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技術」改良犢牛的飼養方法

「实用技术」改良犊牛的饲养方法

「实用技术」改良犊牛的饲养方法

哺乳期

人工餵養如果母牛分娩後患病或死亡,犢牛吃不到初乳時一定要人工飼餵,且足量早喂,超過12小時即失去作用。人工配製初乳配方為:鮮雞蛋2~3個,食鹽10克,鮮魚肝油15克,加入500毫升鮮乳,經充分攪拌加熱到38℃後飼餵犢牛,日喂3~4次,給量以吃飽為準。

母乳餵養母牛產犢後的泌乳叫初乳,其酸度大,內含較多的免疫球蛋白,營養豐富,可促進犢牛排出胎糞有利於其生長髮育,可預防疫病,是其他飼料不可代替的營養物質。犢牛出生後應在1~4天內吃足初乳,可每天分4次餵乳。第一次初乳喂量應為1.5~2公斤,不能太多,以免引起消化紊亂。第5~9天,每天喂常乳5公斤,分4次飼餵。第10~15天,每天喂常乳4~5公斤,分3次飼餵。從第10天開始補飼優質易消化犢牛精補料和乾草,每天少加一點,保持新鮮,訓練採食。第16~28天,每天喂常乳4~5公斤,分3次飼餵,同時補飼0.5公斤精料。第29~41天,每天喂常乳3~4公斤,分2次飼餵,同時補飼0.7公斤精料。第42~45天,每天喂常乳3公斤,一次飼餵,同時補飼0.8公斤精料。第46~49天,每天喂常乳2公斤,一次飼餵,同時補飼1公斤精料。第50天,補飼1公斤以上精料,斷奶。

斷奶期

犢牛傳統斷奶方法有兩種:一種是110天斷奶,6月齡體重達到170公斤;另一種是60天斷奶,6月齡體重達到160~165公斤。為了將早期斷奶後的犢牛進行強度育肥,充分發揮其優勢,以便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目標,目前養殖場常使用46天左右斷奶法,即出生後1~3天內吃足初乳,每天分3次餵乳。第4~7天,每天喂常乳3公斤,分4次飼餵。第8~15天,每天常乳3~4公斤,分4次飼餵,從第10天開始補飼優質易消化犢牛精補料和乾草,每天少加一點,保持新鮮,並訓練採食。第16~28天,每天喂常乳3~4公斤,分3次飼餵,同時補飼0.5公斤日糧。第29~41天,每天喂常乳2~3公斤,分2次飼餵,同時補飼0.7公斤日糧。第42~45天,每天喂常乳2公斤,一次飼餵,同時補飼0.8公斤日糧。第46天,斷奶,補飼1公斤以上日糧。

餵奶量冬天取上限,夏天取下限。斷奶時間要結合採食量,出生超過40天,連續3天飼料採食0.8公斤就可斷奶,斷奶和換料不能同時進行,以免應激過大。

犢牛出生後7~10天可隨母牛到舍外活動曬太陽,每天活動半小時到1小時。一月齡時活動時間可增加1~3小時,或隨母牛放牧活動。犢牛出生後5~7月則自然離乳,可轉入育成牛群管理。

補充營養

犢牛喂料過早或過晚,對其生長髮育和健康都不利。犢牛在3周齡以內,前胃(瘤胃、網胃、瓣胃)都很小,不具備消化草料的能力,也沒有微生物和纖毛蟲存在,只能靠吃乳汁進入真胃供吸收利用。此時餵給草料,會加重犢牛前胃負擔引起疾病。如果喂草料過晚,腸胃得不到鍛鍊,前胃生長髮育慢,容積過小,也會影響生長髮育和健康。

犢牛3周齡以後,前胃迅速增大,而且由於接觸少量食物和飲水,微生物隨著口腔進入前胃,這時犢牛開始出現反芻。此時可喂鮮嫩的青草、野菜、優質幹青草、粉碎的精飼料等,並隨著周齡的增長增加喂量及粗飼料的數量,既可避免引起疾病,又可使前胃發育加快,促進瘤胃內微生物和纖毛蟲的繁殖,使其消化飼草和飼料的功能逐漸加強。

犢牛出生後哺乳量日漸增加,有些母牛受遺傳、疾病及飼養水平等因素影響,在哺乳期間泌乳不足,對犢牛生長影響較大,可根據母牛飼餵情況及犢牛生長髮育狀況及時補料。可把混合精料拌溼成半乾狀,放在飼槽中定時給飼,喂量由少至多,3月齡以後每天可補飼500克以上。精料組成要多種搭配,其配方為大麥30%,玉米15%~20%,豆餅20%~30%,骨粉2%~4%,碘鹽1%~2%。

犢牛每天飲水量是隨著攝取的飼料幹物質數量及氣候條件而變化的,不管放牧或舍飼都必須供應其可自由採食的清潔飲用溫水,且不能斷水。

「实用技术」改良犊牛的饲养方法

育肥期

在犢牛轉入育肥舍前,對育肥舍地面、牆壁用2%火鹼溶液噴灑,器具用1%新潔爾滅溶液或0.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犢牛斷奶後轉入育肥舍飼養,育肥舍為規範化塑膜暖棚舍,夏季搭遮蔭棚,保持通風良好,舍溫要保持在6℃~25℃範圍內,確保冬暖夏涼,並按牛體由大到小的順序拴系、定槽、定位,韁繩以40~60釐米為宜。

牧草、農作物秸稈、青(半乾)貯秸稈、氨化秸稈、微貯秸稈、塊根塊莖及藤、酒糟、甜菜渣、玉米、菜籽餅、高粱、葵花餅、麥麩、豆餅、棉籽餅、食鹽、礦物質類、添加劑等均可飼餵育肥犢牛。犢牛轉入育肥舍後訓飼10~14日,使其適應環境和飼料並逐漸過渡到育肥日糧。夏季水草茂盛是放牧最好的季節,可充分利用野生青草的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和消化率高的優點,採用放牧育肥方式。當溫度超過30℃時,應採取防暑降溫措施,可進行夜間放牧,以充分利用牧草轉化為牛肉,降低飼養成本,增加經濟效益。

舍飼育肥犢牛日飼餵3次,先喂草料,再喂配料,最後飲水,一般在喂後1小時飲水。育肥牛10~12月齡用“蟲剋星”或“左旋咪唑”驅蟲1次。“蟲剋星”每頭需口服劑量為每公斤體重0.1克;“左旋咪唑”每頭牛口服劑量為每公斤體重8毫克。12月齡時,用“人工鹽”健胃1次,口服劑量為每頭牛60~80克。日常每日刷拭牛體1次,以促進血液循環,增進食慾,保持牛體衛生,飼養用具也要經常洗刷消毒。當育肥牛18~22月齡,體重達500公斤,且全身肌肉豐滿,皮下脂肪附著良好時,即可出欄。

疾病防控

窒息母牛難產時,犢牛會因母體中黏液和羊水長時間堵塞而出現窒息。窒息時可做人工呼吸搶救,可將犢牛頭部放低,後軀抬高,由一人握住兩前肢,前後來回拉動,交替擴展和壓迫胸腔,另一人用紗布或毛巾擦淨鼻孔及口腔中的黏液和羊水。做人工呼吸必須有耐心,直至犢牛出現正常呼吸方可停止。做人工呼吸的同時,可使用刺激呼吸中樞的藥物如山梗茶鹼5~10毫克、25%尼可剎米油溶液1.5毫升等效果較好。

便秘如犢牛出生後24小時內不排糞便,要及時用肥皂水灌腸,使糞便軟化以便排出。然後直腸灌注植物油或石蠟油300毫升,也可熱敷及按摩腹部,或用大毛巾等包紮犢牛腹部保暖以減輕其腹痛。

臍炎。如臍孔周圍組織發炎、腫脹而無其他全身症狀,可將臍部先剪毛消毒,再用青黴素普魯卡因注射液在臍孔周圍皮下分點注射,並於局部塗以松溜油與5%碘酒等量合劑;如已發生化膿或壞死,應排出膿汁,清除壞死組織,用消毒液清洗後,撒上碘仿磺胺粉或呋喃西林粉以及其他殺菌消炎藥物,並用繃帶將局部包紮起來。

「实用技术」改良犊牛的饲养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