。

強基固本,築牢堅強戰鬥堡壘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基層基礎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個基層黨組織和每個共產黨員都有強烈的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都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先鋒模範作用,我們黨就會很有力量,我們國家就會很有力量,我們人民就會很有力量,黨的執政基礎就能堅如磐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抓基層、強基礎,不斷夯實黨的執政根基。遵循黨中央的部署要求,各級黨組織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強化政治功能,大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著力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堅強戰鬥堡壘,每個黨員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激活“細胞”,讓8900多萬名黨員煥發生機活力。

黨員數量不等於黨員質量。對於我們黨這樣一個大黨來說,如何提升黨員質量,尤為關鍵。2014年,修訂《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進一步嚴格發展黨員標準和程序。各級黨組織認真落實中央要求,嚴把發展黨員質量關,保持黨員隊伍適度規模,“人情黨員”“近親繁殖”“帶病入黨”等方面的信訪問題明顯減少。

大力開展教育培訓,引導廣大黨員增強黨性觀念和組織紀律觀念,爭做政治合格、執行紀律合格、品德合格、發揮作用合格的黨員。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黨員管理基礎環節、基本制度入手,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切實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基層群眾反映,過去一些黨員“不在組織、不起作用、不守規矩”,現在普遍“有了黨員樣子”,基層黨員隊伍形象有了很大改觀。

——分類抓、統籌抓,推進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整體提升。

圍繞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突出抓好農村、城市、國企、機關、高校、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一個一個領域研究突破,一個一個方面鞏固提升,細化任務、列出清單,專項督查、一抓到底。在農村,始終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選好管好用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調整配強5000多名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從縣以上機關選派20.6萬名優秀幹部擔任軟弱渙散村和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在城市,推進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擴大商務樓宇、各類園區、商圈市場、眾創空間等重點區域黨建覆蓋;在機關,抓嚴抓實黨員學習教育,推動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國企,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推動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國有企業制度;在高校,把黨的領導、黨的建設貫穿辦學治校、立德樹人全過程,確保中央部署要求真正落地見效;以園區為龍頭,大力推進非公有制企業、互聯網企業、新興領域等黨建工作;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引領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各領域基層黨建形成整體提升、全面加強的工作格局。

——攻弱項、補短板,著力突破基層黨建薄弱環節。

“麻繩最容易從細處斷。”下功夫解決長期困擾基層黨建工作的“老大難”問題,抓住村、社區“兩委”換屆契機,建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落實村幹部和社區工作者報酬待遇,強化國有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黨建經費場所保障,形成有人管事、有錢辦事、有場所服務的良好局面,大大提升了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連續4年部署開展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並向機關、企業、高校等領域延伸,促進基層黨建工作責任逐級傳導、真正落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鬥中來。”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習近平黨建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重要思想,揭示了人才工作的內在規律,立起了選才用才的時代標尺,指導我們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廣聚優秀人才步伐,為組織路線更好服務政治路線提供了科學指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強調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在全社會營造了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濃厚氛圍。

——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鬆綁,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著力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出臺了一系列鼓勵人才發展的政策。2016年2月,中央印發《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改革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賦予創新領軍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將職稱評審權限下放給企事業單位,論文要求、外語和計算機考試不搞“一刀切”。2018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破除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各類人才活力……

——引才計劃成效明顯,優秀人才紛至沓來。

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持續推進,讓我國引才、育才有了有力抓手。5年多來,“千人計劃”共引進52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萬人計劃”遴選支持4200多名國內高層次人才。在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的引領下,各地各部門實施各具特色的人才引進計劃,初步形成了“近悅遠來”的引才用才格局。出國留學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長到2017年的83.73%,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留學人才“歸國潮”。眼下,“走,到中國去”“回到祖國去”正成為新風尚,中國的全球人才“磁場效應”不斷增強。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廣大人才的匯聚形成磅礴之勢,推動了我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等各方面人才創新活力不斷增強。特別是在科學技術領域,鐵基超導、量子通信、載人航天等取得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大突破……廣大人才以學報國,勇攀科研高峰,奏出了人才發展與黨的偉大事業同頻共振的華美樂章。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必依法度。加強制度建設,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管黨治吏方式。各級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深化試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形成黨的組織制度、幹部人事制度、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齊頭並進、互相支撐的良好態勢,黨的建設制度體系不斷健全。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新時代呼喚新擔當,新時代期待新作為。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