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支付寶、微信!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別了,支付寶、微信!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所謂備付金,是指在網上購買商品或服務時,由客戶支付的貸款,在客戶收到貨並且做出確認之前,一直存放在支付機構帳上的資金,據有關人士表示,此前大型支付機構的利息收入可以達到百億元。

因此為了更好的監管,央行發佈了一系列通知。因為從目前來看,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用戶量和交易規模目前均為全球第一,截止2017年底,全國有243家非銀行支付機構,佔網絡支付總業務金額的26.9%。

別了,支付寶、微信!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而以支付寶和財付通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繞過銀聯,形成"直聯銀行"模式,而這種模式不在央行的清算範疇,央行想要監管線上交易,必須要求支付寶財付通等機構上報數據。

不過即使央行收到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報送的數據,也無法核實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更看不到完整的資金轉移鏈條,給央行的反洗錢、金融監管、貨幣政策調節、金融數據分析等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別了,支付寶、微信!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接入網聯,就相當於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和銀行間砌了一堵牆,央行不僅可以掌握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金流向,防範洗錢、挪用備付金等行為,還可以通過網聯將所有的支付清算數據掌握,管控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風險,將整個支付系統納入監管之下。

別了,支付寶、微信!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早在2017年8月份,央行支付結算司就印發了《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該通知表示,從2018年6月30日開始,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臺處理。

在6月29日晚,央行的發出的通知又進一步提高了交存比例,據通知要求,從2018年7月9日開始,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的集中交存比例,早在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集中交存。

別了,支付寶、微信!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從央行公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數據來看,網聯平臺試運行正常,其中第一季度處理業務為57.75億筆,金額為2.02萬億元,日平均處理業務6416.86萬筆,金額為224.68億元。

別了,支付寶、微信!第三方支付躺著賺錢的日子結束了

對於消費者來說,第三方支付機構接入網聯,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機構不再直接對接銀行,也就不能以銀行收取手續費為由向用戶收取提現費了。很多專業人士認為,央行將網聯接入,打破了巨頭的壟斷,保證了信息安全和降低了費率,對於消費者來說很可能都是一項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