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每日一練」

一、單項選擇題

1.為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稱為( )。

A. 終身教育

B. 普通教育

C. 職業教育

D. 義務教育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誇美紐斯

C. 赫爾巴特

D. 贊科夫

3.將課程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這是( )。

A. 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劃分的

B. 從課程的功能角度劃分的

C. 從課程的組織核心角度劃分的

D. 從課程的任務角度劃分的

4.( )是指根據各級各類學校任務確定的對所培養的人的特殊要求。

A. 教育方針 B. 教育目的

C. 教學目標 D. 培養目標

5.( )是教師最為常用的研究方法。

A. 觀察法 B. 訪談法

C. 實驗法 D. 行動研究法

6.( )是指視覺系統分辨最小物體或物體細節的能力。

A. 視角

B. 視敏度

C. 視野

D. 明適應

7.考察被試個體差異,用於衡量被試相對水平,用於以選拔為目的的測驗是( )。

A. 常模參照測驗

B. 標準參照測驗

C. 目標參照測驗

D. 團體參照測驗

8.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是( )。

A.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B.知識、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

D.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9.作為傳統教育學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學 者是( )。

A. 杜威 B.盧梭

C. 赫爾巴特 D. 誇美紐斯

10. 在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中,主導性的因素是(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內容

二、填空題

11.教育的發展,從歷史上看分為三種社會形態:原始社會的教育、______教育和______教育。

12.德育的實質,就是把一定社會的______轉化為受教育者的______。

13.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______和______的主體。

14.教育目的規定了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是培養人的______標準,是對受教育者的一個______。

15.教學是由______和______組成的一個雙邊活動。

三、簡答題

16.班級授課制有什麼意義?

17.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18.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是什麼?

19.家庭教育的特點是什麼?

四、論述題

20.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逐步提高的過程,試論述這一德育規律。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A【解析】終身教育主張在每一個人需要的時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終身教育思想成為很多國家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終身教育是為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 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B【解析】在《大教學論》中,誇美紐斯用一句話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 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

3.D【解析】(1)從課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2)從課程任務的角度,可分為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3)從課程功能的角 度,可分為工具性課程、知識性課程、技能性課程、實踐性課程。(4)從教育階段的角度, 可分為幼兒園課程、小學課程、初中課程、高中課程。(5)從課程的組織核心角度,可分為 學科中心課程、學生中心課程、社會中心課程等。

4.D【解析】略。

5.A【解析】 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觀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 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觀察和記錄,然後對所做記錄進行分析,發現被觀察 者心理活動和發展的規律的方法。

6.B【解析】視敏度在醫學上稱為視力,視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視角的大小表示。 7.A[解析]被試在常模參照測驗中的成績必須放到所在團體中,以被試在該團體中的相 對位置來評估其能力水平,這一團體即為常模團體。

8.A【解析】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課程"三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

9.C【解析】赫爾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觀點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10.A【解析]】教育者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動的主導因素。

二、填空題

11.古代社會 現代社會

12.品德規範 個體品德

13.自我教育 發展

14.質量規格 總要求

15.教師 學生

三、簡答題

16.【解析】班級授課制是將學生按年齡和程度編成班級,使每一個班級有固定的學生和課程,由教師按照固定的教學時間表對全班學生進行上課的教學組織形式。其意義在於:

(1)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教學效率。一個教師可以在同一時間內面對幾十個學生施教,使學生獲得統一的系統的知識,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培養人才。

(2)班級授課制有利於學生社會化,又能促進學生互相啟發,相互幫助,發揮集體教育作用。

(3)有利於嚴格管理教學,使教學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提高教學質量。

17.【解析】教育的性質是由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有什麼樣的政治經濟制度,就有什麼性質的教育。具體來說,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教育人。在一定社會中,培養具有什麼樣政治立場的人,集中反映在教育目的上。統治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社會統治和地位,根據政治經濟制度的需要,制定教育目的。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教育的領導權。在階級社會里,統治者為了使教育按自己的意志施行,千方百計地把教育的領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而在政治上頒佈教育政策和規定辦學方向;在經濟上通過撥款等方式來控制學校;在思想方面,審定教科書,創辦各種書刊雜誌,以確保思想上的領導權。

(3)在階級社會里,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是不平等的,反映在受教育權上,是否能接受教育也是不平等的。這種不平等受教育權一般由國家法律明文規定,或由受教育者的經濟條件及其他方面的條件所決定。

18.【解析】選擇教學方法:

(1)首先依據教學任務。這指的是每一節課的具體任務。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不盡相同,由此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依據教學內容。就是說,要依據所講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來選擇教學方法。

(3)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生有自身的學習的認識特點和知識水平,因此,選擇教學方法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徵。此外,學校的設備條件和教師的自身教學風格,也影響教學方法的選擇。

19.【解析】與學校教育不同,家庭教育有著自身的特點,其特點是:

(1)教育內容的生活化。家庭教育不是有計劃有組織進行的,而是主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進行的,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2)教育方式的情感化。父母與子女間的特有親情,使得家庭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方式更有力量;情感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的運用,不但使子女易於接受,還能受到獨有的薰陶和感染。

(3)教育方法的多樣化。家庭教育以家庭為單位進行,沒有固定的模式,比較自由,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子女的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教育。

四、論述題

20.【解析】德育過程之所以是一個長期的反覆的逐步提高的過程,這是因為:

(1)德育過程的長期性是由人類認識規律決定的。—方面,德育內容和方法等總不會停留在一個水平上,總會不斷地有所發現和有所創造,整體水平在逐步提高;在另一方面,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身心發展水平的提高,就個人來說,學校和社會對學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也要逐漸提高。

(2)青少年由於處於成長時期,思想不成熟,缺乏生活經驗,或表現為思想進步緩慢,或表現為思想品德忽高忽低,甚至出現偶然的倒退,都屬於正常現象,這說明了德育過程的反覆性和漸進性。

(3)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個點滴積累,由量變到質變的變化過程,需要長期反覆的教育培養,才能逐步提高。

(4)在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知、情、意、行四因素經常出現不平衡,往往需要經過反覆鬥爭,要求教育者長期抓,既要反覆抓還要抓反覆。

(5)意識形態領域裡無產階級思想同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正確思想同錯誤思想、先進思想和落後思想之間鬥爭的長期性、反覆性,也決定了德育過程的長期性和反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