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端午到,端午習俗知多少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於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年一度端午到,端午习俗知多少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為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為五五節、五月節、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五等。雖然名稱不同,但人們過節的習俗是一樣的。端午節最初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在這一天死去,而成的節日。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在我國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且吳越之地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

端午節的習俗

吃粽

一年一度端午到,端午习俗知多少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舊時流行的一首端午民謠。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華夏各地都一樣。

粽子中的主料,糯米是糯稻脫殼的米,屬於精米,具有較高的粘性。《本草綱目》:糯米黏滯難化,小兒、病人最宜忌之。糯米本身在腸胃內不易消化,多食易導致腹脹腹痛。所以胃腸道疾患者及消化能力較弱的老人、兒童突然進食大量粽子,極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

三高人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以及體重超重、患有冠心病的朋友們,要控制粽子的食用量,因為吃粽子容易攝入過多糖、脂肪和熱量,不利於身體健康。另外,孕期高血壓、高血糖的準媽媽們也同樣要注意,為了胎寶寶的健康,管住嘴巴,儘量不吃或少吃粽子。

2. 掛艾葉、菖蒲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即白艾,性溫,味苦,可以祛寒溼。蒲,即菖蒲,含揮發性芳香油,有提神、通竅、殺菌之效。端午節之際,在門口掛上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驅趕飛蟲,清除汙濁空氣。

3. 賽龍舟

一年一度端午到,端午习俗知多少一年一度端午到,端午习俗知多少

賽龍舟,又稱劃龍船、龍船賽會等,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龍舟比賽前一般都要先到屈子廟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遺像。2011年5月23日,賽龍舟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 戴五色繩

中國傳統文化中,“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在端午這一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系戴五色絲線,以保健康、平安。

5. 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沿襲至今。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雄黃中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但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雄黃酒外用尚可,飲用有害,必須慎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