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廢塑料回收「正名」:利國利民,應全民參與,得到技術支持

聯合國環境署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塑料垃圾已高達49億噸,僅9%得到回收利用,而每回收1噸塑料可節省3785~7570升汽油。

2018年年6月份將會實施環保督查“回頭看”行動,目前在10個省內進行定期巡查。北京、天津、河北等28個城市已查實“散亂汙”企業17.6萬家!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局長說,環境保護部將實行非常嚴格的銷賬制度,企業被判定為“散亂汙”就實施“兩斷三清”,即斷水、斷電、清理原料、清理設備、清理場地。

關停廢塑料加工廠家就能解決“汙染圍城”問題麼?

再生業將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本身是正確的,環保督察過於嚴格,不分青紅皂白,不合格企業一律關停,沒有任何餘地。工廠全部停工停產,貨物無法交到客戶手中,導致違約賠錢,沒有人會替企業買單。到頭來企業倒閉了,百姓失業了,可是產生的廢塑料依舊得不到妥善處理,豈非兩敗俱傷?

再生塑料行業利國利民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再生塑料業每年回收塑料1500萬噸,等於減少進口塑料原料1300萬噸,節省進口原油約3000-4500萬噸。塑料回收利用不僅節約了資源,減少了環境汙染,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和創業機會,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廢塑料回收即節約國家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又能為環境保護做出巨大貢獻。它是一個造福國家、造福人民、造福當代、造福子孫後代的綠色環保產業。目前很多城市可回收的廢塑料因為沒有企業回收導致塑料圍城,不僅資源浪費嚴重,還汙染了環境。如果企業由於環保督察的原因停工整頓,廢塑料無人回收堆積成山,造成巨大的環境汙染問題,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再生塑料業仍待正名

大眾對廢塑料回收理解不夠,仍然認為廢塑料回收利用會再次汙染環境,其實焚燒和掩埋塑料垃圾更危害環境,危害群眾身體健康。

在最近,全國開展打擊非法轉移、傾倒固體廢物專項行動。廢物回收站、廢紙包裝站和廢物回收廠都面臨嚴峻的問題,在環保部門越來越嚴格和頻繁的情況下,導致許多廢物回收站和加工廠面臨罰款、關閉和禁令。難道廢料回收站、加工廠從事的不是環保事業嗎?

我國的廢塑料回收行業仍處於初級起步階段,廢塑料回收主要是由中小型廠家負責,

再生業非常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和鼓勵,如何加快引導企業轉型升級、提高回收利用水平是目前的重點,而不是一味停工、停產,在保護環境的同時也要引導企業走綠色發展路線。

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廢塑料的身影。單靠個人力量很難把塑料回收利用納入軌道。這是一個社會項目。只有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干預、協調和支持下,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廢物回收利用的共識。

為廢塑料回收“正名”:利國利民,應全民參與,得到技術支持

再生塑料循環工藝圖

廢塑料回收是整個再生塑料循環工藝的開端,這個產業鏈的運作,既可帶來就業崗位,亦可大幅減少廢塑料對環境的汙染,是利國利民的產業。器械技術的研發、產業升級發展方向需要政府支持,才能實現互利共贏。

國外方面,中國一家回收協會的負責人表示,東南亞對廢塑料進口實行嚴格的新限制(包括泰國當局最近的公告),可能會對中國的回收商產生毀滅性的影響。

這一最新舉措表明,東南亞國家正在效仿中國政府在限制廢塑料進口方面的舉措。泰國當局宣佈,將於6月24日對電子垃圾和廢塑料進行打擊,其中包括用於回收工廠的廢塑料。

中國廢塑料協會表示,泰國計劃檢查2240個塑料回收工廠,搜查非法進口電子垃圾和其他違反環境和勞工法的行為,以及進口許可證。

黃楚祺說:“過去幾周,東南亞主要市場中主要的進口問題浮出水面,包括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

“有關走私高汙染電子垃圾的環境問題,引發了泰國收緊對塑料廢品進口的監管控制,目前,該國的正常貿易往來幾乎陷入癱瘓。”

中國廢塑料協會表示,在泰國港口,有超過3萬個集裝箱處於閒置狀態,而越南的港口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

中國廢塑料協會稱:“數千個集裝箱已被收貨人清理了好幾個月。將這些集裝箱從港口轉移的可能性非常小,而滯期費每天都在增加。”

黃楚祺說,馬來西亞仍在允許進口廢塑料,但該行業擔心當局會出臺類似的限制措施。“這種貿易慘淡的景象已佔上風。”

中國廢塑料協會表示:“最新的變化對回收商產生了毀滅性的影響,尤其是那些由於中國禁廢令而將業務從中國轉移的人。他們之中的一些人將不得不再次撤回他們的業務,甚至可能在工廠開始運營之前就遭受巨大損失。”

黃楚祺在此前估計,中國政府打擊廢塑料進口之後,中國的塑料回收公司中約有20%已經將業務轉移到其他國家,主要是東南亞地區。他說,該行業內,大約有60%的公司倒閉了。

今年5月的一些報道稱,越南計劃限制廢塑料和紙製品進口,部分原因是不斷增加的港口吞吐量使港口運力緊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