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生90%的不順,都是這個孩子造成的

01

小敏是公司的“白骨精”,她這個部門從來都只有男人當主管,她是這麼多年來公司唯一一個勝任這個級別的女性。

小敏也為了這份職業付出了很多,她37歲才結婚。

然而剛結婚一年多,小敏老公就要和她離婚。

小敏老公覺得她婚前婚後簡直判若兩人,甚至懷疑小敏婚前獨立、堅強、善解人意的樣子都是裝出來的。

小敏老公是家上市公司高管,有過一段婚姻。

離婚後妻子去了國外,兒子和他一起生活。

小敏老公是很挑剔的人,離婚後談過好幾次戀愛都覺得對方不適合結婚——太年輕的不成熟,年齡相仿的又對他兒子不好,經濟條件差一些的他又擔心對方看上了自己的財產或人脈……

直到小敏出現,他覺得遇到了“完美女人”。

小敏漂亮,知性,獨立,溫柔,更關鍵的是很會照顧人,對他和兒子都很好。

兩人談了七八個月戀愛就結婚了。

但是婚後,老公發現小敏漸漸變了……

你人生90%的不順,都是這個孩子造成的

最初小敏會不斷問他 “你到底愛不愛我?”

一開始他還覺得像小敏這樣的女強人表現出小女人的樣子很可愛,但被問多了,就覺得是種負擔。

小敏還總要追蹤他的行蹤——有時逼著他回家吃自己“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晚餐;有時候逼著他拍加班視頻以證明自己在公司加班;甚至還有兩次,小敏藉著“送宵夜”為名去公司查崗……

更讓他不解的是,小敏甚至要爭奪孩子在他心裡的地位。

有一天睡覺前,小敏突然問他,在你心中,我和兒子誰重要?他想也沒多想地

說:當然是兒子。

就為這句話,小敏居然哭了一個晚上。

最讓他受不了地是,小敏明裡暗裡讓他把兒子送到國外母親那裡,說國外教育好,生活環境也好之類的。

因為要花很多精力去“控制”老公,小敏自己的工作都被耽誤了,甚至出了一個很大的紕漏,差點被公司解僱。

可即便付出這樣的代價,即便理智上清楚這樣做不對,甚至知道再這樣下去會面臨離婚,小敏仍然難以控制自己的衝動。

其實小敏很愛老公,她也知道無論誰都不能替代兒子在老公心裡的地位。

但不知為什麼,她就是很嫉妒,而且非常擔心老公不愛她。

你人生90%的不順,都是這個孩子造成的

02

曲燕外形打扮很像男孩,但是和她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她就是一個喜歡中性打扮的女性,也不是同性戀。

她說自己之所以會這樣打扮,也許和媽媽小時候的教養方式有關。

曲燕母親從小就把兩個女兒打扮得像小公主,每天扎頭髮穿衣服都要花很多時間。

但曲燕很好動,她沒辦法在凳子上坐上五分鐘。

小時候她常因為不能在凳子上好好坐著扎辮子被媽媽打罵。

有時媽媽甚至絕望地說:為什麼你不像姐姐那麼乖呢?你到底是不是我生的啊?

因為這些事,曲燕簡直煩透了長頭髮,煩透了公主裙。

當她能夠自主決定自己的髮型和穿著以後,她立刻減掉了頭髮,穿起了T恤長褲。

曲燕也沒有責怪過媽媽小時候這樣對自己,因為她知道,媽媽因為家裡太窮很小就進工廠當女工,為了工作方便剪掉了一頭心愛的長髮,穿著和男工一樣的寬大工裝。媽媽一直覺得,沒有在很美的時候好好的當個女人是自己這一輩子的遺憾,她希望女兒們像女孩一樣長大。

你人生90%的不順,都是這個孩子造成的

03

為什麼有些人在親密關係中性格行為大變?

為什麼有人要強人所難?

為什麼有些人在某些場合會突然暴怒,而自己明明不是個壞脾氣的人……

如果一個人忽略掉了自己人格中的一部分,他們就很難表現出真正成熟的行為和情感,這種人格叫做“內在小孩”。

人類的心理可以區分成不同的人格部分,正常人能夠在大部分情況下表現出同一種人格,但是那些沒被表現出來的人格不僅存在,還會或多或少影響這個人的生活。

“內在小孩”更像是一個人人格中無意識的部分,這個人格往往在0-6歲形成,而大部分人對這一段時間記憶模糊,甚至沒有記憶,所以很難意識到這部分人格會影響著自己。

你人生90%的不順,都是這個孩子造成的

內在小孩不僅有著快樂的部分,也有著傷痛的部分。

有心理學家將它分成了兩類——陽光小孩和憂鬱小孩。

有很多成人會在某些特定時刻、特定關係中,退化進“幼兒期”,表現出不成熟的行為。

你可能會發現一個成人“像孩子般的傻笑”,“快樂得像孩子一樣”等等,這就是陽光小孩,他通常不會給人帶來麻煩。

但是“憂鬱小孩”就不同了,他常常成為一個人“不幸”的根源。

一個人越不重視自己人格中“憂鬱小孩”這個部分,他們就越會麻煩不斷。

這個小孩是一個人人格中受過傷害及其脆弱的部分,他們會通過種種“問題”行為來提醒這個人——我不快樂,我需要被重視,我受傷了……

你人生90%的不順,都是這個孩子造成的

親密關係有時會讓人 “變成孩子”,重複自己原生家庭模式。

小敏心裡很可能住著一個“完全沒有安全感”的小女孩。

那個獨立的小敏,是小敏的“內在大人”人格,她也許在工作中、甚至在戀愛早期階段一直壓抑著自己的“憂鬱小孩”,但在親密關係中,這個“小孩”出現了,她極度渴望關注,完全不能忍受“愛”被分享。

如果小敏一直意識不到自己人格中的這個部分,她就永遠解釋不了自己為何會那麼嫉妒,那麼不安。

曲燕媽媽的內在憂鬱小孩可能就有著很多的創傷和遺憾,她需要兩個女兒去“替代”她過童年,無視女兒的真實需要。

幾乎每一個人內心都會有憂鬱小孩,因為每個人童年情感中一定會有恐懼、悲傷、孤獨、憤怒、痛苦的部分,這並非完全是父母養育方式的問題,而是一個脆弱的兒童在長大過程中必然體驗到的感覺。

你人生90%的不順,都是這個孩子造成的

當你突然出現了讓自己不解的情緒或行為,你可以閉上眼睛,儘量去感受一下自己內心,或者平靜下來以後,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去回憶當時“失控”的狀態,很可能就會在腦海中出現一個小孩的形象,那就是你的內在憂鬱小孩。

一個成人的人格中,除了有內在小孩部分,也有內在大人部分,你可以自己做你的父母。

當內在小孩出現時,大部分人其實有能力用自己成人的人格去安撫他,照顧他。

當你能感受到他/她的時候,就對他/她說:小時候沒有人好好照顧你,現在我已經有能力好好照顧你了,小時候沒人陪伴你,但現在我是不會離開你的……

你甚至可以抱緊自己,想象出一個母親緊緊抱著受傷的孩子的畫面。

希望每個人都記住一句話:你要好好照顧自己

你這個成年人,請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在小孩,瞭解他的需要,瞭解他的情緒,對他溫柔以待。

很多時候,這個小孩的需要和情緒被處理好了,你自己的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成年後的你,可以做自己的父母。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