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拿不到備案登記的P2P,將淘汰出局

熱點關注

從此,拿不到備案登記的P2P,將淘汰出局

這次,整個網貸行業和媒體,都因一件大事而再次炸開了鍋。昨日,銀監會聯合工信部、工商局聯合發佈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

這意味著從此以後,只有進行備案登記過的平臺才有資格從事網絡借貸,國內網貸行業將正式步入“持牌經營”的階段。

指引的發佈,絕對是一個重大利好

一方面,行業在合規方面又往前推進了一步;另一方面,這個文件,使得網貸行業各個環節都做到了有法可依,平臺在進行銀行託管、辦理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等方面將更快、更容易推進。

指引表示:對新設立平臺,應在完成工商登記註冊、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後,10個工作日內向工商登記註冊地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申請備案登記。對已設立並發展經營的平臺,按照分類處置結果,對合規類機構的備案登記申請予以受理,對整改類機構,在其完成整改並經有關部門認定後受理其備案登記申請。

在執行層面,最重要的是有了可循之法,對地方金融辦和平臺有了一個具體的操作流程指引,尤其是提到備案不作為增信,這就讓地方金融辦打消了“備案就增信”的擔憂。

在備案提交的資料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數據真實性的核對

當接到備案申請後,銀監會要求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對網貸平臺以數據對比、網上核驗、實地認證、現場勘查、高管約談等方式進行審核。

平臺需要披露並上傳真實的逾期率,壞賬等數據。這樣一來,資金池模式的平臺,肯定會在備案時被地方金融主管部門否定。

辦理備案的時間,最長不超過50個工作日

網貸機構辦理備案的時限幾乎只有兩個半月,要在兩個半月內完成當地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分類、完成備案,對於當地金融監管機構和平臺的壓力都非常大。

而一旦平臺被定性為整改類,則要在該時限內完成整改並經金融監管部門驗收再申請,時間難度更加翻了幾倍。

此舉,將進一步推進網絡借貸平臺的信息披露工作,加速行業洗牌,促使行業內不法平臺淘汰出局。然而,不管是應對監管,還是應對這一份登記備案,合規才是平臺發展壯大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