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近在咫尺

詐騙近在咫尺

校園詐騙之高考志願篇

2018年高考早已結束,即將進入填報志願階段。在這一階段,有些不法分子因此正蠢蠢欲動,他們利用考生和家長的求學心理,埋下了重重陷阱,花樣百出,各種騙局隨之紛紛湧現。

1

“內部指標”

一、假冒招生人員謊稱有“內部指標”

騙子偽造文件印章設立報名處諮詢電話,假扮高校招生人員,或吹噓自己神通廣大,與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門的領導有“關係”。聲稱只要願意出錢,即使考生沒上學校投檔線,也能將其“操作”到相應學校讀書。然而,當家長將錢款如數交完後,他們就捲款逃之夭夭。

防範提示:高考錄取工作中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也沒有人能突破政策規定,操作高校錄取。

SEE MORE →

2

藝術生錄取

二、謊稱藝術類招生只要交錢保證錄取

由於藝術類招生種類繁多,投檔排序規則和操作程序複雜,加上省外藝術類招生計劃要根據生源情況在全國範圍進行調整,致使錄取持續的時間較長。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從中運作“幫忙搞定”,或以“不交錢就不錄取”“不交錢就退檔”威脅考生和家長,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防範提示:在藝術類考生錄取工作中,考生的正常錄取不會受到影響,希望廣大考生及家長調整好心態,切不可“病急亂投醫”,以免上當受騙。

SEE MORE →

3

錄取結果獲知

三、錄取信息需親自查實 莫上當

有些騙子利用家長和考生提供的報名號和准考證,冒充家長或親戚,在招生錄取現場諮詢點查詢考生投檔情況。

本屬於正常投檔和錄取的,卻向考生家長說是由於他找了朋友,花錢舒坦關係,才被投檔或錄取,並藉機向家長索要錢財。

防範提示:1、考生不要輕易將自己的身份證號,准考證號等信息洩露給他人;2、只有在官方指定的查詢渠道查到的錄取結果才是真實可靠的,到“錄取待審”狀態時,說明考生已被相應高校錄取,正在辦理錄取手續,此時只要耐心等待即可。

詐騙近在咫尺

詐騙近在咫尺

■ ■■■■

SEE MORE →

4

混淆教育類型

四、混淆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

一些騙子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等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矇騙希望就讀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上重點大學,然而根本不是。

防範提示: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與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區別,其入學門檻較低,不需要高考分數即可就讀。

SEE MORE →

5

冒充軍校招生

五、交錢即可上軍校 必有詐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軍隊機關或招生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詐騙,假冒軍校領導或者軍校幹部,吹噓有“內部招生指標” “計劃外招生指標”;更有甚者,編造虛設招生機構,偽造各種公文,誘騙考生和家長。

防範提示:1、軍校招生與其他地方招生一樣,有嚴格的程序規和定;2、軍校招生沒有計劃外名額,軍隊和武警部隊不允許任何個人私自攜帶招生公文,招生過程不存在像任何考生或家長展示公文這一環節。

SEE MORE →

6

自主招生≠自由招生

六、以“自主招生”名義行騙,將其渲染成“自由招生”

一些騙子利用考生和家長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進行欺騙,有的生成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數線,花錢即可搞定,有的吹噓可以弄到某大學定向招生計劃,保證錄取,公開叫價,收取高額“定向費”。

防範提示:經教育部或省教育廳批准可以進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對社會公佈,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達到高校自主招生測試合格標準,還要參加高考,並達到高校所在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佈的相關規則擇優錄取。

SEE MORE →

7

高額費用諮詢志願填報

七、營利性志願填報諮詢輔導 別輕信

一些社會諮詢機構、個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高校名義搞高考志願填報現場諮詢、輔導活動,向考生和家長收取高額諮詢費、輔導費,令考生和家長遭受經濟損失。甚至考生和家長還可能被誤導,喪失正常錄取機會。

防範提示:考生參加志願填報指導諮詢活動一定要認清主辦機構,對於社會舉辦的收費性質的志願填報諮詢輔導活動要提高警惕,所有 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佈的為準。

SEE MORE →

8

“特長生”加分

八、謊稱能辦理各類“特長生”加分

許多不法分子聲稱能辦理各類“特長”照顧資格,幫未上線考生獲取降分優惠,以“特長生”錄取。

防範提示:各地高考錄取分數線嚴格限定了考生能否被錄取,任何個人和機構都不可能在考生沒達到分數要求的情況下“破格”錄取。

SEE MORE →

9

虛假錄取通知書

九、偽造錄取通知書

不法分子或中介通過編造虛假招生院校、虛假合作辦學單位,以郵寄虛假錄取通知書方式忽悠、矇騙考生將各種費用打入個人或機構的銀行賬號。

防範提示:學校會在自己的招生網上公佈錄取考生的通知書信息,家長和考生也可以電話向學校諮詢被錄取情況,切勿相信自身沒有報考的院校所投遞來的錄取通知書。錄取期間,招辦工作人員都在錄取現場,與考生見不上面,也不會委託中介。考生應耐心等待高校通過“EMS”快遞的錄取通知書和相關報到須知。

SEE MORE →

詐騙近在咫尺

詐騙近在咫尺

詐騙近在咫尺

總結完以上高考騙局,小安還要提醒幾句:所有騙局都圍繞一個“”字,凡是涉及錢財,考生及家長一定要高度警惕。

廣大考生及家長應擺正心態,通過正當途徑獲得入學資格,遇可疑情形,電話諮詢相關教育行政機關或登錄高校官方網站查詢,不要被騙子謊言矇蔽,更不要隨便將錢款匯給不熟悉的人員。遭遇招生詐騙,要及時向招生機構和公安機關舉報,維護合法權益。

校園詐騙之“留學”篇

說著一口帶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話,穿著時尚,自稱“香港交流生”,以銀行卡不能使用為由,利用年輕大學生的同情心,伺機騙取錢財。這套騙術並不新鮮,但仍有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輕學生落入他們的圈套。

日前,南京市北辰警方經過縝密偵查,成功破獲一冒充“香港交流生”校園行騙的四人詐騙團伙,辦案民警遠赴安徽省蚌埠市將涉案人員全部抓獲歸案。

案情

5月初,公安北辰分局指揮中心接連接到駐區高校學生報警稱,有人在大學校園冒充“香港交流生”行騙。公安北辰分局打擊犯罪偵查支隊二大隊、雙口派出所及分局網安支隊成立專案組全力展開偵破。發現被騙的均是在校學生。

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 5月31日,辦案民警經連續數日蹲守,成功將涉案嫌疑人朱某、徐某某、及其同夥劉某某抓獲。經審理發現,他們曾在本市津南、洗清、塘沽、北辰等地採取同樣手段詐騙錢財多起。

目前,三人因涉嫌詐騙罪已被公安北辰分局依法刑事拘留。

詐騙近在咫尺

詐騙近在咫尺

【警方提示】

假冒“香港交流生”尋求幫助的詐騙在高校及高校附近時有發生,違法犯罪分子一般以男性為主,特徵往往有四點。只要注意識別,這類詐騙不難防範。

一、穿著體面。往往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大學生的外表,常揹著書包,戴著眼鏡等,物色的詐騙對象往往為在校女大學生或高校附近年輕女性,博取對方同情心。

二、落難求助。往往稱是香港某某大學到內地的交換生要查看內地學校,剛飛機落地,銀行卡不能正常使用,手機沒電、住酒店沒錢等等為由,最後轉向受害人借錢或者藉手機為目的。

三、道具齊全。用一些假冒證件做幌子,例如假冒的學生證、飯卡,此外,還有一些港幣、高端手機、手機信息英文等當做道具,以增加可信度。

四、南方口音。說一口並不正宗的南方普通話或者偶爾講幾句廣東話,到處行騙。

詐騙近在咫尺

詐騙近在咫尺

各類校園詐騙,層出不窮,希望廣大家長和學生都擦亮你們的雙眼,謹防上當受騙,衷心祝願大家都能得償所願,平安喜樂。

詐騙近在咫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