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那些事

川劇那些事

提起川劇、提起跟川劇有關的那些事湧上心頭。記得“新聲劇場”門口,人頭攢動,爭求一票。那是1989年李致、嚴福昌領導下的“振興川劇 全省川劇調演”開始了。

為了能被選上參加川劇調演,各地川劇團都做了非凡的努力。就說遂寧川劇團的全本大戲《馬巍軼事》,遂寧文化局任衡道局長擔任劇本寫作,並親自導演、排練。他通過省文聯請我去編排其中九段日本舞蹈。當年,我帶著放暑假從上海音樂學院回來的女兒,一起來到遂寧。任局長安排我倆住在招待所,搬來了他家裡電視機、DVD機、拿來一部好看的連續劇《贖罪》和女兒的一個布包,真是一個稱職“後勤部長”,一個“細心的好婆”。其舞蹈演員都是從放假的中學生中借來的,我們共同努力、嚴格排練,終於被選拔上成都參加全省川劇調演。

任局長重感情,曾兩次到我家來看望我。我也一直沒忘記這個老局長。我通過各種辦法,與現任遂寧文廣局書記聯繫,找到了任衡道老局長家電話。一個電話打過去,他夫人接的,當初身強力壯、朝氣蓬勃、奮發工作的他,已坐輪椅,有點語無倫次了。我心裡陣陣難過,在電話中一直給他講“高興點哈!好心情是最好的良藥哈!”

還是1989年,在綿陽的川劇團,我在編排大戲《畢清邊》舞蹈中,認識了形象上乘、品性甚佳的米澤秀和身材高大、嚴於律己的李澤雲。這兩位德高望重、技藝非凡的川劇演員,他們在地方上為川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此向他們深深鞠躬。

《虞美人》是四川省劇院古小琴主演的一部大戲,我讓她在川劇技法之外,完成託舉、旋轉,她努力完成了,並順利完成了赴京演出。我不由想起,1968年,我隨四川省歌舞劇院歌舞團去雅安演出,住在雅安的劇團。一天練功中,一小學員為了早點下課,把老師桌上的鐘撥快了十分鐘。老師發現後罰他整個人鑽到桌上,90度彎腰。左手提鍾、右手指到鍾,真是笑人,確實戲曲練功太累太難了。

幾十年中,我觀看了左清的《繡襦記》《玉河橋》《望娘灘》、任庭芳的《白蛇傳》《變臉》、徐壽年的《五臺會員》、胡素蓉的《白毛女》、田曼莎的《死水微瀾》、陳巧茹的《慾海狂潮》、王竹惠的《撥火棍》、劉芸的《田姐與莊周》。錢兆鴻高大雄壯,正氣凜然的身材,飾演多個令人敬仰的歷史人物。這些劇目、這些演員至今還在我眼前,讓我滋養,受益匪淺。

川劇那些事太多了,慢慢來回憶,來繼承,來發展吧。(原四川省歌舞劇院歌舞團團長 戴信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