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短道速滑銀牌得主-李靳宇,樸實的話語卻道出了真諦

大家早上好!

新春期間的冬奧會,格外顯得耀眼。

昨晚,女子短道速滑項目爆出了冷門:年僅17歲的中國小將李靳宇,在兩位師姐獎牌無望、在自己半決賽被英國選手犯規摔出賽道的情況下,獨自在高手如雲的決賽中,在最後衝刺階段連連超越,奪得了今年中國隊短道速滑項目的第一塊銀牌!

冬奧會短道速滑銀牌得主-李靳宇,樸實的話語卻道出了真諦

1、比賽,更是一種心理上的較量

在賽後的採訪中,李靳宇特別感謝了教練,對於自己心理上的支持與幫助,沒有給自己任何的壓力。

教練說:你滑好了,我們為你鼓掌;你滑不好,回去再練就好。

我相信教練的這句話,是真心的。

因為17歲的李靳宇在這次的冬奧會中,只是一個未來的後備力量,大家的關注點都在她的師姐:周洋身上。所以,教練對她的出場表現,做到了真正的“平常心”,卻在無形之中卻給到了李靳宇獲勝十分重要的有利條件。

比賽,更是一種心理上的較量!

在冬奧會的男子花樣滑冰的賽場上,同樣在講述著這樣一個道理。

在比賽過程中出現失誤,亦或是排在自己之前出場的選手表現得好等等。對選手來說,都是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

本次所有的男子選手,都不同程度地在比賽中出現了失誤,而各位選手對“失誤”所表現出來的應對方式,決定了他們在賽場上的最終名次。

有的,就此灰心喪氣一洩到底。

有的,就像日本的羽生結弦,在出場後外點冰四周出現單手扶冰的失誤,中盤的後外點冰四周跳又不慎摔倒的情況下,迅速好心態,一如既往地全身心投入比賽,最終以總分277.19的成績奪取金牌。

能代表自己國家,來參加冬奧會的,都是技術上的佼佼者,在比賽的關鍵時刻,心理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勝負!

冬奧會短道速滑銀牌得主-李靳宇,樸實的話語卻道出了真諦

羽生結弦在本次冬奧上的四周跳

2. 更是一種非語言的傳遞

教練對李靳宇心理上的寬容,是由衷的,因此,獲得了一個很棒的結果。

很多時候,選手在賽場上的心理壓力,是自己給的,更是教練給的!

冬奧會短道速滑銀牌得主-李靳宇,樸實的話語卻道出了真諦

就像曾經,有一位來訪者,她平時的成績不錯,可一到考試就緊張。她媽媽也深知不能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實際上也確實這麼做了,但效果卻依舊不盡如人意。

後來,在我與這個孩子談話的時候,她這樣告訴我:每次考試前,媽媽都要對自己喃喃地說上五遍以上“不要緊張,沒關係的”,媽媽的眼神是憂鬱的,眉頭是緊鎖的. . . . . .

我瞬間明白了:原來 媽媽的這種“不給壓力”只是表面的,媽媽自身的心理狀態並沒有調試好,所以她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自己心中的那份焦慮與對孩子能力的懷疑,原封不動地通過她那些表情、眼神、動作等等的非語言信息,傳遞給了孩子,給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

教練的心態,影響著選手的發揮;

家長的心態,同樣制約著孩子的發展。

3. 能量,來自於關注與陪伴

在賽後的採訪中,李靳宇還感謝了師姐周洋。

她這樣說道:周洋姐,她不需要特意教我,只要她跟我說話,就會給我帶來很大的能量!

李靳宇的話,道出了社會心理學中一個很重要的“霍桑效應”:當人們在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關注的時候,會起到改變行為或言語表達的效應。

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有關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的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為霍桑效應。

比如:讓員工將自己心中的不滿發洩出來;由於受到額外的關注而引起績效或努力上升。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是被關注著的、是受到尊重的,這件事本身,就能帶來莫大的心理上的能量!

冬奧會短道速滑銀牌得主-李靳宇,樸實的話語卻道出了真諦

通過這次冬奧會,您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呢?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留言。

加入【2018,我是自己最好的情人】“鵬菲心理”女性成長社群與我直接互動

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怎樣的境遇,

“鵬菲心理”的吳曉達老師,都願帶給您些許心靈上的撫慰。

在這裡,沒有什麼大道理,有的只是:關注與陪伴!

入群請聯繫:

留言註明:"加入心理成長社群" 即可。

朋友們,早安!

我們明天同一時間,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