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大部分人的交易困惑:

每一個人張口閉口就是“順勢、做趨勢”,經常有人跟我說:“我準備要做趨勢,從現在開始,從這筆單子開始,要做趨勢了,要堅持做趨勢了,趨勢才是王道”、、、、、但是過了沒多久,你會發現,他仍然是繼續做著短線。然後,我問他,“你不是準備做趨勢麼?”,他的回答通常是:“我看還是短線適合我”。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中,大行情的趨勢是較少的,大約三分之二的時間是震盪行情,剩餘的三分之一時間,雖然是趨勢行情,但大趨勢很少,大部分又都是小趨勢,走一段就沒了,就掉頭了,等你發現後,去做,還沒賺多大利潤,屁股還沒坐熱,利潤就可能沒了,還有一部分趨勢行情,是走三步退兩步,反覆震盪前行,剛有了利潤,結果行情正常逆向震盪,變為虧損。

行情如果有趨勢的話,從趨勢行情的走勢軌跡來講,行情不可能一蹴而就,走三步回兩步再走三步的節奏是非常正常的,呈現波浪上升或震盪上升的態勢;只有在行情的主升或主跌浪中,行情才可能表現得比較流暢,但是快速流暢的時間很短,所以非常少出現。

當你準備做趨勢的時候,大概率上講,你很可能會就會遇到多次利潤回吐的時候,特別是想準備大一點的趨勢,則這樣的趨勢比較少,所以你遇到的行情即使是趨勢行情,也大概率上是小趨勢行情,所以意味著,你的利潤回吐的次數和概率很高,連續多次的利潤回吐,甚至利潤變為虧損,在這種情況下,人的內心極容易動搖,因為面臨著利潤從手中白白溜走、本可以落袋為安的哪些錢,卻成了黃粱一夢,誰都會後悔,誰都會難受,於是就容易放棄趨勢,最後選擇短線。

現實中你經常出現這種現象,當好不容易下定決心開始做趨勢的時候,結果連續多次的盈利回吐,心裡自然會暗想“如果做短線就都盈利了,加起來也有不少利潤”,於是會對趨勢是否真能賺錢,持有懷疑,因為連續多次利潤回吐,自己肯定會懷疑趨勢是否適合自己,在懷疑中,自己剛剛下決心做趨勢的心態就開始矛盾,逐步被否決,於是又都拋棄了趨勢。

於是,現實中,每一個人張口閉口就是“順勢、做趨勢”,似乎順勢成為了一個主流,似乎人人皆都在做趨勢,實際中,都是黃粱一夢,嘴上說順勢,手中在做短線,因為受不了連續多次的利潤回吐的趨勢尷尬。

因此,做趨勢並非容易的事情,並非你想做趨勢就能做趨勢,實則很難,要比做短線難的多的多,因為你要忍受連續多次利潤回吐或連續多次止損的煎熬和傷痛,要克服層層的心理壓力,所以如果想做趨勢,其實是很難的事情。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1、籌碼的低位鎖定

股票在上漲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股價的強勁上揚會帶來籌碼的向上發散,但某些情況籌碼並沒有轉移到上面,絕大部分籌碼

依然沉澱在低位不動,這種籌碼分佈狀態,叫做籌碼的“低位鎖定”。 單就籌碼分佈的形態而言,籌碼的低位密集和低位鎖定看上去是幾乎是相差無幾的,所不同的是要從籌碼分佈的股價趨勢來看:籌碼的低位密集呈現出的是股價深幅下跌之後的橫盤,或是股價深幅下跌之後的低位震盪;而籌碼的低位鎖定,其股價趨勢的走向應該是股價的上揚,就是說低位鎖定的股價一般應正處於主力拉昇的過程之中。

要解釋這個問題,必須探討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此多的籌碼被鎖定到了低位。

一旦一隻股票的獲利超過了10%,心態上是非常興奮、緊張甚至是恐懼的——這10%來的不容易,特別怕這到手的錢又被別人拿走了。對中小股民來說,如果浮動盈利達到10%,還只是心神不定的話,那麼一旦浮動盈利達到20%,幾乎就肯定是拿不住了。反觀大量的籌碼獲利了30%之多,卻不見任何人拋出,是誰有這麼好的定力呢?答案只有一個:是莊家。30%對於你我來說都是個大數,對於莊家來說卻是太少了。30%的價格空間,可能並不是主力想要獲利了結的目標位。所以,籌碼的低位鎖定顯示了這隻股票的一個重要的信息——莊家的高度持倉。 既然是主力的高度持倉,那麼30%的上漲空間是不能滿足其胃口的。很顯然,如果哪位投資者是在這隻股票沒有上漲之前就持有了這隻股票,那麼他現在獲得了30%的浮動盈利,賣還是不賣呢?當然還是不賣為好。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2、籌碼的高位密集

與籌碼的低位密集相反,籌碼的高位密集很有可能是主力出貨的跡象。這些高位的籌碼是低位籌碼向上轉移的形態,說明在市場上發生或正在發生大量的獲利了結的行為。

籌碼分佈的高位密集,是個相當危險的個股技術特徵。高位密集的市場含義是低位獲利盤大規模在高位獲利了結。股價之所以迅速漲高,一定是主力拉抬的結果;而主力之所以肯拉抬這些股票,一定是他擁有大量的低位籌碼;而此時這些低位的籌碼在高位的消失,顯示了主力正在大規模的出貨。可以說籌碼的高位密集在大多數情況下,意味著前期主力的離場。

老莊家正在出售股票,承接這些股票的可能是散戶,也可能是新莊家。反正有賣的就有買的,這是一個不變的市場法則,很難判斷買方是誰。大部分高位密集的個股的後來走勢是暴跌,但確實也有一部分個股在呈現高位密集之後,又形成了新一輪的上漲,這可能是新莊入場,做了一把接力炒做。但從投資的安全性考慮,建議不要買進高位密集的個股,因為一旦在主力出貨時入場,以後解套的機會往往非常渺茫。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3、籌碼的低位密集

如果籌碼是在低價位區實現密集,就把它稱之為籌碼的低位密集,而如果籌碼是在高價位區實現密集,它就應該被稱之為籌碼的高位密集。當然,這裡的高和低是個相對的概念。股價的高位和低位並不是指股價的絕對值,幾元錢的不一定是低,幾十元錢的也並不一定是高。因此,籌碼的低位密集,是指股價自某個價位深幅下跌之後,在相對的低價位區形成的新的集中。可以給籌碼的低位密集做一個比較精確的定義:當籌碼自高位流向低位,並且在相對低位的狹窄價格空間實現聚集,就叫“籌碼的低位密集”。

當籌碼形成低位密集之後,這隻股票的投資者就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換位:早先的高位套牢盤認賠出局。那麼,到底是誰割肉離場了呢?很難想象股市的投資機構,比如說券商、基金會在鉅額的虧損上認賠離場。他們是市場上的投資主力,由於他們掌握足夠多的資金,所以他們沒有投降的必要,實際上這些割肉盤幾乎都是散戶所為。可以有這樣的結論,一旦籌碼分佈上發生低位密集,那麼割肉的一方一定是散戶。

那麼又是誰承接了這些割肉盤呢?令人遺憾的是,在解析這個問題的時候,發現又是散戶落入了以往的操作窠臼。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堆量上行節節高

股價在拉昇過程中,由於主力資金並未高度控盤,不希望市場知道主力意圖,而是進行橫盤整理,洗去市場沒有耐心的浮動籌碼。此時買方的成交量佔據優勢,並且呈現小幅堆量的現象,而股價上下振幅不大。

這說明主力資金在震倉吸籌,投資者要格外注意。當連續幾天的堆量超過前一個高點的最大量,形成波峰最大量逐漸減小的上升通道,並受到下方多條均線系統的有力支撐時,這是短中線的絕佳買點。

實戰案例:海瀾之家(600398)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海瀾之家經過連續下跌過程中,風險得到極大釋放,出現一定的價值窪地,此時有資金介入抄底,但是主力並未高度控盤,不希望自己辛苦建倉的成果拱手相讓,於是進行短暫的橫盤整理,然而,股價上下振幅不大,走出上有壓力,下有支撐的尷尬形態,洗去市場不堅定的籌碼。

但是,成交量呈現小幅堆量,還是暴露主力的意圖。因此,當股價處於低位震盪運行時,出現小幅堆量現象,這時候要格外注意,很有可能有資金介入抄底,是短線的買入時機。從上圖中,大家其實不難發現,海瀾之家有7次出現小幅堆量現象,都是不錯的買點,股價呈震盪上行趨勢。

案例解析:恆峰信息(300605)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恆峰信息股價多次出現小幅堆量現象,此時應是短線做多良機,股價隨後也走出小級別的反彈行情。但是,當股價運行到前期高點38.84元附近時,上方套牢盤有所鬆動,買方量能不濟,面臨前期套牢盤壓力,近期獲利資金開始離場觀望,尤其是紅柱在高位持續收窄,做多意願不強,此時,要逢高減磅,及時鎖定利潤。

恆峰信息雖然出現短暫回調,回踩前期整理平臺,再度出現小幅堆量現象,但此時的量能要遠遠小於上次量能,這說明資金做多追漲意願不強,而且MACD曲線呈現死叉向下空頭髮散,說明當前僅是反彈行情,並沒有改變股價下行趨勢。因此,投資者不要進場做多,反而要果斷離場觀望。果然,恆峰信息一路下跌,跌穿新低。

【注意事項】

堆量其實是量價關係的延續,量增價漲是指個股在成交量增加的同時股價也同步上漲的一種量價配合現象。而持續堆量現象則表明資金極度看好後市,多頭佔據主導力量。

若股價出現在階段性底部,此時表明股價出現價值窪地,安全邊際較高,資金做多意願極強,此時,可小倉位進場做多。若股價處於階段性頂部,出現持續堆量現象,有可能是主力資金在震倉吸籌,也有可能是主力資金在悄悄出貨,此時則要根據近期漲幅、市場情況、前期高點、技術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量價關係判斷股價走勢

【1】價漲量增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在上圖中,珈偉股份5月25日期,價格進入上漲走勢之中,成交量較前期有明顯放量的跡象,而且成交量是持續放量狀態,我們稱之為量價同漲的跡象,表明價格進入上漲走勢,回調時跟進是較好的買入機會。

【2】價漲量縮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此圖與案例一是同一波段的走勢,前期走勢為量價同漲、穩步上升,等到上漲達到一定空間之後,沒有後續資金繼續跟進的情況下,就會出現量價背離的情況,一旦量價背離,那麼價格就會進行回調,釋放獲利盤出逃或者前期套牢盤帶來壓力。

【3】價漲量平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一般價格在短期內快速進入上升通道,但是成交量還是維持在一定水平不變,說明該股的市場關注度不高,一般都是走事件驅動型行情,這種走勢屬於波段性上漲,持續性不強,遇到前期壓力位時,要注意獲利了結。

【4】價橫量增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上圖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粵高速A的價格在5.2-5.6元之間震盪運行,維持時間有3個月,但是在這一段時間內,價格波動幅度都不大,而成交量已經有一段時間的縮量之後,有明顯的持續放量的狀況,說明主力資金在持續介入,進行吸籌,後期有強勢拉昇的預期。

【5】價橫量縮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一般價格跌至相對的低位,很多投資朋友就會有抄底的想法,但不是所有的個股都有抄底的機會。因為像上圖一樣,當成交量持續下滑的時候,說明此股沒有關注度,沒有資金跟進,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能盲目抄底。

【6】價跌量增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如果在一個上行趨勢中,價格在高位出現回落,成交量也出現放量的狀態,一般異常的集中放量很難是散戶的行為,極有可能是主力資金的集中出逃的行為,所以此時一定要注意避險。

【7】價跌量平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一般大跌之後,價格進入到下行通道之中,此後成交量會逐步進入到縮量的狀態,但是價格還是會維持在下跌的過程之中,後期有可能會出現止跌的現象,但是沒有再度放量的狀態下,介入還是會有一定風險的,需要密切關注,謹慎參與。

【8】價跌量縮

為什麼我們嘴上喊著做趨勢,但手裡卻做著短線?

在下跌的走勢之中,成交量會越來越低,因為資金出逃,沒有資金持續跟進。當成交量處於低量的時候,就沒有了進一步下滑的動力,那麼有止跌企穩的可能,但是需要密切關注成交量的跟進,不建議盲目抄底。

技術指標的弱點——準確率最高的價格規律研究

無論任何技術指標,都是根據兩大要素通過函數公式換算而來,這兩大根本要素就是價格和時間;價格和時間本身才是我們要研究的重點,很多朋友以技術指標為主導分析工具,在我看來,有些捨本逐末了,下面就說說技術指標的兩大弱點:滯後性和偏離性;

指標的滯後性特點:

滯後性我的理解有兩層意思,其一發出信號較晚,其二是跟不上市場變動形式;

舉例均線系統,均線的函數換算很簡單,就是用價格處以一定週期的時間,得到了這個週期的價格平均值;其它類型均線的運算也離不開價格和時間週期,只是權重值有些改變等等;

均線系統的操作信號有幾種我知道的,比如多條均線呈多頭排列或空頭排列,並且K線站上某條均線開始介入;站上某條均線這個條件,表示市場已經發動了一段行情,信號發出的較晚,是其滯後性的表現之一;進場較晚,帶來另外一個隱患,就是止損風險必然加大;其二據我的觀察和統計,滿足均線呈多頭或空頭排列這個條件,市場概率很低,達到這個條件是極少數的,市場總是不如想象那麼完美,從而導致失去了操作機會。均線跟不上市場變動形式,很多拐點無能為力,表現出滯後性;

當然很多朋友反對我的意見,說均線是可以測出拐點的,比如還有一些均線的其它用法,比如價格回調時,支撐在某條均線上,意味著趨勢延續,然後介入,找到了拐點;這就不滯後了嗎?

筆者認為找到拐點確實不假,均線也能做到;但是市場支撐阻力在均線上也只是一部分現象,如果價格破了所有均線系統,而支撐阻力在黃金分割上、或是前頂或前底上、或是通道線上、或是趨勢線上,均線系統就沒有辦法了,而市場的拐點是不可能每次都支撐阻力在均線上的,所以還是跟不上市場變動形式,從而浪費機會。當然還有朋友說我結合其它技術指標來看,其實這已經承認均線系統有滯後性,而不得不採取其它措施補救了;

指標的偏離性特點:

也有兩層意思:其一偏離了操作者的關注焦點 其二偏離了市場真相

我們拿RSI指標說事,這個指標我曾使用過,說說我的感受,大家都知道價格超過80以上或20以下值的RSI,表示市場超買或超賣了;我也統計過,算是大概率的準確;在應用中,我通常拿這個指標看止贏位,當價格超買超賣都是我關注的焦點,但是也有很多時候,價格雖然超買了,我覺得應該出場了,結果價格又繼續上漲;價格超賣了,平倉盈利後,價格繼續下跌;為什麼會出現這個事情呢,後來檢討發現,就是當時把關注焦點完全放在了指標本身上,而忽略了價格本身的強弱狀況,偏離了操作者應該關注的焦點,而導致一刀切的止贏手法;通過這些操盤感悟到一點,要想弄清市場真相,要關注的焦點應該放在價格本身上;而RSI指標在一定程度上障礙了操作者的視線,使之發生偏離;

其二是偏離了市場真相:我們看看RSI的值是怎麼換算而來的;比如7天週期的換算是:7日內收盤價上漲幅度總和/上漲下跌幅度總和乘以100。其它週期也是這樣換算;通過公式我們可以看出,RSI的值是七天中收盤價上漲幅度的總值除以上漲和下跌收盤價總值得到的百分比值,這個值用來衡量過去7天總體上漲下跌幅度,超過50值就是7天內上漲可能性大於下跌,低於50,則是下跌可能性大於上漲;達到80以上則是超買了,到達20以下就是超賣了;通過了解,我們知道任何技術指標都是對價格和時間進行一定的函數換算而得,在進行換算後,這個函數值其實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價格本身,比如7天RSI值,與價格值存在偏離,真正的市場真相仍然是價格本身。筆者的感悟是:從價格本身去發現概率值比函數值概率要高;因為價格本身沒有偏離;

那什麼是價格本身呢?

價格點的記錄是K線,一系列價格K線組成價格形態,而一系列價格形態組成一定的價格趨勢;

研究K線的變化、價格形態的規律、以及趨勢的特性特點,其實就是研究價格本身,這些價格本身的規律研究,才能找到價格運動的真相和大概率事件;筆者認為:圍繞研究價格本身設計的交易模型準確率才是最高的;以滯後性和偏離性指標為主要分析工具,可能會帶來信號的準確率不高,效率不高;而導致設定更多的苛刻條件排除假信號;給操作上帶來一定困難,因系統條件太多,而不易執行;

當然這只是筆者的感悟而已,不能一刀切的全部涵蓋;還是有很多高手用簡單指標就可穩定獲利的,這個不能否認;說了這麼多,筆者的觀點不是技術指標不能應用,而是要把指標放在一個合理位置上,筆者認為以價格本身為主要研究分析工具,以指標為輔助分析研判工具是最合理的;

有了明確的定位,知道什麼是主,什麼是僕,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才能最大化提高研究效率,從而提高交易模型的準確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