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里與令他閃耀世界的73勝

2016年2月28號那天,勇士隊與雷霆演繹了一場蕩氣迴腸般的精彩對決,那場比賽完全超脫了常規賽的束縛。勇士隊從落後到追平;庫裡從把我驚出冷汗的受傷離場到英雄歸來;再到雙方拼到加時,庫裡最後剛過中線便氣定神閒的一擊致命,終結那天的恩怨糾葛。我想,這可能是我看過最完美的常規賽了,兩年過去了,我有時會回看那場比賽,庫裡絕殺的畫面也定格成我的電腦桌面。

庫裡與令他閃耀世界的73勝

如果說,一個球星,他最輝煌的時刻,是什麼。我覺得就是,在他巔峰之際,用自己的方式,讓世界記住你。而那一年,庫裡成功的以402記三分,帶隊73勝的成績履行了這一切,特別是,那記絕殺,那份面臨勝利宣判的瀟灑,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在那個賽季,勇士隊不斷的被拿出來與各種名宿做比較,那一年,他們把勇士隊的統治力,把死亡五小徹底傳播至到了籃球世界的各個角落,那份景象,依舊在我腦海中縈繞。

在那過後,兩年時間,勇士隊從折戟到復仇,這一路又演繹了諸多過往。73勝賽季以後,無論是上賽季,還是這賽季常規賽,每當庫裡在一段時間三分失準時,網上總會有“庫裡是否巔峰不再”的相關討論。

庫裡與令他閃耀世界的73勝

起初聽到此類討論時,我總會談論,“阿杜加入以後,常規賽不需要那麼拼,等到季後賽會證明一切的;或者是阿杜到來後,庫裡少一些出手機會也是理所當然。”可是無論我如何反駁,討伐的浪潮總是反覆存在。後來,我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發起的原因,說到底還是73勝那年庫裡的表現太多耀眼,那個熠熠生輝的模樣,讓所有人都深入腦海。

前段時間,奧尼爾在自己的Ins上更新了一個圖片,內容是你覺得誰是歷史最佳球員。在那條新聞中,有人對艾佛森的入選不解,也有人對庫裡的入選不解。可是我清楚,艾佛森總決賽賜予奧尼爾的當頭一棒令他印象太過深刻,而庫裡73勝獲得全票MVP也是史上獨一無二的殊榮。這些東西,奧尼爾沒忘,可是有些球迷卻忘了。

庫裡與令他閃耀世界的73勝

如何去回顧那個賽季,我想最好的方式,是冰冷的數據,因為數據這種由機器記錄的產物,他從不會偏向任何人。

2015-16賽季,庫裡打了79場常規賽,他共參與了2018個回合的進攻,總共得到2357分,單回合得分是1.177分,超過了聯盟100%的球員。我點進去詳細統計,所有於那個賽季上場的球員加一起有數據統計的是508個,只有兩個球員的單回合得分比庫裡高。(一個是賽季總共得到76分的邦納,另一個是賽季共得17分的龍套球員。)

具體到擋拆持球,單打,空位投籃他都高效的令人窒息。有的時候,如果能達到列數據就是吹的效果,那足夠可以彰顯那個球員的可怕,若昇華到高階數據,更是對這名球員的高度讚揚,特別是,他是依靠外線的三分投射來完成的這種高效。——在庫裡之前,我曾覺得交給內線終結兩分是最穩妥的得分方式,而庫裡之後,他以高效的表現把內線統治許久的真實命中率交替成宣揚自己灼熱手感的代言。

我試著追逐那個賽季,我回想最多的就是庫裡的小打大,每個片段都彰顯他的靈動、飄逸以及冷酷,稍不留意,那個拖著籃球的手就能尋覓到準星,籃球隨著短暫的投擲,以空心入網終結他的使命。

庫裡的出手並不是在最高點出手,他會隨著起跳在最高點前快速出手。這就准許他在防守方完全不備時搶得時機。如果籃球可以用武俠相論,那麼庫裡的三分便如同冷兵器時期的暗器,出手迅捷而又精準,讓本可能勢均力敵的對決,變成一邊倒的局勢。

還有便是剛過半場的logo shot,類似的投籃並不只是單場比賽裡的曇花一現,在三分線的一步以上的25-29英尺,庫裡三分的命中率為44.6%,這個位置他場均出手7.2次,能投進3.2個三分。再遠端的將近LOGO位置的30-34英尺,庫裡的命中率是57.7%,還有遠隔半場40英尺外的的三分,庫裡甩出了28.6%的命中率。

在庫裡頻繁命中以後,每當末節最後還有幾秒之際,若勇士進攻回合,庫裡不在場,科爾總會將庫裡換上來嘗試一次超遠狙擊,無論是否命中,都視為勇士隊一次常規進攻。

在我此前的看球經歷,從來沒有一個球員嘗試過如此瘋狂的事情,如果那時候,一個球員敢於在正式比賽於logo位置出手三分,我會覺得他瘋了,或者說他在以運氣碰撞可能,可是自庫裡之後,我真切的體會到了“射程與出手距離”這個概念,也體會到了,在射程擴大時,籃球場空間所給予了球員移動範圍的寬廣與進攻選擇的多樣性。

那個賽季,小牛隊老闆庫班曾在採訪中提議,將三分線的距離適當擴大,他的理由是,“當三分線擴大後,可幫助那些不具備超遠射程的球員體驗寬廣空間所帶來的收益”,當然這之後還有諸多關於四分球的討論,彷彿將籃球推向一個嶄新的時代。

庫裡與令他閃耀世界的73勝

很多外網寫手都普遍認為,庫裡顛覆了籃球觀,這並不為過,勇士隊奪冠後的2014-15賽季,聯盟球隊平均命中三分是7.8次,而隨後的2015-16賽季,8.5次,2016-17賽季,9.7次,這個賽季10.4次。三年以來,聯盟三分球命中次數增加了2.6次。作為對比,從2000年到2010年,10年時間,三分球的命中的次數也不過漲幅1.8次。

遺憾的是,那個賽季,勇士隊並未如願以償的捧起奧布萊恩杯,季後賽以後,他們經歷了太多未能預測的磨難,甜蜜的常規賽並未贈與他們衛冕的鑰匙,而反之加劇了他們前進的艱辛。最為可怕的是,傷病還不合時宜的光顧了勇士隊,第一輪與火箭的系列賽,庫裡受傷了。

傷愈復出後第一場比賽,即便他於加時賽以火熱的手感灼燒了開拓者勝利的可能,我還是能看出,那並不是痊癒的他。與雷霆隊四場比賽過後,woj在報道中說,“庫裡的實力只接近70%,雷霆隊在私下看出了庫裡的狀態,他沒有爆發力,不能再小打大時讓對方付出代價。”

這是我後來才看到的新聞,而在讀到這一切以後,我才懂得,為何庫裡這個歡脫、謙和、搞怪的球員,會在雷霆主場上籃鎖定勝局後高聲怒喊“we are not going home”,為何科爾在總決賽後會說,因為庫裡的傷病,他們總決賽做了調整,為何最後G7,庫裡一年時間都不曾讓球迷失望的小打大,面對樂福時,他顯得是那麼緩慢且侷促。

我也清楚為何庫裡次年復仇騎士隊以後,在採訪中,他還是會把痛失總決賽嚴肅的稱之為“籃球地獄”。

庫裡與令他閃耀世界的73勝

那些最後時刻庫裡投失的球,那個賽後人們不斷恥笑的背傳,成為將他釘在恥辱柱上的籌碼。庫裡在此之前的全部失利,都不如那場比賽來得透徹,那一年,他本應站在世界之巔,可是相反的遭遇讓一切美妙的幻想反轉為切身存在的真實痛楚。這種感覺將伴隨著他的籃球生涯,不斷被提及、重複的上演,以遺憾點綴著他籃球生涯的過往,去催促他,用更多的榮譽掩蓋那段恥辱。

2018年2月28日,庫裡不會享有與2年前那般瘋狂的熱度,現在,他時常會因為一場常規賽的失常而球迷被提及成“曇花一現”。而2016年,庫裡取得了此前自己的最高成就,卻丟失了能站在最頂尖舞臺慶祝的資格,錯過了角逐聯盟第一人,FMVP的可能。或是由於失常的發揮,亦或是該死的傷病,成為他自己,成為球迷們無法彌補的遺憾,而這一切,只能由他自己逐一在日後去印證,可是,如2016年那般常規賽就高效且不講理的瘋狂賽季,恐怕是再也見不到了。

或許,填補昔日留存的遺憾,才是真實的人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