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於是,基因論的擁躉者更加自信了。不但拿基因解釋他人的成敗,更拿基因規劃自己的前程。

真是這樣嗎?基因真的是這麼絕對的事情嗎?

在我看來,沒有絕對的事情。就像,很多老司機翻車,都不是載在新事情上,而是在自己熟悉的事情上。

說回電商,如果騰訊的電商超越阿里,甚至顛覆阿里,現而今佔絕大多數的阿里基因電商人,又將何去何從?

根據我的判斷,騰訊系電商將在3年內超越阿里,5年內顛覆阿里。

這意味著,在電商領域耕耘了十餘年的老電商們,必須挑戰自己的基因,在新的電商格局裡,找到新的生存之道。

先不用噴我,像個老司機一樣沉住氣,聽我慢慢道來。

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1.拼多多的成功靠的是真的是低價嗎?

拼多多的出現,是阿里夢魘的開始。

奇怪的是,在收購談判失敗後,阿里的回應方式是成立“打多辦”,推出低價版淘寶。

難道,阿里認為拼多多的成功是靠低價策略嗎?

雖然黃崢不承認拼多多是社交電商,但拼多多的成功就是因為很好的利用了社交流量。而這一點,也許是阿里最不想承認,也難以面對的事情。

所以,低價版淘寶註定失敗。模式上的硬傷,是再強的供應鏈,再多的錢,再成熟的團隊都解決不了的事情。

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一件商品賣29元,在拼多多上可能賣19元,如果你能找到五個朋友和你一起買,你也許能以9.9的價格買下——並且還包郵。

在流量紅利見底的當下,社交流量加持下的拼多多,其增速之猛,是很多老電商們都沒想到的事情。

拼多多自2015年成立至今,依靠高性價比的拼單的模式一路開掛,迅速成為電商界“黑馬”,用短短三年時間迅速積累起3億用戶,GMV過千億,毫無疑問成為潛力巨大的新生事物。

在拼多多的啟發下,以社交流量為基礎衍生的各種社交電商模式,開始蓬勃發展。

更為重要的是,在經歷了一波互聯網的入口之爭後,大家發現,只有社交這種高頻應用,才是真正的入口。而且,社交用戶的規模要遠遠大於電商。這其中的差值,會成為電商的增量人群。

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而阿里作為一個封閉的生態,缺乏明顯的入口,一直是其一大痛點。這也讓阿里的可騰挪空間變得非常有限,任何一個創新項目都意味著高昂的流量成本。

一旦在電商上失勢於騰訊,阿里的翻身難度就會很大。

2.手淘內容化成功嗎,會成功嗎?

而這,又意味著什麼?

基於電商“基因”,阿里的很多判斷都是非常準確的。

早在2016年,手淘就提出了內容化、社區化,本地生活化。為其向內容電商、社交、新零售的戰略升級做準備。

遺憾的是,兩年過去了,手淘在這“三化”上的推進還是舉步維艱。

在手淘內容化的推進上,之前的文章裡已經做過很多闡述,在此做一下總結。

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首先,內容輔助交易的大邏輯,和八股文式的程式化規則,導致兩個結果:手淘的內容流量不可控,對需要內容流量的商品幫助不大。優質的內容創作者,不可能入淘。

其次,唯一看上去表現較好的淘寶直播,受制於人群原因,在品類和客單價上有很大的侷限性。

而且,優秀的主播本質上還是“淘搶購”,靠低價促銷賣貨。真正稱得上內容的PGC直播,至今沒有成功的案例。連吳宗憲的“憲在出發”,沒做幾期都流產了。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手淘仍然制定了V任務平臺2018年30億GMV的目標。

綜上,手淘的內容化會成功嗎?難,非常難。

但是,內容電商的發展進程,不會因為手淘內容化的失敗而停滯。

傳統貨架電商目前的狀態,對於阿里而言是瓶頸,對於商家而言是困境。

目前,天貓商家的各項扣點加起來超過20%。這導致很多KA商家苦不堪言,“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已經成為過去時,脫離淘寶成了很多商家的迫切需求。

沒有扣點的淘寶店鋪的日子,也沒好過到哪裡去。

由於天貓沒有流量但GMV貢獻大,手淘的流量只能向天貓商家傾斜。再加上手淘的內容分發邏輯,創新型產品沒有內容加持,跳不出比價模式的死循環,流量和轉化都很難突破。

好產品不好賣,成了貨架電商解不開的死結。

而阿里生態,只能靠做一些中看不中用的SHOWCASE刷刷存在感。

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3.做最好的貨架電商,有什麼問題嗎?

為什麼說5年內阿里的電商將被顛覆?

綜上可見,內容+社交電商的去中心化模式,確實是更具潛力的電商新模式,但這些模式與阿里無緣。

那麼,阿里退一步,還是做最大的貨架電商平臺,會有什麼問題嗎?

有三個問題。

第一,新增消費人群進入阿里生態的比例,越來越低。

第二,好產品在阿里生態出現的比例,越來越低。

第三,阿里平臺商家的利潤率,越來越低。

實際上,這三個問題是手淘想通過“三化”解決的問題。如果手淘無法轉型為內容電商平臺,這三個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

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兩年後,00後上大學進入消費市場。這些更加崇尚獨立、個性的群體,一定會追求更好玩、更新奇特的好產品,這將對傳統的貨架電商模式,帶來空前的挑戰。

從整體的份額和變化趨勢上看,阿里在電商領域的位置岌岌可危。

2017年底,天貓+蘇寧易購佔60%,騰訊系的京東+唯品佔30%。

而且,我的計算裡面還不包含頭條系、網易系的發展。

一旦阿里的電商份額開始降低,那些“苦不堪言”的商家們,會在第一時間棄坑逃離。

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五年後,00後大學畢業,95後+00後成為消費主力,切成為消費潮流主導者。

到那個時候,阿里系電商的份額估計就只能靠頑固不化的80後來支撐。稍微時尚點的80後,都會去那些“年輕人”購物的平臺去“刷綠漆”。

4.面對未來,阿里還有什麼問題

一直以來,阿里的產品能力都是一個笑話級的BUG。可能大家對產品的敏感度不一定高,容我先吐槽一番。

親,如果你通過手淘首頁的內容渠道,進入一個產品頁面,然後你想退出再進入之前瀏覽的內容渠道,需要幾步?答:兩步。

你得一步步退回,如果你手欠到了店鋪首頁,又看了別的商品,恭喜你,你又給自己退回去增加了幾步操作。

可能產品經理,壓根就沒想讓你好好的瀏覽內容。

注意,這種操作只有在阿里的產品上會出現。

產品能力的本質,是做出好產品的能力嗎?

不是!產品能力的本質是服務用戶,創造用戶體驗的能力,是尊重用戶的基本態度。

而95後00後人群,對於用戶體驗的追求和敏感度,會越來越高。

面對接下來的電商乃至新零售競爭,阿里這個“基因”問題,將會越來越麻煩。

以盒馬鮮生為例,就是一個體驗極差的產品。除了嚐個鮮,盒馬鮮生實在乏善可陳。

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二流的食材,街邊大排檔級的烹飪水平,尿兩次的等待時間,服務員愛答不理的嘴臉,走起來瑟瑟發抖的溜滑地面……

阿里的產品基因問題,本質上還是阿里人的傲慢。

可怕的是,騰訊、頭條都有產品大神。

5.新零售佈局上,阿里有絕對優勢嗎?

雖然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上電商最發達的國家,但電商在整體零售中的比例依然非常低。

所以,融合線上線下的新零售,對於未來電商格局的影響至關重要。

因此,新零售也成了各方勢力角逐的關鍵。

一方面阿里騰訊兩個互聯網巨頭大舉入局,線下零售紛紛站隊,另一方面還有很多新興零售業態不斷崛起,當然也不乏關張走人的故事,行業喧囂熱鬧、競爭亦弓拔弩張。

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阿里騰訊兩大集團招兵買馬,多領域展開較量,阿里系對於新零售的構想時間較早,有一定先發優勢,而騰訊系不甘落後,在2017年底開始頻繁出手,目前兩者在新零售方面佈局的勢力相當。

但是,由於二者的思路和模式完全不同。

阿里是通過自己的方法論改造零售企業,是改造的主導位置。騰訊是基於自己現有的技術、流量資源等向零售企業進行賦能輸出,改造仍以零售商為主導。

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兩種思路沒有明顯的優劣之分,只有適合與不適合。

阿里這種較為強勢的改造模式更適合自主意識相對薄弱的零售商,而騰訊的賦能模式相對更適合自主意識較強,希望自己進行主導的零售商。未來兩大體系在零售領域的多層面會展開較量。

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本質上,就像二馬前段時間的口水仗。阿里還是一以貫之的中心化思維,騰訊則是去中心化思維。

在我看來,中心化適合主導者一家獨大,且力量懸殊的情況。而新零售領域,阿里與被整合者的力量其實沒有那麼懸殊。而且,有騰訊在旁邊攪合,中心化的做法存在一定風險。

也許正是因為思路之別,目前看來,阿里整合的企業偏弱,基本都是第二名。而騰訊整合的企業在影響力和綜合實力上更強。

退一步看,至少在新零售領域,阿里很難再獲得絕對的優勢地位。也就是說,在未來電商的角逐上,阿里敗給騰訊系是註定的事情。

致電商人:如果阿里“死了” 你靠什麼活

小結

1-內容電商+社交電商是電商下階段增長關鍵,有大量紅利機會。

3-新零售勝負未定,阿里的中心化做法或不佔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