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乾貨」東協與印度將如何承接中國產業?(下)

「投资干货」东盟与印度将如何承接中国产业?(下)

中國東盟博覽會

本文首發於「財經雜誌」(ID:i-caijing)

「投资干货」东盟与印度将如何承接中国产业?(下)

東盟承接中國產業進程的合理推演

就中國佈局東盟的產業而言,東盟的市場與廉價的成本是主要吸引因子。一方面,東盟較穩定的政局與快速上行的經濟給產業提供了優良的發展條件與大規模的潛在市場;另一方面,東盟低廉的人力與土地價格及特色的資源稟賦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從市場角度看,除去柬埔寨、老撾、文萊等GDP在東盟中最低的三國外,東盟國家進口中國的產品主要是機電設備、紡織服裝、鋼鐵有色、化工、礦產、汽車等。其中東盟在機電設備、紡織服裝、鋼鐵、有色加工等領域的進口額最高,中國的上述產業也最有動力轉移到東盟。

「投资干货」东盟与印度将如何承接中国产业?(下)

從細分佈局看,東盟十國中在2017年進口中國機電設備最多的是越南,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的全年進口額也超過100億美元。紡織品領域,進口中國產品最多的仍是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進口額較大。賤金屬領域由於細分項較多,需要拆分來看。鋼鐵領域,越南進口最多,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進口較多;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進口銅及其製品較多;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進口鋁及其製品較多;印尼對鎳及其製品有進口需求,但2017年全年需求並未超過1億美元。其他有色金屬進口規模較小,均不足3000萬美元,尚難以對產業轉移構成吸引。

從成本角度看,東盟的勞動力與土地成本優勢較顯著,而機電設備、紡織服裝、鋼鐵有色均需要大量勞動力,鋼鐵有色還需要較大規模的土地。東盟對中國產業轉移構成較大市場吸引力的產業大多能夠充分利用東盟廉價的勞動力與土地。

從制度看,東盟各國均有專注於市場化發展方向的意願,且具有較強的可持續性。在國際形勢、特別是南海局勢比較穩定時,無論在貿易還是投資,東盟各國對中國產業實行行政限制或歧視的概率並不高。考慮到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後雙邊貿易投資走向深入,制度上對貿易與投資的支持還是比較顯著的。

考慮到新加坡、文萊兩國發展水平高,勞動力與土地價格偏高且國土面積較小,從市場吸引力與成本兩個維度考慮,中國的機電設備、紡織服裝與鋼鐵有色等產業轉移至該兩國均難獲收益。商貿零售與其他服務業轉移至新加坡與文萊更加適宜,且這些服務業面臨較強的競爭,高端服務業相對更為合適。其中新加坡強大的金融市場可吸引中國的金融機構入駐進行國際金融業務,文萊豐富的油氣資源與逐漸壯大的建築業也需要對應的油服、建材等產業中的優質廠商進入。

馬來西亞與泰國情況相似,對中國機電設備、紡織服裝、鋼鐵、銅鋁等有色產業均構成較大吸引力。同時,兩國優質的旅遊資源也將吸引部分中國相關服務產業通過獨資或合資的形式進入。

印尼對中國的機電設備、紡織服裝與銅、鎳等有色等產業有較大吸引力,其優質的旅遊資源也會吸引部分中國相關服務產業進入。

「投资干货」东盟与印度将如何承接中国产业?(下)

菲律賓對中國紡織品、鋼鐵等產業有加大吸引力;越南對中國的機電設備、紡織品、鋼鐵、銅鋁等有色產業均有強大的吸引力。

緬甸、柬埔寨、老撾等國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儘管擁有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與土地,但其較小的市場規模暫時難以吸引大規模的中國產業進入。目前,農機、公路、鐵路等規模不大的產業或受部分吸引而進入。另外,緬甸由於距離印度較近,或受到部分中國對印度市場感興趣的機電、化工、鋼鐵、有色、紡織、塑料、橡膠等產業進入。

整體來看,東盟各國由於市場規模、資源稟賦、發展差異、地理位置等因素各異,從而吸引了不同的中國產業進入到不同國家,且短期內承接中國的產業結構比較穩定。然而從長期來看,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機電設備、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與鋼鐵有色等佔地面積大且僱員較多的產業將向緬甸、柬埔寨、老撾等國轉移。服務業將逐漸形成一定梯度,考慮到服務業的靈活性,部分服務業可按照發達國家—發展較好國家—相對落後國家的鏈條進行動態調整。

印度承接中國產業或將經歷“三步走”

儘管印度勞動力成本較低,但考慮到印度營商環境仍需提升,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仍偏向選擇東盟國家而非印度。

「投资干货」东盟与印度将如何承接中国产业?(下)

中國對印度的投資將從基礎設施建設與工程承包等領域入手,一方面是上述項目大多處於印度政府亟待發展的領域,且與印度政府合作具有較高的可信賴程度,還能利用較為廉價的勞動力;另一方面,基建與工程項目較一般製造業而言對營商環境(包括交通、勞工制度等)的要求偏低,在印度目前的環境下可操作性更強。

印度政府正在改善營商環境上加大努力,從基建與制度上完善製造業發展的基礎。可以期待未來印度的經營環境將出現顯著改善。屆時印度市場的吸引力將充分顯現,中國製造業將增大對印度的投資,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將受到廉價勞動力的吸引而搬遷印度。

在印度基建設施與徵地、勞工、稅收等制度不斷完善的背景下,中國對印度的一般製造業投資將迅速跟上,醫藥、通信、IT等產業投資也會有所跟進,服務業的投資將迎來井噴。服務業不僅會受到印度營商環境改善後龐大市場的吸引,還將給予對印投資的中國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以配套的服務。

綜合來看,印度市場雖然龐大且具有增長的前景,但基礎設施的相對落後與歷史、宗教、民族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的徵地、勞工、稅收等制度的混亂共同作用,導致了目前印度營商環境不佳,給大多製造業與服務業的進入與適應帶來了較大的困難。不過,隨著“印度製造”與“數字印度”戰略的實施,印度政府正在加快節奏改善營商環境。

通過對各產業對營商環境的要求差異及產業發展規律的研究,中國產業在印度經營環境改善的過程中,將按照基建工程——一般製造——服務業&高端製造的順序逐步增加對印度的投資。具體來說,首批入駐印度的將主要是路橋、鐵路、發電等領域的工程承包及輸變電、通信、互聯網、工程機械、普通建材等產業投資項目,目前上述大多領域已有少數中國企業涉足。

「投资干货」东盟与印度将如何承接中国产业?(下)

待印度的供電、交通、通信等基建條件好轉及相關制度有所完善之後,第二批進入印度的將是包含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內的一般製造業,主要是鋼鐵、有色、家電、化工、輕工、紡服、汽車、機械設備、電子等產業,目前汽車、家電等領域已有一兩家中國企業投資。在印度製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中國的服務業與部分發展較為成熟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將陸續進入印度,通過投資來分享其高速發展的紅利,我們認為服務業投資的重點將集中於金融、房地產、商貿零售等領域,技術密集型產業會以生物醫藥、IT、高端製造業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