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改變一下思維,你一定可以成爲股市富人!

交易比較難的地方,在於它是一個“閉環”。不管你別的地方做得多好,只要中間任何一個環節沒做到位,你就永遠無法實現長期穩定盈利。就好像一件衣服,布料、剪裁、走線、配件再精美,只要破了一個洞,就是殘次品。這和人性是違背的。人有缺點沒事,不影響他的優秀和成就,而交易不行。是很不爽,但沒辦法,揚長避短沒用啊,短板不補木桶裝不了什麼水。

交易還有個難的地方,就是你所有策略,都只能明確基本動作,而實戰中往往疊加了很多外部因素,很少有完全標準的場景。就像投籃,最基本動作“往上直跳,伸臂壓腕指撥球”,可實戰中各種防守和封蓋,逼得你後仰、拉桿等。在紛紛擾擾中,能堅持住本質的東西,手上動作不變形,才是功底所在。人有什麼習慣?某個地方改不了,可以嘗試去容納,然後把其他方面弄得更優秀就行。但交易不行的,一個薄弱環節,你再不願意面對也必須去面對,不然其他的地方再優化和完善,最終盈利期望值也是負的。

所以職業交易者,非常注意非舒適區的面對和處理。比如持盈做不好,就強迫自己先留100股拿拿看,哪怕不斷坐電梯,哪怕利潤大幅回吐;比如分倉做不好,老喜歡一把梭,那就乾脆先只做模擬賬戶,賺了也不是真錢分倉就容易。然後有些人在沒形成相對固定手法之前,幾萬幾十萬資金去做短線,說並不是追求短線的暴利,而是看中短線學習更快積累經驗更快,這基本是騙自己。你學習買一百股就行了,投那麼多錢幹什麼。

交易最難的是,行為反饋週期太長。錯經常也能獲利,對也可能連續虧錢。一方面你做了很久,也不知道到底是對是錯,一圈驗證下來,好幾年都過去了。人學習的黃金期又有幾個幾年?另一方面,沒有及時的正反饋,人堅持和守紀的動力會大大減弱。外力幾乎幫不了你,全靠信念來支撐和自律。

有些人選擇短線,倒不一定是想賺快錢,而是想每筆交易快點得到反饋,這是短線最大的優勢。但短線的難點在哪裡,做不出足夠大的賠率,全靠勝率,而太小週期走勢又非常沒有規律可尋。好在A股有漲停板制度這個bug,基本被遊資利用到極致。

舉個栗子。現在大多數人都有止損意識,買股票前也設置了止損線,但如果第一天跌到止損線附近沒有觸發,第二天突然大幅跳空低開6%以上,你還能堅定賣出嗎?80%以上的人就做不到了。職業交易者心狠能做到,所以還有資格以交易為生。

再舉個栗子。假如跳空比預計損失多很多你還能堅決止損,但連續四五次止損後股價很快再度上漲,這樣後面你還能在遇到跳空時止損毫不動搖嗎?你看,簡單的止損問題,在實戰中就會遇到各種挑戰,每修煉前進一步,都要經受多少煎熬。

所以有人說,只要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學用心學,兩三年就能學會炒股,我聽到都只笑笑不說話。兩三年經受的考驗根本不夠,遠遠還達不到“閱盡天下,心中自然無碼”的境界。蘿蔔乾飯慢慢吃吧。有些規則不合理的地方,罵一罵、喊一喊,把民意表達上去就行,但是不能入戲太深。自己內心一定要清醒,真正的虧損,需要自己控制的,指望不了別人。美股算規範了吧,散戶為什麼那麼少,原因是照樣難賺錢啊。主要精力還是應該放在完善自我上。

只要改變一下思維,你一定可以成為股市富人!

跟著趨勢走

古諺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買賣股票時,利用圖表作參考,有助於我們感性地瞭解過往走勢的“來龍”,從而理性地預測後市走勢的“去脈”。

趨勢線是被投資者廣泛使用的一種圖表分析工具。雖然簡單,但有其實用價值。趨勢線的概念是:在一個上升走勢中,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升浪的“底”連成一線,加以延長,這就是上升趨勢線;在一個下降走勢中,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下跌浪的“頂”連成一線,加以延長,這就是下降趨勢線。

趨勢線的理論是:若股票走勢軌跡仍在上升趨勢線之上運行,股票仍然可以持有;若跌破上升趨勢線,就視為轉勢,要賣出股票。反過來,若大勢軌跡仍在下跌趨勢線之下游 離,就應該繼續持幣;若上升突破下降趨勢線,即是買入信號,要改為做股票多頭。

股票市場的價格趨勢,由買賣雙方力量較量所決定。圖表,其實是一份“戰況”記錄。買家力量佔上風,圖表就是一浪高過一浪;賣家佔了壓倒優勢,圖表就一浪低於一浪。上升趨勢線以上的“走廊”,恰恰是“一浪高過一浪”的慣性運動方向;下降趨勢線以下的“通道”,正好是“一浪低於一浪”的慣性運動路徑。假若走勢跌破了上升趨勢線,說明買氣已由盛轉衰,“一浪高過一浪”的慣性已遭扭轉,所以成為出貨信號;相反,如果走勢衝破了下降趨勢線,證明賣出已由弱變強,“一浪低於一浪”的軌跡發生逆轉,因此成為入貨信號。

但是,依據趨勢線的信號買或賣實在太簡單,因為把二三個浪的“底”或“頂”拉出一條上升趨勢線或下降趨勢線,是很淺顯、很容易的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太容易的東西不會有太高的回報率。

而且參考趨勢線買賣的多數是初入行者,故此,市場大戶最喜歡把趨勢線的迷信者當獵物,有意破一破線,設個圖表陷阱,所以,就算圖表衝破了下降趨勢線或跌破了上升趨勢線,你也要綜合當時的供求、經濟、政治等因素,看看基本面分析是否真的利多或利空,這樣,才不容易被“假動作”騙倒。

如果基本面因素和其他技術指標(例如強弱指數、量價分析、波段理論等)都和趨勢線吻合,就不妨“強棒出擊”。這時可不要自己嚇自己,因為前面不是“陷阱”,而是“油田”。

1、 短期下降趨勢形向上突破是短線買入時機

在中期下跌趨勢中,股價主要以下跌為主,高點和低點都不斷下移。但是,當股市下跌一段之後往往也會產生反彈,如果把握得當,這種反彈也會有可觀的收益,而把握這種中期下跌趨勢中的短線買入時機,我們就可以利用短期下降趨勢線即股價向上突破短期下降趨勢線時便是短線的買入時機。

在中期上漲趨勢中,股價主要以上漲為主,高點和低點都不斷提高。但有時候,股價在急速上升一段之後,也會進入短期的下調整理,這時股價就會受到一條短期下降趨勢線的壓制,而當股價向上突破該條短期下降趨勢線時,說明短期的調整結束,股價又將進入新的上升階段,此時也成為中期上升趨勢中的一個新的買入時機。

股價的中期趨勢,除了中期上升和中期下跌趨勢之外,還有一種中期橫盤整一理趨勢,即股價在一定的價格範圍內進行中期的箱體波動。此時,我們也可以運用短期趨勢線來判斷這種箱體波動中短線買入時機。

分析與操作要領

(1)短期趨勢,我們將其界定為由數日至20個交易日的股價波動所形成的趨勢。因此,短期趨勢線也就由數日至20個交易日的股價波動的明顯高點或低點所構成。一般來說,中期下跌趨勢中的短期下跌趨勢較長,反彈或短期上升趨勢較短,而中期上升趨勢中的短期上升趨勢較長,調整時間短些。

(2)在中期下跌趨勢中做反彈,應以長空短多為主即要快進快出,而且一旦確認反彈結束特別是股價再創出新低繼續下跌時,無論盈利還是虧損,都應即時出局。因此,在中期下跌趨勢中搶反彈,止損位的設立是非常重要的。

(3)在中期上升趨勢中,應以持股為主,即使賣出也應是部分的或暫時的,當調整結束特別是股價向上突破短期下降趨勢線時應即時補回甚至要有追漲的勇氣,因為上漲尚未結束,新的漲升又已開始。

(4) 對於中期向整理趨勢中的操作,切忌盲目在箱頂追漲或在箱底殺跌。而且,在有效向上突破之前不宜重倉出擊,有效向下破位一定要止損。

2、 中期下降趨勢線向上突破是中線最佳買入時機

股票投資或投機怎樣才能獲取儘可能大的收益?是短線、中線還是長線,不同的投資者可能會有不同的回答,但有一點相信多數投資者會贊同即不管什麼股票做波段行情或中級行情是大多數投資者所青睞的。中級行情既是較易判斷又是能儘可能獲取較磊收益的操作方法;短線操作雖然非常具有誘惑力,但需要投資者具有可靠的消息來源、豐富的操盤經驗和良好的市場感覺等,一般投資者較難做到;長線呢,選股非常重要且要具有十足的耐心,而一般離市場近的投資者要做到這一點也不易。因此,筆者向來以中線投資為主以尋求獲得儘可能大的利潤。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和可靠地判斷中級行情呢?中期趨勢線無疑為我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幫助。

當一輪中期上升行情結束進入持續下跌,且跌幅較大和時間較長之後,股價放量向上突破由中期下降趨勢中兩個明顯的高點連成的下降趨勢線時,往往預示著該股票中期下跌趨勢的結束,而將轉為中期上漲趨勢,自然成為中線的最佳買入時機,其後的上漲多久或從哪裡跌下來的有可能又漲回哪裡去。任何一隻股票我們都可以運用中期下降趨勢線尋找到其中期的最佳買入時機。

分析與操作要領

(1) 在這裡我們將中期趨勢界定為20個交易日以上至120個交易日即半年之內的趨勢。因此,在期下降趨勢線或中期上升趨勢線就是由20個交易日以上至120交易日之內的股價運行所形成的明顯高點或低點連接而成的趨勢線。

(2) 下降趨勢中,下降趨勢形的向上突破是中期下降趨勢結束而轉為中期上升趨勢的信號,也是實際操作中非常重要的買入時機。

(3) 中期下降趨勢線的向上突破應有成交量放大的配合,轉勢的可靠性才會更高、後市上升的空間才會更大。否則,中期下降趨勢線即使突破後股價也可能仍然橫向運行而不馬上展開上升行情。因此,在同樣突破中期下降趨勢線的股票中,應選擇成交量大而走勢強勁的股票買入。

(4) 運用中期下降趨勢線判斷中線買入時機的最DA麻煩是下降趨勢線的斜率有時會改變即前面的一條中期下降趨勢線"突破"後僅僅是短暫的反彈,其後又繼續下跌不止,這時原來的中期下降趨勢線就需要修正,它將由新的中期下降趨勢線所取代。這種情況的發生主要在於兩個原因,即股價的下跌幅度和時間不夠,與前成的上漲幅度和時間尚未形成對稱性、股價向上突破下降趨勢線時成交量未與配合。遇此情況,當股價再創新低時應止損出局觀望,再等機會。


在市場弱勢下或沒有完全反轉或投資者自己已經看不清方向的時候,空倉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投資者能練就空倉本領,那麼他一定能成為股市中無人能比的高手。為什麼70%的投資者都是虧錢?事實證明,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大盤或者個股上漲的時間遠遠小於下跌和盤整的時間,所以大部分時間都容易虧錢,70%的投資者大部分時間都是滿倉,能不虧錢嗎?投資者若不能學會空倉休息,不管什麼時候都要入市大展拳腳的話,最終結果肯定是資金越做越少,心態越做越壞。要知道,頻繁的買賣操作不一定能獲大利,在包括股票市場的任何投機市場中,多勞不一定多得,少勞不一定少得,適時的休息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但是很多投資者手裡一有資金就會馬上買進股票,根本不會空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六點:

一、主觀猜測,自以為明天會上漲,與趨勢相抗衡。一買進股票,就按照自己的各種思路到處幻想怎樣怎樣漲,卻很少想跌了怎麼辦?

二、無耐心,耐不住寂寞,看見關注的哪隻股票翻紅就立馬追進去,生怕錯過機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世界萬物想收穫果實,都有一個曲折坎坷的過程,都必須付出時間為代價,耐心等待。同樣每隻股票想獲利豐厚,都必須有一個漫長曲折坎坷的過程。槍擊股票還是那三句話:“學會等待;耐心等待;善於等待 ”

三、衝動,經不住誘惑;在下跌通道中大盤收一個小陽線甚至盤中往上一打勾,便急於買入而被套。衝動是魔鬼

四、怕踏空;心裡想:如果賣了,明天漲了怎麼辦。股市最不缺的就是機會

五、心存僥倖;因僥倖而被套,因被套而無奈,因無奈而滿倉。

六、貪婪:一買進去就想漲,急功近利;趨勢明顯反轉弱勢了,還想漲更多

對於那些被套在高位的投資者來說,損失不可謂不大,教訓不可謂不小,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不善於空倉造成的。當被套的時候,總認為還會反彈,任何一絲利好,自己都無限放大利好效應,而不去客觀地分析市場以及個股主力的獲利情況,也沒有分析大盤或者個股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否具有投資價值,而後又不肯認錯,不知道止損空倉,導致一錯再錯,最終損失慘重,留下的是不盡的後悔和無奈。

因此,學會空倉和休息是一種智慧,學會空倉對投資者成功投資股市,獲取更大、更好的收益是有益無害的。股市最不缺的就是機會,不必擔心因為空倉而錯過了行情。現在大盤剛完成牛市的第一階段成功築底,剛剛進入牛市的第二階段洗盤時期,洗盤階段會反反覆覆,但整個重心穩步上移,中長線趨勢非常好,中長線愛好朋友可波段滿倉持股,但對於短線投資者,當市場進入洗盤時弱勢下,虧錢效應明顯增加時,此時空倉是最好的選擇,避免短線獲利大幅回吐。等到股市進入主升浪時期,可以經常滿倉,空倉頻率可大幅縮小。適時地遠離股票市場,充分地放鬆和休息,往往能更理性,更會抓住賺錢的機會。


不輕言猜底

誰不想抄底呢,但是很多情況下,底部就擺在面前,散戶投資者卻無法知曉,只是做出在地板價割肉斬倉的錯誤行為,後悔不迭。

就像牛市見頂特別重要一樣,熊市見底同樣特別受人關注,因為這是抄底的良機。被美國證券界稱為超級巨星的彼得·林奇認為:“股市下跌就像科羅拉多一月的暴風雪一樣平常,如果你有準備,它並不能傷害你。下跌正是好機會,讓你去撿那些慌忙逃離風暴的投資者丟下的廉價貨。”

西方證券市場得出熊市見底的一般性規律,如下:

1.投資者由以往的貪婪變得完全對股市不聞不問,並對股市回升不抱希望時,股市才真正見底。

2.藍籌股或優質股在市場上一般具有最強的抗跌能力,只有在熊市接近尾聲中才跌勢急速。投資者一般只有在最後才會將其售出。藍籌碼加入大跌的行列,一般已是股市進入谷底。

3.創新低的股票數目異常之多,代表大盤即將見底。

4.股市接近見底時所有的消息都是不利的,報紙上所刊載的新聞皆是破產案大增、失業率上升、經紀行關門、汽車銷量減少、零售業不景氣等,並且股市真正見底時期,大多數投機者正焦頭爛額、無力東山再起,借錢投機者數目有限。

由於中國股市尚未完善,所以以上這些並不完全符合中國股市的特點,但其主要內容卻是相通的,值得散戶認真借鑑。

2007年10月16日,大盤創出了6124的最高點。之後,滬深股市由高位跌落下來,從此一蹶不振,到2008年10月,上證指數已然跌到了1664點的新低,市場的悲觀氣氛濃重,股民們對之產生絕望心理,市場人氣消失殆盡,整個股市冷清淒涼。大多數交易所裡空空蕩蕩,只有無事可做的交易員們圍著臺子逗笑聊天。所有這些,已經顯示出熊市見底的徵兆,而這也暗合了西方證券市場的經驗之談。黎明在黑暗中誕生,股市行情在最低潮時產生。這應該是散戶投資者們建倉的最佳時機,但遺憾的是大部分股民灰心喪氣,有的股民甚至在此底部全部斬倉離開了股市,發誓這輩子再也不做股票了。幾個月後,深滬股市一舉擺脫長期低迷的走勢,突然反轉向上,演繹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暴漲行情。

當然,投資者可以通過對市場的深入分析,把握真正的“最後一跌”的特徵,以抓住投資的良好機會。 “最後一跌”的特徵一般表現在7個方面:

1.市場人氣特徵。在形成最後一跌前,由於股市長時間的下跌,會在市場中形成沉重的套牢盤,人氣也在不斷被套中被消耗殆盡,往往是在市場人氣極度低迷的時刻,恰恰也是離股市真正的低點已經為時不遠。

2.量能的特徵。如果股指繼續下跌,而成交量在創出地量後開始緩慢地溫和放量,成交量與股指之間形成明顯的底背離走勢時,才能說明量能調整到位。而且,有時候,越是出現低位放量砸盤走勢,越是意味著短線大盤變盤在即,也更加說明股指即將完成最後一跌。

3.指標背離的特徵。指標背離特徵需要綜合研判,如果僅是其中一兩種指標發生底背離還不能說明大盤一定處於最後一跌中。但如果是多個指標在同一時期中在月線、周線、日線上同時發生背離,那麼,這時大盤往往極有可能是在完成最後的一跌。

4.下跌幅度特徵。在弱市中,很難從調整的幅度方面確認股市的最後一跌,股市諺語:“熊市不言底”,是有一定客觀依據的,這時候,需要結合技術分析的手段來確認大盤是否屬於最後一跌。

5.走勢形態特徵。形成最後一跌期間,股指的技術形態會出現破位加速下跌,各種各樣的技術底、市場底、政策底,以及支撐位和關口,都顯得弱不禁風,稍作抵抗便紛紛兵敗如山倒。遍看好的股票紛紛跳水殺跌時,常常會給投資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促使投資者普遍轉為看空後市,從而完成大盤的最後一跌。

6.個股表現的特徵。當龍頭股也開始破位下跌,或者是受到投資者普遍看好的股票紛紛跳水殺跌時,常常會給投資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促使投資者普遍轉為看空後市,從而完成大盤的最後一跌。

7.政策面特徵。這是大盤成就最後一跌的最關鍵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指對一些長期困擾股市發展的深層次問題,能夠得到政策面明朗化支持;另一方面是指在行情發展方面能夠得到政策面的積極配合。

市場“最後一跌”的七個特徵不要單獨使用,而要幾個特徵綜合起來分析,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會比較準確。

市場的底部不是研判出來的,而是市場認可以後慢慢走出來的。所以,不要輕易預測底部,不要輕易相信“最後一跌”的說法。

而我國股市牛市來臨還是有其他一些風向標性的徵兆:

1.最高峰多於最低谷,每日股市上都有一些證券價格打破自己的最高價或最低價,若破最高價的證券數量多,則為牛市趨勢。

2.股市的寬度增加,就是說價格上升的證券類多於下跌的證券種類,即使此時總價略有下降,亦可稱為牛市趨勢。

3.近期大量的賣空標誌著遠期牛市,因為賣空今後一定要在市場上買回,那時價格也會因此而上漲。

4.企業大量買回自己的股票,會使市場上供給量減少,價格會上升。

5.內線人物競買股票、債券,一般是牛市快要到來了。

6.當借債投資率低時,投資者對前景普遍悲觀時,牛市很快來到。

這些標誌說明了牛市的到來,可以作為熊市見底的參考。

散戶在熊市的時候要有發現見底的能力,能趕在見底的時候低位建倉,等待下一輪上漲。如果到了底部還麻木不仁,則是坐失良機,如果在這時候還去割肉斬倉,則血本無歸;市場盤整的時候則要分析市場將是盤上還是盤下,盤上可以建倉,盤下則應該減倉。


倉位管理需嚴格

資金管理其實是在平衡風險和報酬之間的關係。它們二者往往是成正比的,高報酬伴隨著高風險,風險低時報酬也不會高。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其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其中有二個簡單的準則必須要遵守。任何交易計劃都帶有風險,因為不可能有一個計劃是隻賺不賠的,所以所有交易者要擁有足夠的資金,要有很好的方法去解決這些風險,否則很可能在獲得報酬前就被市場技術擊倒而離場了。

資金管理的第一準則,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要降低交易計劃的風險性。在任何金融市場中最好的方法是“順勢而為”。市場除了在橫向移動時都會有趨勢。在橫向移動時可以做觀眾,暫時離場。在縱向移動時,如果是上升趨勢只建多倉,如果是下降趨勢只建空倉,不要和市場對著幹,這樣會降低很多風險。

第二準則是要確定風險不會超過:

1. 情緒上容忍的極限

2. 經濟能力

3. 繼續服從交易系統的決心

情緒上容忍的極限:對於“小額”的虧損,大概任何交易者都能容忍,問題是“小額”的定義對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但當虧損超過了一定額度後,多數人都會情緒失控,接著會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例如報復性交易等,結果是產生更大的虧損,所以要保持每次交易的虧損能比較淡然處之,接著還能非常清醒理智的進行交易。

經濟能力:經濟能力指的是交易賬戶的負擔能力,也就是不要因為一次虧損令賬戶不再有足夠的資金繼續正常交易。

假設有一個交易系統,平均在每三次交易中能盈利二次,盈利是10%,但是交易的最大虧損可以達到25%,雖然這樣虧損極少出現,可是的確有可能會出現。這個交易系統應該算是不錯的,但萬一有一次在產生最大虧損的交易上建了重倉,那麼就可能超出賬戶的經濟能力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將賬戶資金分成十份甚至二十份,每次只投資一份,而最大虧損控制在1%-2%

其實賬戶經濟能力最後還是和個人經濟能力有關的,對有經濟能力的交易者來說就算賬戶都虧完了還可以再注入新的資金,但原則是一定只能投資多餘的錢,生活中必需的錢是不能投資的。

繼續服從交易系統的決心:要最後決定採用一個交易系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最開始的挑選到後來的測試會花不少的時間和精力,但一旦決定就證明這是一個有效的系統,然而沒有所謂的“聖盃”完美系統。任何系統都會有虧損的交易,當連續產生幾次虧損後,虧損的金額已經累積到一個比較可觀的數字時會不會對系統喪失了信心,會修改甚至不執行系統的指數?然後又重頭從挑選系統開始再來一次,再來二次。。。甚至永遠都在試用新系統。

系統的功效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顯示出它的穩定性,短時間就換一個系統很可能把很好的系統也淘汰掉了,所以不要讓虧損大到足以影響到執行系統指示的決心,在連續虧損是可以適當縮小投資額,甚至停止交易一段時間,必需要在系統最少試用幾個月後才能下最後判斷。

有幾個方法可以從幫助減低風險,以執行第二準則,可以同時投資幾個不是相互相關的產品以分散風險,控制每個產品在總金額中的投資百分比,例如5%-10%,為一定出現的最大虧損做好心理準備,並計算出賺回這個虧損需要的時間,一旦最大虧損真出現時也不至於手足無措,甚至放棄投資計劃。

1.把握好持倉比例。

在熊市中要對持倉的比例做適當降價,特別是一些倉位較重的甚至是滿倉的投資者,要把握住大盤下跌途中的短暫反彈機會,將一些淺套的個股適當清倉賣出。因為,在大盤連續性的破位下跌中,倉位過重的投資者,其資產淨值損失必將大於倉位較輕的投資者。股市的非理性暴跌也會對滿倉的投資者構成強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影響到其實際的操作。而且熊市中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在大盤發展趨勢未明顯轉好前也不適宜滿倉或重倉操作。所以。對於部分淺套而且後市上升空間不大的個股,要果斷斬倉,不要猶豫。只有保持充足的後備資金,才能在熊市中應變自如,而且當牛市來臨時才能賺大錢。

2.配置好倉位結構。

熊市中非理性的連續性破位暴跌恰是調整倉位結構、留強去弱的有利時機,可以將一些股性不活躍、盤子較大、缺乏題材和想象空間的個股逢高拋出,選擇一些有主力建倉,未來有可能演化成主流的板塊和領頭羊的個股逢低吸納。千萬不要忽視這種操作方式,它將是決定投資者未來能否反敗為勝或跑贏大勢的關鍵因素。

3.掌握好分倉程度。

雖然熊市行情疲軟,大盤和個股常常會表演“低臺跳水”,但是,投資者不要被股市這種令人恐慌的外表嚇倒,應依據當前的股市行情,前期曾經順利逃頂和止損的空倉投資者要敢於主動逢低買入。但是要把握好倉位控制中的分倉技巧:

(1)根據資金實力的大小,資金多的可以適當分散投資,資金少的可採用集中投資操作,如果只有少量資金而分散操作,容易因為固定交易成本的因素造成交易費率成本的提高。

(2)當大盤在熊市末期,大盤止跌企穩,並出現趨勢轉好跡象時,對於戰略性補倉或鏟底型的買入操作,可以適當分散投資,分別在若干個未來最有可能演化成熱點的板塊中選股買入。

(3)根據選股的思路,如果是從投資價值方面選股,屬於長期的戰略性建倉的買入,可以運用分散投資策略。如果僅是從投機角度選股,用於短線的波段操作或用於針對被套牢個股的盤中“T+0”的超短線操作,不能採用分散投資策略,必須採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策略,每次波段操作,僅認真做好一隻股票。

炒股僅僅依靠選股和研判大勢遠遠不夠,還要重視倉位的控制技巧。倉位既影響投資心態,也決定投資效果,是實際操作中關鍵的一環。所以,投資者一定要將倉位控制作為重要的操作紀律來遵守。


從感覺交易到系統交易

初入股市的交易者往往是靠自己的感覺進行交易,但這種感覺又常常是一種錯 覺,它是靈感的低級形式,不可能靠這種感覺持續獲利。一個經歷長期失敗的交易者能夠通過交易系統來規範自己的交易行為,從而轉變為一個系統交易者,這是進 步的表現,是一個失敗的交易者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不可否認,直覺(靈感)是存在的,它是交易的高級形式,屬於藝術範疇,投資大師眼中的交 易永遠是技術和直覺的完美結合,同時也是科學和藝術的結晶。可對於尚在通向成功交易之路上不斷探索的交易者來說,不經過足夠多次的實戰操作很難獲得像投資大師的直覺(靈感)。再者說,投資大師也不是隻靠直覺成為大師的,直覺是在一定實力基礎上的靈光乍現!

我們可以把交易者分為感覺交易者和系 統交易者,前者是_照非系統性的主觀方法進行操作的人,後者是指按照交易系統進行操作的人。感覺交易者由於判斷依據不是相對固定的,因此他的買賣點也不是 相對固定的。系統交易者的判斷依據是相對固定的,能夠"複製"交易,而感覺交易者很難重複按照主觀依據實現一致性的交易。

交易新手經常會與 他人討論行情,但很少能形成一致的觀點。通常,市場中永遠會存在對手盤,行情有漲有跌就會有人看跌。同為技術交易者,為何對行情的看法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原因在於人們理念和方法的不同。有些人是趨勢交易者,關心的是一段時期的價格變化;有些短線交易者,關心的是當天或明天的價格變化。由於長線與短線的週期 不同,趨勢與震盪的理念不同,左側與右側交易的選擇不同,等等,這些造成了對同期行情的看法各不相同。

不同的交易理念就是不同的交易世界 觀。如果不能理解對方的理念,那麼持有不同做股理念的人很難彼此說服。不過,時間和成績可以說明一切。未來的行情最終會變成靜態的圖表,這對於所有人都 是"客觀"的,而相應的"對策"才是每個交易者應該重點關注的!不同類型的成熟交易者,儘管交易理念與手法不同卻都能實現盈利。擁有完善系統的交易者已經 過了猜行情的階段,一切由市場說了算,讓概率去發揮作用。"任他東南西北風,執行系統不放鬆"!

對於交易者而言,最大的遺憾是由於主觀猜測 而導致錯失良機。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很多人最終並沒賺到多少錢。"賺了指數不賺錢",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恐高心理,主觀 認為低吸安全而恐懼買高。人們通常會傾向於兌現到手的利潤,一拉昇就認為價格漲得太快太猛要面臨調整了,於是選擇先賣出想等價格跌下來再買,不料大盤一漲 就沒回頭,從3000點一直漲到了6000多點。

感覺經常會產生偏差,使交易者被市場誤導。交易者在牛市中被訓練成牛市思維,結果在熊市到 來時,長線的交易者還不肯離場,短線的交易者還會不斷追漲殺跌。熊市則會相反。市場情緒使交易者失去了對行情的客觀判斷。一些新手,包括一些沒有吸取經驗 的老手,他們會不分行情階段地長年在市場裡廝殺。沒有機會創造機會也要做,他們的感覺總是指向多頭。

當多數人恐懼的時候應該貪婪,當多數人 貪婪的時候應該恐懼。這話不假,但如何界定其中的度卻是問題。在上漲的狂歡中,新手總感覺手裡有股票不夠強,好像股票總是別人的好一樣。在下跌的絕望中, 老手總感覺底部臨近,實際上底部一直在降低。"新手死在追漲中,老手死在抄底中"。而成手卻能審時度勢,不是靠感覺,而是靠系統化交易來應變自如,處之泰 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個成功的交易者都會有一個交易計劃。即使有些成功的交易者沒有聽說過交易系統,而實際上他們也是在按照系統化 的方法進行交易。一些高手不會按照一組條件來真正——對比是否滿足開倉條件,因為他們已經把系統潛移默化到了骨子裡,真正做到了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交 易系統的概念在國內被眾多交易者接受也是近些年的事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系統化交易。也可以說,每個交易者都是系統交易者,只不過每個人在交易系統的 芫整性和合理性上存在著一些差別。好的交易系統是經過實踐證明了的能夠長期穩定盈利的系統,它是完整的、連貫的、前後一致的;差的交易系統是不完整的、間 斷的、前後矛盾的,因而不可能穩定地盈利。

實現穩定盈利的最現實的途徑就是獨立的系統化交易。成熟的交易者應該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完備的 交易系統。交易系統因人而異,就像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一樣,性格不能複製,系統也不能複製;有的人喜歡用K線,有的人喜歡用指標,有的人喜歡激進的方 法,有的人喜歡穩健的方法。

市場總是偏爰有準備的人,誰犯的錯誤少誰就離成功更近一步。交易系統不但能夠幫助我們積累交易經驗,還能夠幫助我們控制風險並實現盈利。系統是對主觀豎驗的客觀總結,容易形成對行情的客觀認識。按照系統一致倒喿作,同樣的獲利模式可以為我們捕捉到同樣的利潤。

經 過足夠多次的一致性操作,系統的概率作用就會顯現。系統有助於交易者排除自身情緒和主腦望的干擾,從而避免過早或過晚地離場。市場處於非對稱的循環中,也 是相對平衡的。交易系統在付出必要的成本之後,一定會迎來收穫期。對於感覺交易,這種概率作用就不會顯現,因為不固定的方法在一次交易付出的成本並不會增 加下次交易的勝率。

做交易的至高境界應該是"不賭",因為久賭必輸,高手會盡量把握不可避免的漲和跌。實現穩定盈利的交易者都是概率的信徒。

從 感覺交易到系統交易是交易過程中的一大進步,很多交易者都是由系統交易開始實現穩定盈利的。只有系統交易才是可控的、可預期的,才能把不確定性降到最低的 程度。如果對交易結果沒有一個合理的預期那麼交易的結果就全靠運氣了,這是對自己資金的不負責任。交易中的感覺並沒有生活中的感覺那麼美好,在交易中應該 儘量做到沒有感覺,只有紀律。我們只是策略的執行者,我們"只管等到有錢躺在牆角,走過去把它檢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