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爲情癡狂的女子,《碧血劍》中何紅藥,《神鵰俠侶》中李莫愁

金庸為情痴狂的女子,《碧血劍》中何紅藥,《神鵰俠侶》中李莫愁

何紅藥

為情痴狂的女子在金庸小說中不乏其人,《碧血劍》中的何紅藥,《射鵰英雄傳》中的瑛姑,《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神鵰俠侶》中的李莫愁,《天龍八部》中的王夫人、秦紅棉等,她們無不是在被男人傷害之後走上了各種極端的復仇之路,瑛姑的苦苦糾纏,何紅藥、李莫愁的殘忍狠毒,周芷若的苦練邪功,無不是為了報復那個傷害自己的人。其中,李莫愁可謂是作者著筆最多,也最出彩的一個。

李莫愁外號“赤煉仙子”,用陳墨先生的話說,是半是赤練,半是仙子。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在遭受陸展元拋棄之前是仙子,被拋棄之後是赤練。縱觀李莫愁一生的悲劇,從表面上看是為情所困,其實從實質上深究,還是生活環境所致的性格缺陷。李莫愁與小龍女同為古墓派傳人,古墓派從師祖林朝英開始,就獨居古墓之中,形成了一個獨立、封閉的女性世界。古墓派不但自我封閉,而且其修煉要訣即為“十二少、十二多正反要訣”,其中“十二少”是“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一覽這規定,“少欲、少事、少愁、少怒、少惡”好像還說得過去,可為什麼喜和樂也要少呢?再說,一個沒有喜怒哀樂的人,還能算是一個人嗎?要麼是仙子,要麼就是行屍走肉。

金庸為情痴狂的女子,《碧血劍》中何紅藥,《神鵰俠侶》中李莫愁

瑛姑

古墓中的生活,可以說是對人性的壓抑,是不符合人的正常成長的。我們不妨大膽猜測一下小說以外的故事。李莫愁由於忍受不了這樣的壓抑,而違反了派規,主動走出了古墓,這一舉動使得她在江湖遭到人人唾棄,而此時,猶如喪家之犬的李莫愁遇到了陸展元,而陸展元也對年輕貌美的李莫愁心生愛慕,兩人相戀了,可相戀容易相處難,李莫愁在古墓哪樣封閉壓抑的地方長大,性格上肯定有許多不同於常人之處,有很多讓人不能接受的地方。時間一久,陸展元也無法接受,而此時,溫柔大方的孤女何沅君出現了,陸展元也動搖了,思之再三,最終選擇了何沅君,拋棄了李莫愁。而他對李莫愁同樣是有留戀的,那一方繡著紅花綠葉的素色緞子錦帕就是力證。這應該是他們二人的定情信物,陸展元一直保存著,後來還救了陸無雙和程英的性命,可見這塊錦帕在他二人心中的地位。對於李莫愁來說,陸展元是她有勇氣衝出師門浪跡江湖的唯一支柱,而今這支柱倒了,對於她來說,人生變得沒有方向,生命也沒有了意義,她活下去的目的就是報仇,此時的她,也真正由仙子變成了赤練。

金庸為情痴狂的女子,《碧血劍》中何紅藥,《神鵰俠侶》中李莫愁

李莫愁

“赤練”李莫愁的報復手段之狠毒,也是無法想象的。凡是帶有“何沅君”三個字中任何一個字的人,遭到的幾乎都是滅門之災,誰只要在她面前提到“何沅君”三個字,就是與她不共戴天。看到這一點,那小說開篇第一章的九個血手印也就顯得順理成章了。毫無相干的人尚且滅門,何況是陸展元的至親骨肉?

李莫愁瘋狂殺人的行為令人髮指,但是如果我們瞭解了導致她心理變態的原因,那又不得不同情她,她的悲劇,是環境使然,假若當年陸展元能多給她一些信心和機會,她絕不會是這樣的一個魔頭。她非但不是天生的魔頭,而且她身上的仙子本性也在小說中有所流露,那就是對郭襄的一段養育之恩。她挾持郭襄,本是要用來要挾楊過和小龍女,可是很快,她就對這個小嬰兒萌生愛意,盡心養育,甚至在黃蓉把孩子帶走了,還不捨,陪了一程有一程,此時要是誰能給她點機會,我相信,她是能放棄心中的仇恨,迴歸善的本性,只可惜,誰也沒有給她機會。徹底失去信心和支柱的李莫愁唯有變本加厲,終於瘋狂無度,身中情花劇毒,葬身火海。火海中還吟唱著《邁陂塘》:“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金庸為情痴狂的女子,《碧血劍》中何紅藥,《神鵰俠侶》中李莫愁

讓人聽來何等心酸,李莫愁唱著這首歌出現在我們眼前,又唱著這首歌和我們告別。人世間情為何物?李莫愁一生都在尋找,只可惜沒有找到,試問人世間又有幾人找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