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羚網·分析」中國爲何要投入巨資打造機器人刺激經濟?

「瞪羚網·分析」中國為何要投入巨資打造機器人刺激經濟?

7月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CNBC報道,中國為什麼要投入數十億美元打造機器人來推動經濟發展呢?目前中國製造業正在進行“機器人革命”,並致力於提高生產力,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後果。

在經歷了數十年的增長後,人工成本上漲正在消耗企業的利潤,迫使製造業將工廠遷移到東南亞。例如,上海的最低月工資標準是2420元,為全中國最高,是十年前的2.5倍。

“他們意識到你無法與廉價勞動力競爭。你必須要提升整體的製造能力。”市場情報和諮詢公司IDC的研究總監張景兵(Jing Bing Zhang音譯)說。

隨著人口老齡化,製造業也需要自動化技術。中國15至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9.98億。該數字從2014年開始下降,到2050年可能將降至8億。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2016年中國新增了8.7萬臺工業機器人,略低於歐洲和美國的總和。在2020年之前,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年增長率預計將超過20%。

一個例子是體量巨大的iPhone生產商富士康。2012年至2016年間,富士康的運營收入略有增長,但員工人數卻減少了近三分之一。隨著數以萬計的“Foxbot”工廠機器人被部署到旗下各家工廠,超過40萬個工作崗位被淘汰。富士康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30%的自動化。

機器人被用於完成各種工作,如噴淋、衝壓、組裝、拆卸、焊接、包裝和跟蹤貨物。它們一週7天全天候工作,不需要休假,按照設定的程序執行任務即可。它們能夠幫助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以及降低安全風險。

中國公司不僅採用機器人,而且還製造機器人。去年夏天,政府呼籲國內企業生產更多的機器人。在地方政府和國家政府的資助和政策支持下,2014年至2016年間,大約有3000家機器人制造商或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立。

“現在的重點是,鼓勵創新,鼓勵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的發展。同時也鼓勵製造企業在生產線上採用機器人技術。”IDC的張景兵說道。

總部位於北京的Geek +機器人公司致力於物流和倉儲應用程序,藉助這些應用程序,電子商務網站、製造商、快遞配送商、超市、零售商和製藥公司能夠對庫存進行分類、揀選和轉移。

「瞪羚網·分析」中國為何要投入巨資打造機器人刺激經濟?

配備二維碼導航技術的Geek +機器人

企業的傳統做法是,讓“揀貨員”在倉庫裡跑來跑去,搜尋貨物。而Geek +的3英尺長機器人則可以代勞,能夠將一箱箱的貨品轉移到固定位置的人類操作員那裡。這大大減少了人類的勞動和搜尋時間。據Geek+稱,他們的系統可讓員工需求量降低50%到80%,辦公空間也可減少30%。

據報道,2016年中國汽車公司的每位員工利潤為4.8萬美元。在機器人密度高得多的韓國,這個數字是15.2萬美元。

Geek+機器人的需求在過去一年裡呈現增長。“製造業一直在追求一些新的技術,一些新的自動化技術。”該公司的市場副總裁高雲帆說。Geek+成立於2015年,現有員工400人。

機器人的價格和功能不盡相同。對於一個普通的佔地5000平方米的倉庫,引入50到100個機器人,Geek+系統部署成本在600萬到1500萬元人民幣之間(約合95萬到237萬美元)。大多數客戶在一兩年後就能收回前期成本。

根據Dentsu Aegis Network的調查,中國人對人工智能對他們生活和工作的影響最為樂觀。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相信,在未來的十年裡,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將創造就業機會,而不是消除它們。

重塑勞動力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工作崗位都將被淘汰。根據世界銀行的研究,自動化可能會威脅到中國77%的工作崗位。2010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取代了美國,約四分之一的全球商品是在中國製造的。

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陳慧玲(Jenny Chan)表示,“需要進行培訓,才能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技能。”

她認為,中國存在嚴重的收入不平等問題,而機器可能會加劇這種不平等,造成社會動盪。Jenny Chan為低收入、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工人感到擔憂。“我真的很擔心社會不平等問題。”她說。

要解決這一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主張向工人機器人徵稅,以資助受影響的工人的社會保障項目。他說:“我們必須限制機器人的發展速度,限制機器人的發展方向,以避免對人類造成任何不良的影響。”

“政府需要及早採取行動,思考和規劃社會、國家和政府如何能夠幫助那些將要失去工作的人。”張景兵指出。

決策者認識到這一點。到2020年,中國教育部計劃招收2350萬名學生參加專為新經濟而設的三年職業教育項目。陳慧玲說,許多中國大學也在調整它們的課程。

雖然機器人能夠執行諸多的任務,但還是需要適應能力強的人類去編碼、監控、調節、維護和修理機器。“人類工人仍然是需要的,因為他們反應更靈敏。”陳慧玲說。

不過,員工可能只需要兼職。“那些有知識和專業技術的人可能會受益於這樣一個事實:他們不必每週工作五到六天,每天工作九個小時。”陳慧玲說道,其他的任務,如倉庫和裝配線的監控,可以遠程完成。

自動化浪潮

陳慧玲說,在中國,實習生——工作一年,比全職員工更便宜,有類似的生產力水平,享有的福利沒那麼多——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他們是預備君。他們很年輕。他們是富有成效的。他們必須完成他們的實習。否則,他們就不能畢業。”然而,她說,他們並不總是受到其他工人那樣的保護。

儘管許多公司已經在擁抱自動化,但它們的自動化進程仍處於初期階段。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2016年,韓國每1萬名製造員工安裝了631臺機器人。美國的這一數字為189臺。而中國只有68臺。

張景兵預計,在未來的5到10年裡,大多數公司的結構將會有所不同。“自動化是你無法阻止的一個趨勢。”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